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怡凌
露营作为一种生活休闲方式,在疫情防控、减少人群聚集的日子里,突然掀起了一股热潮。有人说露营是都市居民感受自然之美、寻觅生机的必由之路,有人则认为露营是现代人逃离快节奏生活、追求自由的心之所向。随着时代的发展,露营从“简约”走向“精致”,很多人对待露营,追求装备满满当当、拍照漂漂亮亮。对此,我的观点是:过度追求“精致露营”,背离了露营的初衷、背弃了回归自然和向往身心自由的初心;我们应享受身心与山水美景之间的交融与互补,最终回归自然,享受自我。
“露”在《说文解字》中释为“润泽也”,即以自然润泽心灵,驱除都市的喧嚣与压迫,寻觅一方宁静的天地。“营”,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释为“币居也”,即于自身所居之处搭建起四方天地,在其庇护之下不断寻觅自由与舒适。在疫情笼罩的阴霾下,长途旅游难以实现,同时在城市化的发展中,各类污染、竞争、压力无不禁锢着人们的身体,侵染人们的心灵,露营成為放松心情与追求自由的第一选项就不言而喻了。由是观之,露营不失为都市居民逃离钢筋水泥丛林的良法,同时,也是现代人享受自由、逃离侵扰的良方。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追求物质的满足,更对精致生活充满向往。因此,露营由一种享受自由与放松的生活方式,逐步转变为所谓的“精致露营”。“精致露营”被看作是“一场比拼奢华的游戏”:一种在户外备足丰富物料,用昂贵的装备和设施,使露营体验极度贴近城市生活的形式。与传统露营相比,它提供了更强烈的体验感与沉浸感,同时也增添了娱乐性与舒适感,对追求个性化与精神享受的人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统计数据表明,“精致露营”受众日益增长,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生活中的“调味剂”。
表面看来,“精致露营”蒸蒸日上,但究其根本,“精致露营”更像是一场治愈年轻人的心理“精装修”,反映的是当下人的现实焦虑。
湖泊旁、沙滩上、深林中、山谷里,一顶漂亮帐篷是标配,木制蛋卷桌配上豪华月亮椅,手冲咖啡散发出香气,炙烤牛排肌理分明,夜晚帐篷亮起温暖的星星灯,华而不实的英国老矿灯是制造氛围感的必备工具,这些所谓“精致露营”千篇一律的精致感,将年轻人吃得透透的。
年轻人作为生活中广大的受众群体,想要通过“精致露营”来唤起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希望逃出城市、拥抱自然。在这里,他们可以与朋友彻夜长谈,可以与亲人感受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拉近,在高强度工作下人际关系的缺失也被弥合,他们就在这一方自然天地中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他们可以在“精致露营”的过程中,通过拍摄照片、视频上传社交网站等途径,享受带来的社交满足感与优越感。
露营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们在与自然山水中享受自我、享受自由、享受放松,将人们从日常生活的忙碌中解脱出来,而非在野外进行一系列自我感动式的活动来标记充斥着消费主义色彩的符号。一切浓墨重彩、刻意追求的行为终会失色。偶尔的“精致露营”弥补不了家庭角色中的缺失,也无法维系友谊,自然,也无法逃脱工作的困扰,一切都将支离破碎。同时,年轻人对自然与自由的忽视、对消费主义与消费符号的热烈追捧,为其内心的欲望买单,最终也会使其在社交网站中塑造的光鲜形象分崩离析。
人们不甘抛弃文明的成果,又渴望田园牧歌式的悠闲,“精致露营”的出现正好迎合了人们逃离日常生活、回归自然的幻想。但究其根本,消费主义陷阱下的“精致露营”,已背弃了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对自由之热爱和对精神文明的向往。只有回归自然,享受自我,才是真正的露营之美。
(指导教师:陈柳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