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显秋 永嘉县乌牛孙显秋木雕工作室
中国的木雕艺术源远流长,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占有至高的地位。黄杨木雕由于其材质光洁、木质优良,自唐宋时期起就被广泛应用于木雕艺术的创作。《本草纲目》记载:“黄杨性难长,岁仅长一寸,遇闰则反退。”可见黄杨木生长极为缓慢,尤其珍贵。上百年树龄的黄杨木直径也仅有碗口大小,而能够被用于雕刻的木材需要生长四五十年。它木质坚硬,质地细密,纹理清晰可见,香气淡雅,色泽细润,被誉为“木中象牙”。
黄杨木雕,作为中国浙江乐清地方的传统民间艺术,以其精妙绝伦的石雕技术和突出的地方特点,和青田石雕、东阳木雕一起,并称为“浙江三雕”。黄杨木雕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创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明清以来,黄杨木雕逐渐形成了一种非常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风格,有许多雕刻精细、表现写实的精美作品。如明代的黄杨木雕人物老者坐像,作品采用了中国国画中的白描画技法进行表现。一张富有的脸,一副祥和的表情,特别是长胡子的笔触更具神韵。整个作品携刀简单,手法圆润流畅,雕刻家可视为大卫,是明代造型曲线的圆形雕塑风格。清代雕刻家的风格趋于质朴,其特点是刀法清晰,转弯轻柔,以突出作品的质感。期间如朱自子常刻“东方朔桃”,不知名的雕刻“卧榻仕女”和黄炳勋在康熙年间雕刻的“铁拐李”等都突出了其高超的技艺。
孙显秋工作照
思
从历代黄杨木雕的形式和技法来考究,没有一种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是不植根于特定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风土人情之中的。黄杨木雕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使得黄杨木雕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始终散发独特的魅力与芬芳,带给人们一种典雅、古朴、清新、流畅、端庄的文化气息。就像文字和画作,艺术品往往也具有时代性,前人的智慧和汗水成就永恒的木雕。同时,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如同别的文明一样脱胎于前人并有别于前人,而当今时代的我们更是不能忘记这一点,不能忘记我们的根本,我们应认真地考究先辈们的艺术式、风格流派、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
早期的泥塑佛像奠定了黄杨木雕艺术的基础。长凳上龙形木雕的出现,从另一个侧面对圆雕艺术进行了新的突破“龙档”艺术所包含的内容不仅广泛,而且生动、可亲、可信。正是这种真实的地方文化,向人们展示了一种集历史、民俗、生活于一体的造型艺术。蕴含着民间故事和茫茫世界生活的精髓。给人以清新、流畅、古朴、端庄的文化气息。传统黄杨木雕技艺的产生与发展,倍受文人画造型风格和线条的影响,具有刀法简单圆润,外形精细流畅,人物神形兼具,结构虚实交替,极具诗情画意。作为一种观赏艺术,黄杨木雕起源于民间创作,但它在雕塑艺术中发挥了独特的造型手法,足以让人刮目相看。
降妖除魔
梵高如是说:“我梦见了星空,然后画下了梦。”真正的艺术不应是对公式的生搬硬套,真正的艺术应该是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突然充斥大脑的想法。黄杨木雕的思想和技法都是基于创作目的。生活才是艺术温床,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因为它脱胎于生活却又回到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在研究透彻前人的经验之后,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结合当今时代的新思想新文化,创造出新时代诞生的黄杨木雕,而不是新时代出生的老黄杨木雕。只有这样,黄杨木雕才能在时代的更迭中源远流长,朱熹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今,有许多新人在创作黄杨木雕时的目光就不再局限于传统样式,他们不再追求具象,而是选择了中西结合,集百家之大成。当然,这样大胆的创新难免迎来一些老一辈艺术家的质疑。但从黄杨木雕的发展长远来看,这种新型的作品并没有改变黄杨木雕的形式,反而赋予了它新的灵魂。使这些创新作品更加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体现了不同的艺术价值,以全新的面貌给人们不一样的欣赏体验,让数百年的黄杨木雕又添新装,让它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为原材料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品,本身在传承与发展上就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并且传统黄杨木雕在选材上要求非常严格,黄杨树本身就是一种稀有树种,生长周期漫长,成材不宜,故有“千年难长黄杨树,千年黄杨难做拍”的说法。虽然温州地区接近山区,取材方便,但发展至当地的黄杨木资源已经所剩不多,而且适合制作黄杨木雕的材料更是少之又少。虽然有其他地方的黄杨木材,但是运输成本、运输耗损也很高。这就会导致黄杨木雕材料成本的大幅增加,这必然会限制黄杨木雕匠人的创作与创新发展,毋庸置疑的是这必然会对黄杨木雕的发展造成很大困境。
对于目前的黄杨木雕行业来说,四十多岁的从业者都还算得上是年轻人,事实上,大部分的从业者年龄区间在60~70岁。然而就算学徒们坚持下来,仍然会因为缺少大展拳脚的平台而难以脱颖而出,导致新的从业者越来越少,人才缺口日益严重。因此,木雕艺术家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传统木雕工艺如果要有效传承,就需要不断挖掘创新。工艺家必须要有新的想法和新的思维。思想和工艺观念只有始终符合现代文化的主题,才能长期被人们广泛接受。但是,现在具有现代思想和艺术观念的民间木雕艺人越来越少,民间木雕工艺在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也屡屡受挫。为了尽可能避免类似的问题出现,相关专业部门应该在实践中努力推广具有传统特色的现代木雕工艺,鼓励和引导大家亲身参与传统木雕,这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雕刻创意构思能力。这可能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听
童子拜观音
20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末期,黄杨木雕的发展到达了顶峰。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就开始逐步注重内在的精神生活。因此,整个文玩市场扶摇直上九千里。黄杨木雕也在此刻乘上了时代的浪船,它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了其市场从未有过的高度。然而随着工业化的逐渐推进,越来越多的工厂拔地而起,价格低廉,容易保存且美观有质感的工业艺术品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从而使得昂贵且不易保存的黄杨木雕市场越来越小。而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还是吃上一口饭,当市场越来越小,挣钱变得越来越不容易的时候,难免会影响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也严重影响了黄杨木雕的传承和发展。
在现今社会发展中,虽然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大众文化与网络文化,而且网络文化传播力量与传播广度不容小觑,但是传统工艺品的欣赏与传播仍然被大多数人所忽视,甚至是视而不见,传统黄杨木雕也没能逃脱这样的困境。宣传与传播力度远远不够,虽然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很多人只知道它的名字,却不知道其确切的名称。黄杨木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象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雕刻工艺和观赏价值,我们要正视黄杨木雕所面临的困境,创新其表现与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吸引人们的视线,以进一步推进和解决当前的发展困境,使其再一次登上历史文化的大舞台。
随着科技社会文明的迅速进步。现今的一些先进自动化生产机械技术也已经被成功运用于现代木雕产业。工具技术的高速发展进步是客观必然需要的,对木雕机械技术与手工制作艺术之间衔接的紧密度如何有效把握才是一个衡量与传承工艺的科学准则,机械制作具有产出加工速度稳定性高、完工生产周期更短、雕刻加工精细等优势。但是在如何进行形神雕刻等几个必要的环节基础上,手工技艺又开始变得十分关键。这当然是一种很好的推广方式,但如果抛弃本质只追求生产,就违背了传统。与此同时,现代木雕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让人们逐渐对木材本身有一种更深层次的认识,能够逐渐找到新材料与现代木雕相结合加工的最佳方法,增加木材丰富细腻的自然纹理感和层次。但因为目前中国市场销售使用的传统木雕仍倾向于传统木质结构的单一化,有些木质产品造型上点缀了其他一些纯金属元素。新、奇、特的传统材料结构与实木有机结合成的木质产品还并不那么多见。
在学习和传承传统黄杨木雕工艺期间,要加强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紧跟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传统的黄杨木雕是由一个人一手操办作品的所有程序,而这种出品方式就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是木雕工艺对作者的技艺要求极高,同时作品主人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作品的价值。而这就导致该行业入门门槛极高,初学者没有足够的名气难以将作品卖出一个好的价钱,而老前辈们则拥有着相对较大的用户量。是十分不利于黄杨木雕技艺的发扬与传承的;二是出品速度太慢,从选材到出品可能需要几天到数月不等,而过慢的出品速度在一些方面上是难以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的。
紫气东来
因此在不改变黄杨木雕的质量和风格的基础上的同时要实现在生产方式上的突破,让黄杨木雕的生产流程化,各自分工,协同负责,提高出品效率和产量,这样才能迎合现在市场的需要。除此之外,这样做还可以令雕刻工人专注于其中一个部位的雕刻,从而技艺逐渐精进熟练,有利于提高作品的整体质量从而提升产值。此外,作者们还可以尝试将现代美学融入传统美学之中,给木雕作品融入新的血液,展现出新的面孔,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这也是传统艺术源远流长的必经之路。
要保护黄杨木雕的传统手工艺技术,就要注意老一代雕刻艺术家的传承,确保黄杨木雕产业有后继者。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木雕人才专业培养体系。加快我国木雕行业向高度市场化的管理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经营发展,更加注重对传统优秀工艺和技术的传承。对于黄杨木雕传承的难题,政府可以加大对相关职业学校的扶持。政府应安排对开展黄杨木雕教学所需的教材、消耗品、实践工厂的专项拨款,同时设立专项奖学金以兹鼓励那些报考黄杨木雕专业的学子。有初出茅庐的新人,又有经验丰富的老人,两者同时才能让一个行业达到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地引入新人才能实现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断地促进技艺传承人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同时还要注意文化推广,让那些手艺人感受到从事木雕行业的魅力,并为之骄傲,实现精神方面的变革,更有利于实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历史时代发展背景下,传统雕刻工艺不断进行着传承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传统工艺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为了避免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的木雕作品的缺失,这就需要相关木雕手工艺人在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与挖掘。不断增加对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的学习与了解,不断增加对传统黄杨木雕工艺手段的学习创新和完善发展,变革与提升传统的雕刻技术方法,增加对现代机器雕刻技术的学习了解与应用,形成专门产业链,实现大规模的机械木雕工艺品的流水线生产,从而有效缓解现代市场的供求矛盾。由于传统木雕工艺的传承形式多种多样,所以需要不断尝试与应用现代技术和手段,找到最适合最有效最有利于变革传承传统工艺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问题我们从来不能只看一个方面,我们应该全方位的,多方面地去考究,才能实现传统黄杨木雕的传承和发展。为了让黄杨木雕在未来仍然能够熠熠生辉,我们需要也必须去思考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黄杨木雕的创新与完善。不断推动传统黄杨木雕工艺的高质量发展与传承,回归传统的同时不断完善多元创作,为我国工艺美术的长期稳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活力。
木雕看似简单实则却很难。不仅要求雕刻家要有深厚的艺术功底,还必须有强烈的审美意识,同时,还要有表达个人特点的技法。知识管理问题的局限性仍然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工人太少、消费者也少、产业规模效应小、品牌影响力和知识产权意识普遍不足等种种问题也都应该着手采取积极的管理改善措施。木雕艺术思想与加工技术理念的传播研究与应用创新工作任重而道远。它需要政策导向与实体产业发展的完美结合,理论创新与应用实践创新的有机结合,提升人文审美,融合先进科学技术,改变形式。最重要的一点是,木雕的传统与创新要根植于传统,以创新促发展,创新最终要回归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