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寺女科证治》调节月经周期异常的用药规律研究

2023-02-16 05:53戴菱娴吴涢婷陈锦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1期
关键词:女科证治月经周期

戴菱娴 吴涢婷 陈锦红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0

竹林寺女科为浙江中医妇科的四大流派之一,距今约1500多年的历史。该书对女科的经、带、胎、产等杂病均有详细描述[1]。月经病是指妇女来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异常等为主症,或伴随月经周期,或以绝经前后出现的有明显症状特征的疾病[2]。月经病作为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竹林寺女科证治》对其多有论述,该书归纳妇人来经时的色、味、量、态、周期等的变化异常及兼症的情况,共记载56种月经病症。书中描述月经病的异常变化形象而具体,简洁明了阐述病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论。医学发展至今,已有诸多学者们对竹林寺女科的证治方论进行研究,角度多,范围广,对于其中记载月经病的证治研究尤其广泛。然纵使研究的种类颇多,角度宽泛,但多集中于疾病的证治特色进行研究,鲜少有学者对其用药规律特色进行研究,并给予具体数据佐证前人观点。当今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强大的数据分析系统对《竹林寺女科证治》中出现的治疗月经周期异常的药物种类及使用频次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竹林寺僧医治疗月经周期异常的专病用药规律及证治特色,或可对其治疗月经病中月经周期异常的证治思想窥知一二。故笔者对《竹林寺女科证治》中调节月经周期异常的方剂及药物进行统计,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以总结《竹林寺女科证治》[3]中调节月经周期异常的遣方用药规律,以期以古人之经验指导今人之临床。

1 《竹林寺女科证治》调节月经周期部分涉及的方剂及药物

《竹林寺女科证治》中调节月经周期异常部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方剂及药物种类颇多,分别是加味调经丸、正经养血汤、紫金丸(2次)、加减八物汤、调经乌鸡丸、八物汤、苍附丸、加味四物汤、十全大补汤(2次)、异功散、芎归汤(2次)、地黄丸、六君子汤、九味四物汤、滋阴丸、三补丸、胶艾汤、金狗汤、苍附六君汤、苍附导痰丸,共20首。单味药54种,总药物频次203次,分别是香附、当归、白芍、生地黄、黄连、黄芩、川芎、杏仁、柴胡、白芷、青皮、荆芥、滑石、茯苓、白术、阿胶、五味子、川椒、甘草、半夏、人参、生姜、陈皮、苍术、槟榔、砂仁、红豆、高良姜、乌药、三棱、蓬术、枳壳、牡丹皮、鸡连骨、天门冬、麦门冬、肉苁蓉、破故纸、丹参、杜仲、熟地黄、黄柏、黄芪、肉桂、山药、山茱萸、泽泻、知母、艾叶、大枣、金毛狗脊、川续断、地榆、胆南星。其中,“鸡连骨”乃药食同源之品,故仍参与统计。

2 《竹林寺女科证治》调月经周期部分涉及方剂用药的统计分析

2.1 用药频次 笔者分别对《竹林寺女科证治》中治疗月经周期异常部分涉及的20首方剂、54味的中草药(食)进行频数、频率统计,以总结治疗月经周期异常部分使用的高频药物。药物频次为单味药在20首方剂中的使用次数,药物频率为各药物在20首方剂中使用的次数与药物总频次的百分比,结果见表1。在54味中草药(食)中,频次最小为1,最高为14,在高频药物中当归、川芎、香附等使用频次在3次及3次以上,占全部药物的79.80%。

表1 单味药频次及比例表

2.2 药物分类及频率 对《竹林寺女科证治》进行手工检索,依据《中药学》[4]教材中药物的分类对54味药物进行分类,得到18个细类。各类别药物占比由高到低排序,见表2。由于“鸡连骨”为血肉有情之品,不属于草本类药物,故单列一类。如表2,在各分类药物中,补虚药占比42.37%, 祛实药占比55.17%。由表可知,在治疗月经周期异常的药物中,竹林寺僧医使用祛实药多于补虚药。故可知竹林寺僧医认为妇人来经周期异常多与外邪有关,在治疗中重视驱除由外邪犯体导致的积滞。这与张从正的“邪去正自安”论不谋而合,也是对《灵枢·百病始生》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5]的继承与发展。在同一个方子中,往往会出现祛实药与补虚药并存的情况,占祛实药种类前三的为理气药(15.27%)、清热药(9.36%)、活血药(8.83%);而补虚药则以补气药(18.72%)、补血药(18.32%)、温里药(2.46%)为多。可见,竹林寺僧医在遣方用药上攻补兼施,由重理气活血,务求邪气正安,补而不瘀。

表2 药物类别、频次比例表

2.3 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 分别对《竹林寺女科证治》[3]中治疗月经周期异常部分的20首方剂,53味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从多方面观察药物的属性规律。因“鸡连骨”乃血肉有情之品,故不在此处论述。依照《中药学》[4]教材,可将53味药物分为温(微温)性、(大寒)寒(微寒)性、平性、热(大热)性、凉性5性;苦、辛、甘、酸、淡、涩、咸7味。古书中常将中药分为寒、热、温、凉4性,及酸苦甘辛咸5味,统称“四气、五味”,此对于刚入门的医学生而言有简便记忆的好处,但对于久经临床的医者则可再加细分,以求能从细微处指导临床用药。分类频次及占比详见表3、表4及表5。

表3 四气统计表

表4 五味统计表

表5 归经统计表

2.4 常见药物组合 古人常言“用药如用兵”,而这“兵法”之妙则在于排兵布阵。不同的药物使用组合便犹如这排兵布阵之法,怎样能排出疗效最佳药物组合,是医者们自古便潜心研究的问题。笔者将《竹林寺女科证治》中治疗月经周期异常部分涉及的20首方剂中药物全数录入excel表格中,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其中有多个药物组合出现频次大于等于3次。为更加系统的分析竹林寺僧医治疗月经周期异常的遣方用药思想,以便指导今人临床用药,故笔者总结其中使用频次≥3次的药物组合,探索其药物配伍变化规律。方中甘草虽有调和诸药的佐使功效,然其亦为“四君”的主要组成成分,且符合上述条件,故不予排除;然生姜、大枣在方中多做引药配合使用,虽符合上述条件,亦不在本文中做重点讨论,在除此2味药对的基础上对其他药物进行检索,得出使用频次≥3次的药物组合。结果详见表6。

表6 药物组合频次统计表

3 治疗月经周期异常用药数据挖掘

3.1 文献来源及观测量方法 以《竹林寺女科证治》为主要文献进行检索,在全文范围内,对有关治疗月经周期异常的方剂和其中涉及的药物进行检索并录入excel表格,并根据此中药字段“是否在方剂中出现”为检索条件,得出应用频次≥3次的中药,并将制作成矩阵数列表,最后将其输入SPSS 25.0进行聚类分析。

3.2 药物聚类分析 生姜、大枣在方剂中常作为引药出现,为了更为准确地展现竹林寺僧医对于治疗月经周期异常的用药规律,总结其用药特色,则对除生姜、大枣外,应用频次≥3次的22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探索竹林寺僧医治疗月经周期异常的核心药物组。结果:经聚类分析得到5个核心药物组,即补虚药(a1组)当归、甘草等,理气活血药(a2组)川芎、香附等,清热化湿药(a3组)茯苓、黄芩等,解表祛湿药(a4组)柴胡;化痰收涩药(a5组)半夏。如图1所示。

图1 药物聚类分析图

4 《竹林寺女科证治》调节月经周期异常用药特色分析

研究收集《竹林寺女科证治》中治疗月经周期异常的方药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发现在药物使用的种类上,若以攻、补分类,则祛实药总占比高于补虚药。若在此基础上,再行细分,依据表2可得,在18个药物细类中,以补虚类药在方剂中出现的频次最高,其中补气药(18.72%)及补血药(18.23%)又为其中占比最高的两类药,共占36.95%,亦为全部药物种类中占比最高的两类药。由此推断,竹林寺僧医在治疗月经周期异常时既重视对外邪积滞的攻除,亦重视妇人内里的补益,所谓“攻补并重”是也。常言道“精血同源”,精可生血,血亦可生精,然若其一有损则易致另一有亏也。若妇人内里空虚,气血亏虚则无气可行血,无血可生精,则会造成精血生化乏源的困局,则经血必不能如期而至,或提前,或推后,皆是人体精血不足的表现。而精来自先天,托生于父母之精,先天不易得,而后天可补矣。故补虚仍以补气和补血为主,以其气血和旺而滋精矣。古人云,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此二者互相依存,同荣共损,故补气与补血相辅相成,气畅则血行,血盈则气盛,共同滋养妇女后天之本。后天之本易补,而先天之基难固,故而在选药组方时竹林寺僧医最善用入脾经的药物,其次是入肝经及肾经。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和旺之基础,脾旺则气血生化之源源源不绝;脾统血,主升清,脾旺则可防离经之血非时而下,从源头上防止漏下的发生。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肝旺则人体的“血库”充盛,“蓄”“泄”有时,则妇女经来如期矣。若“蓄”“泄”无时无度,则血库亏空,肝藏血功能受损,经血乏源,可能导致月经周期推迟。故用药入肝经,则可强健肝的功能,使肝旺则血库盛,改善妇女经来延期的情况。而选药入肾经,实为趁热打铁之举,虽云“先天之本难求”,但并非不可求之。先用入脾经之药及平补气血之药作基础,以补充后天之不足,在其基础上稍加入肾经之药,以求先后天同补之效。虽不可强补先天,但若后天之本和旺,则先天之基亦得矣。

竹林寺女科起于晋代,繁荣昌盛于宋代,受宋代陈言将疾病的产生归结于“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影响,将导致妇人月经周期异常的原因归结于虚、实两类。虚有气血虚弱,实可分血热、气滞之因。故而在调节妇人月经周期异常时竹林寺僧医喜用调理气血类药物,不仅善用补气补血之类药,也不忘重用理气活血类药物,使补而不滞,气血通畅。故而在使用药物的种类方面虽以补气、补血类药为大类,亦多用理气活血类药,共占总药物的24.1%,亦为用药种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由此可看出竹林寺僧医调理月经周期异常中补虚与攻滞并重的证治思想,是对前人“攻邪”及“扶正”主张的继承与发展。

据表3可知,本书治疗此病主张寒温并用,以温为主。寒凝易造成血瘀,血瘀则阻塞脉道,血不循经,则经血非时而下,可出现月经延期,故以温药和之。药物性温,常有推动作用,故僧医用药在寒温并重的同时,以温药为主,可推动血液运行,不使寒痹太过而造成新的血瘀。据表4可知:竹林寺僧医善以苦辛清热除邪之法调节月经周期异常;以甘味补气养血,兼顾扶正祛邪,以酸、淡、涩、咸收涩止离经非时之血。可见,本书治疗月经周期异常的用药扶正与祛邪兼顾。观察图1可以发现,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的5组核心药物,其中 a1、a2、a5组以入脾经药物居多。a1组的人参、甘草、白术为方剂“四君子汤”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补气调中,和旺脾土;a2、a4组与肝经关系密切,a2组之香附被称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女子以血为本,香附既入肝经又可调气,则可舒肝气,调气血。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与其他补虚药配伍则可使补而不瘀,气血运行通畅;也可清除离经叛道之淤积之血,使脉道通畅,经血如期而至。a3组中茯苓健脾宁心,黄连善去心火,皆归心经,两药合用,可泻心经之火,心主血属营,心之功能调畅则血有源,脉通畅,则不扰其时矣。可见通过统计聚类分析,可进一步发掘《竹林寺女科证治》中治疗月经周期异常的用药规律。

通过对书中治疗月经周期异常的方剂和药物进行系统地统计分析,探索竹林寺僧医治疗此病的证治思想。进一步总结了《竹林寺女科证治》对月经周期异常的临证思想和治疗原则,为现代临床及科研提供可靠数据支持。对今人临床遣方用药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女科证治月经周期
柴胡女科之用
中医名言拾粹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
《理虚元鉴》劳嗽证治刍议
《伤寒论》暑病证治规律研究
慢性泄泻证治体会
从伤寒六经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临床应用
沈尧封与《女科辑要》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