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的单元习作教学

2023-02-16 10:18:13许军红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3年2期
关键词:细节习作情境

许军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基于此,笔者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探讨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的习作教学策略。

一、基于单元整体,设计习作任务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统编教材在课后题、“交流平台”、语文园地中都融入了“借助场景、细节表达感受”的方法和练习。基于这样的编排结构,可以把习作训练分为三个板块,构建以“为爱发声”为主题的学习任务群(如表1),把读与写融合起来。

从表1可以看出,本单元特意设计单元小习作,充分考虑到单元选文的引领价值,把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结合起来,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用文字和心灵对话,积极进行语言运用实践。小习作的任务目标与大习作关联,且更加细化,有利于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

二、创设表达情境,设置学习链条

“写什么”“怎么写”“如何写得好”是学生习作表达的痛点。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下面以《想托秋风捎个话》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激发表达欲望

激发表达欲望是习作的起始。教师以游戏“开盲盒”导入,让学生对盲盒里的人说一句真心话,表达自己的感受。继而创设情境:春天时,我们写过《写给春天的心里话》,借着文字倾诉心声。进入深秋,假如秋风能够帮助我们捎话,你最希望对谁说点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体验心灵对话。这样,把习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把秋天的表达情境与春天的习作经验结合起来。

(二)搭建篇章结构

很多學生即使有生活体验,也无法把观察所得以及内心感受写下来。他们需要教师帮助搭建内容支架。为此,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写作思路。学生可以根据回忆,按照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列出写作提纲,也可以选择不同场景、不同感受分部分来写(如图1)。有了学习支架的帮助,学生就会增强篇章意识,从整体上把握文本框架。

(三)发现表达秘妙

本单元要求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恰当的语言”是怎样的样式和内容呢?即使学生“有话想说”,有了习作素材,但是要“把话说好”,还是有一些难度。为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慈母情深》中“向母亲要钱”的片段,在鉴赏中发现作家表达感受的方法:场景中有细节,细节中有感受。学生知道,借助细化的动作、真挚的语言、抒情的独白,可以把感受表达得细腻感人。如此,把单元阅读要素与表达要素融合成一个整体。

(四)优化感受表达

习得表达感受的技巧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先根据特定对象,回忆一个场景,捕捉其中的细节;接着运用方法,畅抒感受;然后欣赏评价同伴的习作,发现自己的不足,优化表达。学生把学到的表达秘妙变成了自己的表达技巧,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也发展了思维能力。

(五)提供评价支架

修改习作也是语言运用的形式之一。教师要提供评价支架(如表2),便于学生进行自主修改。学生每修改一处加10分,这样能增加他们的修改积极性。

教师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以统整化的思路、情境化的任务展开单元习作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天台小学)

猜你喜欢
细节习作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护患情境会话
细节取胜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19:59:58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习作展示
圣诞节的四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