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清
古人言:“彼名流兮左氏癖。”古往今来,大凡越是才高的人,越是有癖疵。可对这种“瑕疵”,人们多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它大多发生在高才者身上。
古代名流中,谢灵运有“山癖”,司马光有“墨癖”,陶渊明有“菊癖”,周敦颐有“莲癖”,林和靖有“梅癖”,陆羽有“茶癖”,米芾更是身兼数癖,既有“石癖”,又有“书画癖”。现代名人高才中,有癖好的也多得是。
我国化学家曾昭抡有“节时癖”。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由于满脑子想的都是化学方面的事,为了节省洗衣、收拾整理衣服的时间,他长年累月穿一件斜襟的蓝布长衫,甚至连鞋袜破了都不补,也不换新的,长时间穿着破鞋破袜,脚趾头与脚后跟肆无忌惮地钻了出来,被人们描述为“前面卖生姜,后面卖萝卜”。这样的“节时癖”,让他对化学研究更为专注。在北京大学任教时,一天,师生惊讶地看到曾昭抡竟然站在沙滩红楼前,正和电线杆又说又笑地谈论化学上的新发现。可是,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
国学大师黄摩西的癖好是“不洁癖”,一些东西不管干净与否,抓到手就往身上凑。秋日的一天起床,从窗外刮来一阵风,“头好冷啊!啊,帽子怎么到了地上?”当有着高度近视的他抓起帽子正要往头上扣时,那“帽子”竟“喵喵”地叫了起来!原来他抓起的是自家养的一只花猫。因知识渊博,讲课妙趣横生,黄摩西被聘为苏州东吴大学的国学总教习。由此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黄摩西讲课时,先去的人都不坐前三排。不过只一会儿,不说前三排被坐满,甚或窗户上也趴满了人。这时,教室里的人会闻到一股香水味中混合着异臭味,香水味是从前几排的学生身上發出来的,臭味则是黄摩西身上散发出来的。由于黄摩西一连好多日子不洗澡,讲课时全身就会散发一股难闻的气味,又由于学生特别爱听他的课,便大多备有香水,若是去得稍晚,不得不坐在前几排的他们,只好往身上洒上香水——此被称为“东吴大学的一奇景”。
同是国学大师的金岳霖有着“超然癖”,他视名利如浮云,有魏晋时嵇康那样的名士风度。一天,金岳霖乘坐人力车外出,或许别人正好看看沿途的风景,可他利用这一时间专注思考一个哲学问题。忽然灵光一闪,心有所得,按捺不住高兴劲儿的他想和社会学家陶孟和交流一下,便立即让车夫把车拉到一个电话亭前,去给陶孟和打电话。接电话的是陶家的小保姆,问:“您是谁?”“我是谁?”小保姆竟然提出了关于哲学的“终极问题”!金岳霖一下愣住了,忘了自己姓名的他怎么也想不起。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问车夫:“你说我是谁?”车夫听罢直摇头:“你是谁,我哪知道!”金岳霖着急地问:“你就没听见别人说过我是谁?”车夫把头一扭,说:“只听见路上有人叫你金博士。”一个“金”字,终使得金岳霖回过神来,他正要回答自己是“金岳霖”时,电话那头的小保姆已把电话挂断了。
明末清初的史学家、文学家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癖疵,是真气,是深情——这是人间多么宝贵的东西!是否可以说,癖好是上苍对才高之人一种格外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