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401张治疗湿疹的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分析Δ

2023-02-16 08:58叶爱军张碧华杨莉萍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1期
关键词:补益中药饮片湿疹

叶爱军,穆 林,张碧华,杨莉萍

(北京医院药学部,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市药物临床风险与个体化应用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医院),北京 100730)

西医学认为,湿疹是一种不明原因的皮肤炎症反应,也是变态反应性疾病[1]。世界变态反应组织对全球30多个国家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全球约有22%的人口患有过敏性疾病,如湿疹、特应性皮炎、哮喘和过敏等。湿疹是现代皮肤科临床常见的、高发的皮肤疾病,其发病部位在手、四肢和躯干,可遍布全身,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常伴有明显瘙痒、红斑及水疱等皮损表现,且时间延绵,反复发作,患者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备受困扰。西医学根据湿疹的主要临床症状和发病特点,将其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3种[2]。对于湿疹,目前西医常用抗组胺药和激素类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外用治疗,内服药多为抗过敏药,虽然外用药见效明显,治疗疗程短,但停药后复发率高[3]。而且,长期用药会导致色素沉着、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毛发增加等多种不良反应,因此,总体的临床疗效并不理想。中医药在治疗湿疹方面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具有系统的理论依据,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个体化方案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我院治疗湿疹的中药饮片处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用药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药品使用数据来源于我院医院信息系统中的药品信息系统,抽取2018—2021年诊断为湿疹的中药饮片处方,共3 401张。采用Excel软件,对患者年龄、性别和处方单味中药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中药学》(第2版)[4],按药效对中药饮片进行分类。

2 结果

2.1 湿疹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

3 401张治疗湿疹的中药饮片处方中,男性患者处方1 213张(占35.67%),女性患者处方2 188张(占64.33%),男女比例为0.55∶1;患者年龄4~96岁,平均50岁,30~<70岁患者为主要就诊人群。其中,<40岁患者处方699张,占20.55%;40~<60岁患者处方1 273张,占37.43%;≥60岁患者处方1 429张,占42.02%。由此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湿疹的发病率也有明显的升高。

2.2 治疗湿疹的中药饮片处方用药情况

3 401张治疗湿疹的中药饮片处方共涉及432种中药饮片,中药饮片总使用频率为47 515次。使用频率排序居前50位的中药饮片见表1。前50位中药饮片的使用频率合计31 437次,占中药饮片总使用频率的66.16%;其中白鲜皮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黄柏、玄参、地肤子、枳壳、黄连、牡丹皮、白术、苍术、地黄、苦参、黄芩和赤芍等。使用频率排序居前50位的中药饮片按照药物功效类别排序,依次为清热药、补益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化湿药、止咳平喘药、解表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泻下药和安神药,共11类;清热药的使用比例最大,占比为49.57%;补益药占比为13.91%;利水渗湿药占比为12.65%,见表2。从不同年龄患者的湿疹用药比例也能看出,清热药、补益药、利水渗湿的排序分别为前3位,见表3。为了解湿疹用药情况,进一步细化分类,其中使用最多的清热药主要分为4类,其中清热燥湿药使用频率占比为36.03%,居首位;清热解毒药占比为26.77%;清热凉血药占比为27.55%;清热泻火药占比为9.65%,见表4。补益药细化分类主要为3大类,其中补气药使用频率占比为45.23%;补血药占比为28.28%;补阴药占比为26.49%,见表5。从不同年龄湿疹患者的用药细化分类可以看出,清热药、补益药和利水渗湿药的使用频率发生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4类清热药的使用频率增加,可见患者数量的增加;60岁以上湿疹患者的治疗中,补益药的使用频率同样增加。

表1 使用频率排序居前50位的中药饮片

表2 使用频率排序居前50位的中药饮片的类别分布

表3 不同年龄段湿疹患者使用的排序居前50位的中药饮片类别分布

表4 不同年龄段湿疹患者使用的排序居前50位的中药饮片中清热药使用情况

表5 不同年龄段湿疹患者使用的排序居前50位的中药饮片中补益药使用情况

3 讨论

3.1 湿疹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湿疹在中医学中属于“湿疮、浸淫疮”范畴,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及各代医家的认识,对其发生的不同部位、不同皮损形态而分类,如“血风疮”“旋耳疮”“油面风”和“掌心风”等[5]。中医认为,本病主要致病因素多与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外邪多因风、湿、热邪所致,各病邪在致病中多相互交杂,无法明确分开,如风热、湿热,或夹瘀、夹燥等[6-7]。湿疹虽病位在皮肤,但脏腑功能失调才是湿疹发生的根本病因,因此本病多从肺、脾、肾、心、肝等脏腑论治。

中医理论认为,肺主皮毛,具有宣发卫气、调节腠理开合的作用。湿疹的病变发于皮肤,肺将卫气、津液输布于肌肤,若有风、湿、热邪袭肺,则肺卫不能护卫肌表,风湿热邪易结于肌肤腠理之间而发病。清代邹汉璜的《邹氏纯懿庐集·疮疡》[8]中记载,“湿疮,水泡也……问曰:热何以成水泡,风何以成挠疮。曰:皮者肺也,热客于皮,金不胜火,则皮与肌离而成泡也”。“肺为水之上源”,若湿邪袭肺,致肺的清肃与宣降功能失常,水湿停滞聚留在皮肤,并且湿邪具有黏滞之性,不仅缠绵难于治疗,更致脾湿、脾胃功能受阻。另外,除湿邪外,还多夹热邪、风邪等,因此,在治法上多为宣通利湿和清肺热、祛风止痒、解表等治法。

中医认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化,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若脾失健运,脾阳不振,水湿内聚久而化热,湿邪外出停聚于肌肤则发为湿疹。明代的《幼科概论》[7]中记载,“四肢身体面部等处,生有癣及湿疮,是脾湿外出,湿气散化象”。故在治疗上应健脾为先,以利于清除湿热,同时应加强脾胃调理[9]。

中医认为,肾主水,主津液。肾阳蒸动水湿,不仅为肺、脾运化皮中水湿提供基础动力,还对于维持人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平衡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元代齐德之的《外科精义》[10]中记载,“盖湿疮者,由肾经虚弱,风湿相搏,邪气乘之,搔痒成疮,浸淫汁出,状如疥疮者也”。肾阳不足,蒸腾作用下降,水液代谢失衡,水湿不运,水湿溢于肌肤。故益肾除湿法更适用于老年人体虚或日久慢性湿疮者。

古代医家还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之说,心经蕴有风热,心火炽盛,湿疹则发于肌表,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11]中记载,“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清代易风翥的《外科备要》[12]中记载,“绣球风,由肝经湿热,风邪外袭皮里而成。初起干燥痒极,喜浴热汤,甚起疙瘩,形如赤粟,麻痒,抓破津淫脂水,皮热痛如火燎者,此属里热,内服龙胆泻肝汤……”。肝气郁结更可导致情志不畅化火,郁热不散,耗伤血分,血分热而致肉腐生湿疮。

综上所述,湿疮的病机通常以五脏功能失调为本,其他邪气致病为标,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由于机体正气不足,不能抵御外界诸邪气的侵袭,而发湿疹。因此,中医在治疗湿疹中多以五脏为整体,加之气血阴阳辨证施治,极大提高了湿疹的治疗效果[13]。

3.2 湿疹的患者人群与治疗用药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湿疹患者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年龄集中于≥60岁,平均年龄50岁,以中老年患者为主。我院3 401张治疗湿疹的中药饮片处方共涉及中药432味,中药饮片总使用频率为47 515次。使用频率排序居前50味中药的使用频率合计31 437次(占66.12%),涉及11类药物,其中清热药使用最多,其次为补益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化湿药、止咳平喘药、解表药、平肝抑阳药、泻下药和安神药。为了更明确药物的使用特点,按照功效进一步细化分类统计,分类结果更清晰可知清热药的使用情况,包括清热药20味,使用频率为15 582次,占中药饮片总使用频率的49.57%;其中,清热燥湿药5种,为白鲜皮、黄柏、黄连、黄芩和苦参;清热解毒药7种,为金银花、土茯苓、蒲公英、苦地丁、连翘、野菊花和三叶青;清热凉血药5种,为玄参、丹皮、地黄、赤芍和紫草;清热泻火药2种,为知母、石膏。补益药8种,包括补气药白术、黄芪、甘草及炙甘草,补血药当归、白芍,补阴药南沙参、麦冬。利水渗湿药6种。可见,治疗湿疹所用中药以清热药、补益药和利水渗湿药为主,由此也进一步确定了中医对于湿疹的辨证分型,即湿热蕴肤、脾虚湿盛、血虚风燥三型[14]。以清热燥湿的白鲜皮、苦参、黄柏等药物,清热泻火的知母、石膏清解肌热,清热解毒的银花、连翘,清热凉血的紫草、丹皮等治疗湿热蕴肤型湿疮,此类治疗多针对湿疹的急性期。另外,由于饮食等多方面原因,伤及脾胃功能,使得体内水液输布不利,以茯苓、地肤子、滑石等健脾燥湿之品治疗脾虚湿盛型湿疮,此类治疗多针对亚急性湿疹。补益药包括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三大类,补益药的使用可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其中当归、白芍等滋阴养血、润燥除湿,此类治疗多见于慢性湿疹。

3.3 不同年龄湿疹患者的处方用药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湿疹的中医用药治疗规律,本研究再次细化分析不同年龄段湿疹患者的用药情况,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治疗湿疹用药的频率有所增加,其原因主要与年龄增长导致的皮肤代谢、机体免疫机能下降,各脏器功能衰减密切相关。对使用频率排序居前50味的中药按功效分类,发现<40岁人群(年轻组)使用的药物有9大类,分别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益药、化湿药、止咳平喘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和平肝熄风药。另外两组人群为40~<60岁(中年组)和≥60岁(老年组),其用药情况除与年轻组的9大类相同外,还增加了安神药和泻下药2大类。虽然清热药在三组人群中的使用均居第1位,但是再次细化分析得出,清热解毒药在年轻组的使用比例最大,而其他两组人群,尤其是≥60岁人群,清热解毒药的使用比例大幅度降低。对补益药的细化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湿疹患者的治疗中,补阴药的使用比例远高于年轻湿疹患者。

由此得出,老年湿疹患者的用药与年轻湿疹患者不能同一而论[15]。年轻湿疹患者的病因、病机多因饮食不节,如过食辛辣刺激、油腻、寒凉性食物,以及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脾胃实热、脾胃功能运化失常、湿热蕴肤,因此,年轻湿疹患者的治疗多以清热泻火、解毒,健脾燥湿药为主;另外,根据不同证候加入止咳平喘、理气、活血化瘀和解表等药物,起到清除邪气,更好地治疗湿疹的作用。≥60岁的老年人群中,湿疹患者所占比例不断升高,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皮肤同器官一样因衰老出现老化,老年人因皮肤腺体萎缩,出现皮肤干燥、变薄、失去光泽和弹性,以及色素沉着、色素斑等[16]。同时,老年人皮肤油脂分泌减少,导致由转化生长因子β介导的天然免疫抗菌功能下降[17]。由此,更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出现皮肤损伤,导致湿疹的发生。中医认为这主要与老年人年高体弱,脏腑机能衰退,气机失调,气血津液不足所致。中医古籍中记载,“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气血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盖湿疮者,由肾经虚弱,风湿相搏,邪气乘之,搔痒成疮,浸淫汁出,状如疥疮者也”[18-19]。因此,治疗老年人湿疹,应调肺理脾,健脾助运,补气养血,滋阴润燥,调理气机[1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老年湿疹患者的治疗用药中还增加了泻下药及安神药。失眠、便秘为临床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采用益气养血、滋阴等药物,不仅可调节老年患者机体,更有助于湿疹的治疗。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湿疹以辨证施治、标本兼顾为特点,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优于常规的西医治法,中药的配伍使用,可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湿疹给予更有效的治疗。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湿疹患者发病率不断升高,希望通过治疗湿疹的用药分析,有效帮助临床,在湿疹的诊治中起到积极更有效的作用。

猜你喜欢
补益中药饮片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部分补益类中药多糖成分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药中补益绵黄芪(下)
药中补益绵黄芪(上)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中药饮片鉴别真伪的意义及相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