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烟叶产业综合体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2023-02-15 19:51李保凯李震伽红凯
农业与技术 2023年23期
关键词:烟区烟农综合体

李保凯李震伽红凯

(1.南京农业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95;2.贵州省烟草公司黔西南州公司,贵州 兴义 562400;3.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烟叶产业综合体是以种烟面积千亩以上的核心烟区为单位,以烟叶生产为主导,融合特色种植、养殖、加工等配套产业发展,形成要素互动、产业互补的多功能、复合型、创新型农业产业聚集区[1]。2019年以来,贵州省结合国家局关于烟叶综合体建设政策文件精神,在全省开展烟叶产业综合体试点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截至2022年底,在贵州省已推广建设31个烟叶产业综合体(其中2019年为4个、2020年为12个、2021年为6个、2022年为9个),累计推广面积达6000hm2以上,平均综合产值已超8000元·667m-2。通过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稳定基本烟区、巩固基本烟田、稳定基本烟农,促进烤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烟叶产业综合体的建设,也有利于推动资源要素整合,促进烤烟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并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

1 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

稳定的烟区烟农,是推动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核心烟区、优质烟田和基本烟农流失加快,已成为制约烟叶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从贵州省情况看,茶叶、辣椒、水果等12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猛,加上各类用地的快速扩张,原规划建设的集中连片、交通方便、土地平整、设施配套的优质烟田被切割、转产、转移,优质烟田流失加快,烟区变园区,基础设施“废、毁、闲”问题突出,想种烟的烟农没有好田好土,有好田好土的农民又不愿种烟。

同时,随着种烟比较效益的下滑,基本烟农队伍流失加快,贵州省种植主体从“十三五”初期的11余万户大幅下滑至“十三五”末期的不足6万户,烤烟种植面积也大幅下降[2],户均种植规模增加至约2hm2。随着烤烟种植主体减少,户均种植规模的提高,专业化服务主体在不断减少,服务能力也在减弱,难以满足现代化、专业化生产服务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打造“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的烟叶产业综合体,实现烟叶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成为贵州烟草亟待解决的难题。

2 烟区烤烟一体化模式构建

2019—2022年实地调研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阳、遵义、毕节、六盘水等9个市州31个烟叶产业综合体的建设概况与发展措施,总结提出贵州省烟叶产业综合体应构建“六位一体”的烟区烤烟一体化发展模式,促进烟区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综合效益,探索形成贵州烟草产业发展的“贵州模式”,实现贵州烟区的高质量发展。

“六位一体”的烟区烤烟一体化发展模式中,“六位”指的是“烤烟+N”多元产业组合,农业产业链延伸,品牌培育,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综合体设施综合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体”指的是烟区烤烟产业一体化。“六位一体”的贵州烟叶产业综合体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是基于循环农业理论,产业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等基础构建的,其核心是实施农业产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同时提倡构建产、加、流和销多元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相比其他模式系统,“六位一体”的烟区烤烟一体化发展模式更为稳定,产品可控性与附加值更高,对于生态环境建设更为有利,产品安全性、事故的抵御防范和可修补能力更强。

2.1 “烤烟+N”多元产业组合

通过对贵州省9个市州的31个烟叶产业综合体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可知,在烟叶产业综合体内要充分利用烟田、育苗、烤房等设施,坚持市场导向,坚持因地制宜,优先选择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与烤烟产业有效组合、融合发展。在深入分析贵州省当地农业生产优势,研究贵州省烟菜茬作、烟稻轮作、烟薯套作等8种种植模式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其中“烟叶+”4种模式分别为“烟+豌豆”“烟+青菜”“烟+大头菜”“烟+羊肚菌”,其他作物组合4种模式为“莴苣+冬瓜”“白菜+莴苣”“水稻+莴苣”“双季鲜食玉米”;每2年为1个轮作周期,共形成16种种植组合方案,从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劳动力需求等方面对16种组合方案进行优选评价[3]。结果显示,羊肚菌、水稻、鲜食玉米、蔬菜与烤烟产业配套,能够最大程度提高烟田和烟用设施的利用率、产出率,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其中,中东部烟区(贵阳、遵义、安顺、铜仁、黔东南等)水热条件好,应选择“烤烟+水稻”“烤烟+羊肚菌”“烤烟+蔬菜”等产业组合;西部烟区(黔西南、六盘水、毕节西部等)应选择“烤烟+蔬菜”“烤烟+玉米”“烤烟+食用菌”“烤烟+油菜”等产业组合。

2.2 农业产业链延伸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别对安龙县“海庄-三道墙”烟叶产业综合体、义龙新区楼纳烟叶产业综合体和兴义市白碗窑岔米烟叶产业综合体的产业链延伸方式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烟叶产业综合体仅仅依靠烤烟和配套产业种植难以满足烟农收入预期,难以稳定烟区烟农,要切实提升平均综合产出,增加烟农收入,需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价值链。要鼓励有条件的综合体依托烟农合作社利用作物秸秆、畜禽粪便、酒糟等废弃资源开展有机肥自制,利用木材废料、作物秸秆开展生物质燃料颗粒加工,以此提供农民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以村集体合作社、烟农合作社、引进农业公司等为主体,开展配套产业初深加工,充分利用烤房设施开展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产品烘干,利用闲置烟叶站点开展蔬菜及中药材简易分拣、包装或者粮油类产品脱壳、压榨、包装,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提升产品附加值。在休闲旅游上,烟叶产业综合体根据自身条件要量力而行,有条件的综合体结合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和产业资源,发展休闲旅游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2.3 品牌培育

品牌培育要遵循产品标准化与质量保障体系,品牌创建与推广,销售渠道建设与品牌保护等基本逻辑。结合贵州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烟叶产业综合体重点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建设现状,目前烟叶产业综合体普遍存在农产品品牌建设意识薄弱,品牌溢价不明显,品牌竞争力不足,品牌建设支持体系与运维不足等问题。在综合体农产品品牌建设中,有条件的试点综合体如遵义湄潭综合体可结合“茅贡米”区域公共品牌开展品牌建设。针对有生产技术标准、有农产品安全检测证明的农产品,可探索借助“黔彩”品牌打造全省统一的品牌产品。在综合体建设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应要求每个综合体都打造自己的品牌,主要借助现有区域公共品牌,引进农业公司开展经营,利用其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资源开展销售。在品牌发展上,以区域公用品牌为背书,培育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因地制宜地发展综合体内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进一步支撑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综合体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新三品”[4]。

2.4 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

受制于市场信息不对称,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品牌意识薄弱等因素,贵州烟区农产品销售渠道较为狭隘,整体集中在农户个人销售或合作社销售等单一渠道上,生产销售分散,各组织之间尚未搭建起农产品销售的沟通合作桥梁,整体效益不明显。在烟区农产品销售渠道上,要探索利用卷烟销售平台开展配送销售,充分发挥卷烟零售渠道优势,鼓励综合体配套产业精深加工农产品共用烟草系统的订货渠道、零售终端和物流配送渠道,支持综合体内农产品进入卷烟配送和黔彩便利店销售;同时,借助公共资源,利用京东到家、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等全国性知名电商O2O平台以及贵州省政府“一码贵州”“黔货出山”等地方农产品电商平台,结合城乡集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超市等传统销售渠道,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加强农产品销售。针对综合体的瓜果蔬菜等生鲜快消品,鼓励烟区农产品实施订单生产,实现农超、农校、农企产销对接,进一步促进产品销售。

2.5 设施设备综合利用

综合体可综合利用的设施设备主要有育苗设施、烤房、烟叶站点、农机等。截至2022年底,贵州省31个烟叶产业综合体现有育苗设施(含大棚、中棚和茬地棚)总面积48.8万m2,其中综合利用面积36.5万m2,育苗设施利用率74.8%;密集烤房4003座,其中利用闲置烤房701座,烤房设施利用率仅为17.5%;基层烟站的一些闲置资产有的已停用1年以上;烟草农机(含通用农机和专用农机)总计4050台(套),服务非烟作业总面积3533.33hm2。烟叶产业综合体以上设施设备总体利用率仍有待提升。在设施设备综合利用中,育苗设施除用作烟叶育苗外,还可以用于水稻育秧以及西瓜、黄瓜、辣椒、白菜等蔬菜种植;闲置烤房还可以用于食用菌烘干、油菜籽烘烤、辣椒烘烤、水稻烘干等作业;闲置烟叶站点可以开展食用菌或其他农产品简易分拣、包装、临时储存;农机除烤烟生产作业,主要可以用于水稻、玉米以及蔬菜种植的土地翻犁、旋耕等作业。因地制宜地利用综合体设施设备发展辅助产业,拓宽了烟叶产业综合体经营主体的增收渠道,增强了综合体自我“造血”功能,提高了烟农合作社、烟农等主体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综合体快速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2.6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烟叶产业综合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包含有机肥加工,生物质颗粒生产,废膜回收利用等配套产业生产与发展。现有的31个烟叶产业综合体中,有有机肥加工厂的综合体为11个,有生物质颗粒加工厂的综合体为14个(其中2个在建),有农地膜回收加工厂的综合体6个(其中1个在建),生产有机肥共计8.8万t、生物质颗粒共计8.0万t,废膜回收0.2万t,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在稳步推进。在有机肥加工利用方面,主要利用作物秸秆、尾叶等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既可以避免生产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和水体,也可以实现产业的循环可持续发展;在生物质颗粒生产方面,利用作物秸秆、烟杆、枝条等废弃物,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燃料供热进行烟叶以及其他农产品烘烤;在废膜回收利用方面,建立以综合体或村为基础的便民废旧农膜回收站(点)[5],配套一批田间垃圾收集设施,对废旧农膜等农村垃圾进行定点堆放、定期处理。在发展中,要加快烟叶产业废弃物资源转化利用技术创新,全面推广绿色压青,有机肥施用,废膜回收等各项土壤保育技术,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综合产出率。

3 总结

产业结构单一,禀赋资源浪费,综合生产效率低下是贵州省传统烟叶产业生产模式的主要弊端,也是当下其他烟叶主产区共同的诟病[6]。贵州省烟叶产业综合体正是产业融合的典型产物,在发展中,要以现阶段已有禀赋为基础,从“烤烟+N”多元产业组合,烟区农业产业链延伸,烟农多元增收品牌培育,烟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综合体设施设备综合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6个方面探求最适合于当前自身禀赋的烟叶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烟叶产业的比较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注重集聚资源要素与合理配置,聚焦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打造更稳定更高效的复合型产业结构。

本文在深入调研与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出“六位一体”的贵州烟叶产业综合体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提倡构建产、加、流和销多元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顺应贵州省“五个绿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可有利于促进烟区高质量发展,可实现贵州“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的发展目标,也可通过烟叶产业及配套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烟区烟农综合体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影响巫溪县烟农队伍稳定的因素分析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南阳烟区浓香型特色烤烟品种的筛选
贵烟2号在黔西南烟区的适应性
会理烟区植烟土壤主要理化性状评价
湘西州植烟气候与国内外主要烟区比较及相似性分析
福建烟农种植规模效率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