母猪主要繁殖障碍性传染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2023-02-16 14:56:19刘家男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11期
关键词:障碍性细小养猪场

刘家男

东辽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东辽 136600

随着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疾病。该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母猪流产、死胎、畸形胎、产弱仔、产仔量少、母猪不发情、屡配不孕等。该病病因复杂多样,可分为传染性病因和非传染性病因。如何降低这类疾病造成的危害,成为大中型养猪场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的临床表现、防治方法以及综合防治措施,为大中型养猪场提供参考。

1 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

1.1 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性疾病,该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中春季和夏季更易发生。初产妊娠母猪感染后症状明显,可引起病毒血症,病毒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母猪出现流产、早产,产弱胎、死胎、木乃伊胎。经产母猪感染后可长期带毒并排毒,主要表现为发情异常,屡配不孕等繁殖障碍症状。种公猪感染细小病毒后可通过精液传染给母猪,造成养殖场细小病毒病的大规模流行。

疫苗接种是养猪场预防和控制细小病毒病的关键措施。养殖场应结合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情况和当地疫情的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免疫接种。目前市场上较为常用的是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后备母猪可在6 个月和配种前进行两次免疫。养猪场如需引种,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检疫和隔离,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1.2 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易感动物范围广,可感染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各年龄段的猪都易感,易发生于寒冷季节,临床上以发热、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特征。妊娠母猪一旦感染发病可引起繁殖障碍,表现为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等,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均可发生。新生仔猪感染后呈急性发病过程,先期出现发热、呼吸困难,后期出现神经症状,病死率较高,往往预后不良。

未发生过猪伪狂犬病的养猪场要严防场外病原的传入,增强养殖人员的防疫意识,强化生物安全措施,结合疫苗免疫可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对于发生过猪伪狂犬病的养殖场要加强疫苗免疫,母猪产前25 天左右接种灭活疫苗,保证出生仔猪能够获得母源抗体,出生仔猪可于23 ~25 日龄接种基因缺失弱毒疫苗。

1.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也叫“猪蓝耳病”,具有高度传染性,该病呈地方性流行,冬、春季节较为常见。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均可感染,母猪表现为发热、厌食、呼吸困难,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早产、产弱胎,如遇混合感染可导致母猪死亡。出生仔猪感染后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迅速蔓延至全群,出现高发病率和病死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呈现散发性流行,有研究报道该病毒在我国大部分养殖场广泛存在,呈隐性感染。如遇到不利的条件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极易引起该病的暴发和流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控需要合理的疫苗免疫、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科学的饲养管理相结合,从而降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感染风险。

1.4 猪乙型脑炎

猪乙型脑炎的传播需要蚊虫等虫媒,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健康猪感染后,发病突然,体温可达40 ℃以上,可持续几天甚至十几天之久。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粪便干结呈球形。病猪康复后可携带病毒呈隐性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早产或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木乃伊胎,大小不等。

要做好猪乙型脑炎的防控,首先应做好夏秋两季的防蚊、灭蚊工作,可在猪舍悬挂灭蚊灯、诱蚊灯等设备,必要时也可使用菊酯类驱蚊虫药物。其次,要根据当地养殖场猪乙型脑炎的流行情况制定免疫计划,可选用弱毒疫苗进行接种,在蚊虫滋生前一个月进行首次接种,定期监测抗体水平,如果需要可进行二次接种加强免疫。

1.5 猪附红细胞体病

附红细胞体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发病猪临床以发热、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隐性感染较为常见,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妊娠母猪一旦感染,皮肤和外阴水肿,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表现为流产、死胎,流产胎儿皮肤潮红。后备母猪感染后表现为繁殖障碍,不发情或屡配不孕。

目前,没有商品化的疫苗用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免疫预防。防治该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应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定期开展消毒灭源,杀灭病原微生物,为猪只提供干燥、舒适、安全的环境;其次,可采用药物进行预防,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搅拌均匀后进行饲喂,也可选用多西环素进行饮水。

1.6 猪弓形体病

各年龄段的猪均可感染猪弓形体病,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仔猪易感,临床症状典型,病猪体温迅速升高,呈现稽留热,病猪精神沉郁,呼吸急促,皮肤表面尤其是下腹部有出血点。耐过病猪出现神经症状,生长发育迟缓。妊娠母猪发病后,症状不明显,主要为后肢无力,喜卧,妊娠早期可引起流产,出生后存活的仔猪会出现共济失调或转圈等神经症状。

由于猫和犬是该病的传播者,养猪场应禁止养猫养犬,严防猫、鼠进入猪舍,避免污染饲料和饮水。磺胺类药物是该病治疗的特效药物,全群可使用磺胺嘧啶钠进行拌料投喂,连用5 ~7 d。重症病例可肌肉注射复方磺胺嘧啶钠,直至完全康复。

2 综合防治措施

2.1 加强饲养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高生猪产能的关键。猪场始终要坚持“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理念,规范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只的抵抗力。在饲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饲养阶段营养需要配制饲料,原材料的选择要重视,防止霉变的原材料进入养殖环节。夏季也可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减轻霉菌毒素对动物机体的危害。改善环境条件,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冬季处理好防寒保暖与通风的关系,减少环境的应激。

2.2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开展抗体检测

猪场应根据自身传染病流行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免疫程序,通过疫苗免疫提升猪只的特异性抵抗力。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传染病多达十几种,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进行免疫,可以有针对性将危害较大且常发生的传染病列入免疫程序,如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等。疫苗要按说明书要求保存,免疫前要提前将疫苗恢复至室温,免疫过程要严格执行疫苗接种规程,确保免疫的质量。要定期开展免疫病种的抗体检测,科学评价免疫效果,群体免疫合格率偏低的,要及时进行加强免疫。

2.3 规范引种程序

规范的引种程序能够避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的传入。要认真核查供种场的资质和条件,是否具有种畜禽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引种证明等,详细了解猪只的饲养和免疫情况。同时要关注供种场的知名度和行业内的口碑,尽可能从获得国家认可的动物疫病净化场(示范场)引进种猪。引种后,要对猪只进行隔离观察45 d 再进行检疫,检疫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

2.4 建立完善生物安全体系

自非洲猪瘟发生以来,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越来越受到生猪养殖场的重视,实践也表明好的生物安全体系能够有效防控传染病。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包括设施、人员、车辆、物资、危险动物和污物等多个因素。猪场场址的选择要符合动物卫生防疫条件,场内功能区的划分要合理、清晰,同时要配备洗消烘干中心、动物疫病检测仪器等相关设施设备。要建立严格的人员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外来人员没有必要不允许进场,场内人员外出返场要进行隔离,场内人员要按照各自职责从事工作,不允许相互串岗。场内场外车辆要做到专区专用,私家车辆一律不准进场。进场物资要设专人管理,进场前要进行严格地消毒,做好登记入库和出库。猪场应配备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设施,用于病死动物、胎衣的处理。要建立粪便收集和处理设施,选择适合的处理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2.5 积极开展动物疫病净化

新版《动物防疫法》已经明确了我国动物防疫工作将从有效控制向净化、消灭转变,动物疫病净化评估体系已经建立,相关部门也出台了建设评估标准。实践证明种猪场通过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能够降低垂直传播疾病及其他重大动物传染病带来的危害。目前种猪场净化的主要病种有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口蹄疫和非洲猪瘟,净化工作要按照一场一策的原则,科学制定净化方案,按照“检测-淘汰-净化检测-淘汰-抽样检测-净化-持续检测-维持净化”的程序,严格落实净化措施。通过开展相关病种的净化工作,能够综合提升养猪场生物安全水平,种猪场发病率降低,有效促进养殖成本下降和提升经济收益。

3 结语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性因素很多,除传染性因素外,还包括营养、遗传和中毒等非传染性因素。做好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控,要综合考量、分析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目前我国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正在逐步向净化、消灭转变,无规定疫病小区和动物疫病净化场(示范场)建设是未来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方向,规模化养猪场尤其是种猪场要落实主体责任,提高积极性,积极推动无疫小区和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从源头上控制消灭繁殖障碍性传染病。

猜你喜欢
障碍性细小养猪场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猪细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20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猪业科学(2018年8期)2018-09-28 01:28:04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猪业科学(2018年8期)2018-09-28 01:27:26
规模化养猪场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
1961年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在养猪场住了6天6夜
红土地(2016年9期)2016-05-17 04:31:56
犬细小病毒病(CPV)的诊断与治疗
为善小 传播爱——乐善好施从细小处开始
海峡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0:46
氯米芬结合热敏点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