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开慧
语文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习得文化知识,还能让学生得到思想道德的培养和熏陶。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的德育价值,在引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德育的相关理念,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深入文本,发掘德育价值
文本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每一篇能够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有其显著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阅读这些优秀作品能够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思想、情感和道德的发展。从这个层面来说,语文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先天的优势。所以,教师要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研读和讨论,发掘课文本身所具有的深层价值,进而将课文转化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良好资源。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抓住课文中的思想内涵与价值引领,不能仅仅教会学生生字词的积累与运用,而是要从思想和价值层面对课文内容进行剖析,向学生展示课文中蕴藏的深层情感,触动学生的心灵,以达到启迪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的目的。
例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的学习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将课文生字词和文中所列举的事例对学生进行讲解,而是要深入发掘这些事例背后所展现出来的周总理“心怀天下、一心为民”的高尚品质。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深入思考:为什么周总理在面对魏校长的提问时,会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回答?请学生结合内容想一想,再作答。接下来,教师继续带领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周总理产生这样强烈的爱国情感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伟人的敬仰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可见,课文本身就是一种德育资源,教师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细致的研读,对其中隐藏的德育价值進行深入的挖掘,从而在课堂上带给学生丰富的德育体验。
二、精心备课挑选,组织德育形式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形成阶段,学生通常可以受到示范者行为、结果的影响,在认知或者情感上对其作出反应。而作为积累间接经验的一种重要方式,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起到启蒙和引导的作用。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准备时,有意识地让德育内涵以更加丰富的形式成为教学资源,从而在课堂上更加深入地对学生开展德育相关的教育和渗透。
例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廉颇、蔺相如的形象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找出二人的优缺点,试着用成语进行概括,让学生对这两位千古名臣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课文改编为课本剧,以小组表演的形式来展现“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这两个典故,进而让学生在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中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由此可见,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所以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就要注意对课堂组织形式进行筛选,遵循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的原则,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以更加深刻和更加生动的形式去接受道德教育。
三、记录关键瞬间,抓住德育时机
科尔伯格将道德认知发展分为9岁以下的前习俗水平和9-16岁的习俗水平以及16岁之后的后习俗水平。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其道德认知发展正处于前习俗水平和习俗水平之间,学生已具有寻求认可和维护秩序与道德的认知。这两个阶段的学生较为急切地想要得到来自教师和家长的肯定。所以,教师需要看到学生内心的渴望,并且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的基础上,在最能够触碰到学生道德发展区域的教学环节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好地推动学生道德品质的成长与发展。
例如,在学习《二十年后的家乡》一课时,教师可以针对这篇文章对学生进行道德的教育与渗透。在本次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想象对家乡未来二十年发生的巨变进行描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和科技发展水平,想象二十年后社会建设和科技发展将会取得怎样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想象二十年后的自己将会从事怎样的工作,二十年后自己的同学、朋友将会有怎样的生活,进而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由此可见,抓住恰当的德育教育时机需要教师调动自身的德育经验和德育敏感度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而德育时机也需要结合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立足于具体学科知识和任务的基础上进行创设,以更加顺畅和自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
四、优化作业设计,丰富实践的德育体验
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大多是抄写、默写等。要想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就需要创新作业形式,设置更加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综合实践练习中学习德育的相关知识并获得德育体验,进而对于课堂上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情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也是启发教师在进行作业设置时需要更加看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德育水平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生活更美好》一课时,由于该单元的习作练习是半命题作文,教师可以结合该单元选取的课文,如根据《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这两篇文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作文的标题补充完整,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什么可以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在进行课堂思考和讨论后,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综合性作业,可以让学生在节假日里体验“幸福感”,可以到村镇社区参加一天的垃圾分类志愿活动,也可以利用一天的时间参观博物馆或科技馆,也可以利用一天的时间来阅读名著,畅游书海……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从而在写作文时能够写出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到生活的美好。
综上所述,将语文教育和德育有效结合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也能对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起到关键性作用。为此,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德育教育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发挥出德育教育的优势,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