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六运(山东省枣庄市畜牧渔业事业发展中心)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一方面促进了生猪养殖业发展,让养殖场越来越向着集约化、标准化和融合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给养殖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规模养猪场只有运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加强不同阶段生猪的饲养管理,才能提高猪肉产品的质量,使养殖企业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养殖经济效益。
1.生长周期短,发育迅速。猪的妊娠期一般约为114天,同胎仔数较多,仔猪出生体重平均为1~1.5千克,仅占成年体重的1%。仔猪体内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差;仔猪出生后的2个月内生长速度较快,1月龄体重约为5~9千克,2月龄体重达到15~30千克。一般在出生后的5~6个月体重可达到90千克左右,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逐渐增强。仔猪在生长初期以骨骼生长发育为主,生长中期以肌肉生长强度最大,生长后期以脂肪组织生长为主。
2.饲料转化率高。猪的食性较广,属杂食类动物,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较高。既可以较好地消化青粗饲料,也可以消化吸收精饲料,但对粗纤维消化性较差。猪利用饲料转为体脂的能力较强。因此,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要合理搭配青粗饲料和精饲料,控制粗纤维含量,根据市场的需要控制体重以确定出栏日期,避免过度的脂肪沉积,影响胴体品质。
3.对温度敏感。成年猪的皮下脂肪层较厚,汗腺不发达,体内散热较为困难,成年猪适宜温度为20~23℃。仔猪由于机体内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适宜的温度为22~32℃,气温过低会引起应激反应发生。当温度过高时,猪会四肢卧地,呼吸加快或张口喘气;当温度过低时,猪会蜷缩身体,夹尾、曲背、四肢紧收。
1.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1)哺乳仔猪生理特点。哺乳仔猪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仔猪对营养物质的代谢需要高于成年猪,若营养物质不足或失调,会引起仔猪发育迟缓,严重时会诱发疾病甚至引起死亡;二是消化器官不发达,技能不完善,仔猪出生时消化器官机能发育不完善,胃内仅有凝乳酶和少量胃蛋白酶,胃底腺不发达,胃蛋白酶无活性,消化能力极弱。三是仔猪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容易得病,仔猪出生后14~21天后,初乳中的抗体在仔猪体内几乎消失殆尽,自身抗体数量又很少,由于补饲、饮水等进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大量增加,缺少抑制而得病甚至死亡。若仔猪在开始哺乳时,由于各种原因采食初乳不足,被动免疫抗体数量少,而消失时间提前,因而疾病往往发生在出生后的1周内。
(2)哺乳仔猪饲养管理。固定乳头。若养殖场采用自然哺乳方式,仔猪出生后24~48小时内即可自行根据气味自行乳头固定,体型健壮的在中、前部位乳头,弱小的在后部乳量较少的乳头,因此初生仔猪在分娩后要进行人为控制哺乳,只有通过基层人为的固定乳头,可以使同窝仔猪发育生长相对整齐。仔猪寄养在生产中,当母猪产仔数超过其哺乳乳头数、同窝仔猪差异大、产褥热、乳房炎等因素而使母猪丧失泌乳能力时,要人为地将仔猪寄养给同期分娩的其他母猪。仔猪寄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寄养母猪的分娩时间相差不过超2天;二是被寄养的仔猪一定及时吃上初乳;三是因为猪的嗅觉较为灵敏,寄养时必须用寄养猪的奶、尿液擦抹寄养仔猪的全身,使寄养母猪与寄养仔猪气味相同;四是寄养母猪应选择性情温顺、乳头多且泌乳性能好的。
2.后备猪饲养管理。
(1)后备猪营养需要。后备猪阶段是生猪骨骼和肌肉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要根据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在封闭环境下饲养还要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后备猪的日粮中要注意各类氨基酸含量的充足,尤其是赖氨酸对后备猪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因此在日粮配比中要注意各类型饲料的科学合理搭配。
(2)后备猪管理技术。公母猪分群饲养仔猪到4~5月龄时,公猪发育较快,会表现出性欲而频繁爬跨母猪,往往会损害四肢,所以后备公母猪一定要分群饲养,尽可能把日龄、体重相近的猪饲养在同一圈舍内,每群规模以5~6头为宜。加强调教对后备猪加强调教的目的是使其生活规律,养成定时采食、睡觉和定点排尿粪的习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保持猪舍内环境卫生、猪体卫生,促进后备猪生长发育,减少疾病;另一方面减少饲养员的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做好健康观察。对后备猪进行健康观察是饲养人员和驻场兽医一项重要的公猪内容,饲养人员和驻场兽医应每天注重观察猪的精神状况、食欲饮欲、行动特征、粪便尿液性状、皮肤有无异常、背腰平直、眼睛状态等。
3.种公猪饲养管理。
(1)种公猪饲养。营养需要相关研究表明,公猪每次的射精量约为200~500毫升,精液内成分80%以上为蛋白质组成。因此,对公猪来说首要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其次是维生素A、钙和磷。在配种期,日粮中的粗蛋白质水平不应低于16%,非配种期不低于14%,蛋白质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要保持均衡,必要时可搭配5%~10%动物性蛋白饲料以提高种公猪的精液品质。饲喂公猪的日粮应以富含蛋白质的精料为主,保证日粮各种营养均可达到营养平衡,但饲喂量体积不宜过大,否则种公猪容易出现腹围增大,影响配种能力。国内现行饲养标准是根据公猪体重来决定饲喂量的,体重小于90千克公猪每天饲喂干饲料1.6千克;体重90~150千克的公猪每天饲喂干物质1.9千克;体重大于150千克的公猪每天饲喂2.3千克。冬天寒冷,为维持体热消耗,应适当增加饲喂量5%~10%。
(2)种公猪管理。配种调教当种公猪出生后7月龄体重达到100千克时,应对种公猪进行配种前调教,在规模养殖场的实际生产中可利用个体适当且发情明显的6~7月龄母猪进行试配,技术人员要耐心细致,不可粗暴。通过调教,让种公猪能够达到自行爬跨母猪并进行交配即可完成调教任务。单圈饲养,加强运动在规模养殖场,成年公猪一般实行单圈饲养,可以减少对种公猪的干扰,杜绝了群养时撕咬及恶癖的发生。适当增强种公猪的运动训练,可以增强体质,提高配种能力。种公猪的合理利用种公猪初次配种过早或过迟均不宜,引入品种、培育品种以8~10月龄、体重达到110~130千克或体重达到成年体重的60%以上配种比较适宜。1~2岁的公猪,由于本身有待进一步生长,每周配种不得超过2次,成年公猪每天可配种1~2次,连续配种一周应休息1~2天。
4.母猪饲养管理。
(1)配种前管理。即将投入配种的后备母猪。改喂种猪用配合饲料,定量给料,每天每头喂料2~2.5千克,如果准备下次发情时配种,在配种前10天左右,再适当增加饲喂量,这样做不但发情明显,排卵数也增加,能达到多产仔的效果。若青年母猪已达到发情期,但又没有发情征候出现,可将它们移到另一栏内,饥饿24小时,每天用公猪诱情,这样可以刺激正常发情。为确保成年母猪正常发情,关键在于使母猪膘情不至于过度下降,必须在哺乳期间给予充足的营养,并实行早期断奶。仔猪断奶后,母猪可一栏关2~5头,从第3天开始,每天早晚用公猪接触试情15~20分钟,一般断奶后第4~8天,有80%~90%的母猪发情并可以配种。若不用公猪接触,母猪单圈或放在大群中饲养,有时只有50%左右的母猪发情。对膘情过瘦的母猪,在配种前提高营养标准,增加饲喂量,尽快恢复膘情,参加配种。
(2)妊娠母猪饲养管理。妊娠前期,母体增重和胎儿发育的速度都较缓慢,因此,除对体况较差的过瘦母猪适当增加喂料外,膘情较好的母猪按一般营养水平即可满足母体和胎儿的需要,可把节省下来的部分精料用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如妊娠前期喂过多的精料,大部分转化为母体增重,对胎儿发育不利,而且因母猪养得过肥而引起胎儿死亡,使产仔数减少,所以要控制精料的喂量。妊娠初期,由于胚胎在子宫里着床不够稳定,易因种种原因造成胚胎损失,如跌倒、饲料及环境突然变化等,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防止机械性流产。妊娠后期应单圈饲养,保持猪体卫生、环境安静。妊娠后期,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母体的增重比较迅速,所以要增加饲喂量和提高营养水平,日喂料2.5~3千克,日喂3次。
综上所述,对于规模化养殖场来说,要想实现效益最大化,就一定要做好不同阶段的生猪饲养管理,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加快生猪健康成长,从而推动养猪业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