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霖(南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12)
区块链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区块链是指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广义的区块链则是指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和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性、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区块链具有如下特点:
(一) 透明可信。由于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将每个进行交易的个体都看成一个节点,那么每个节点都可以平等地收发消息。因此这些个体就能观察到系统中其他个体的交易事项,他们再各自记录下这些交易事项,相应地也就维护了这个系统,形成了一个共享账本。对于传统的中心化系统而言,所有的账务都要经过这个中心,这就容易导致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于是交易的可信性只能通过外部机制才能得以保证,维护这样一个处理庞大数据的中心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大的。
(二) 防篡改可追溯。防篡改性是指一项交易经过各方的确认后被记入区块链,其他人很难对这项交易进行篡改。首先这个篡改者需要有51%以上的算力,这是很难达到的,其次这个篡改者的攻击过程会被所有人见证,那么这个系统就不再被人所信任。可追溯性是基于防篡改性之上的,由于区块链上的交易难以被篡改,所以链上的每一笔交易都会被完整地记录下来,想要追溯区块链上的有关某笔交易的全部信息也会因此变得很轻松。
(三) 隐私安全保障。区块链系统中的任意节点都可以独立追踪到自身交易的全部内容,而不需要依赖其他节点,那么每个节点也就不需要去额外相信其他节点。这样节点与节点之间不需要互相公开身份,就可以有效保障各个节点的隐私安全。而快速发展的密码学也为节点的信息加密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 系统高可靠性。区块链系统的可靠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每个参与交易的节点都是相互平等的个体,他们在一起组成了区块链系统,也在共同维护这个系统。不论单个节点出现什么问题,加入或退出整个系统都仍能够保持正常。另一方面,区块链系统具有很高的容错能力,传统的分布式系统虽然能容忍节点自身出现问题,但是一旦受到外界的攻击便容易出现问题。
区块链本身具有分布式、去中心化、去信任、不可篡改、可编程等特性,目前已经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应用。但这些初具规模的运用是区块链的探索者凭借自己丰富的从业经验结合区块链的特性摸索出来的,因此需要一个更加普适的方法来检验区块链是否能在某个行业发展下去。对于区块链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也需要采用这种方法来检测其可行性,方法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判断某场景是否可以使用区块链
(一) 是否适合上链储存。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保存的数据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需要通过区块链来存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数据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不适合上链的,另一类是适合上链且一旦上链将极大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
不适合上链的数据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不应该共享的数据。比如中小企业的商业机密,这些信息需要用户使用私钥进行加密,一旦上链即使经过加密也很可能泄露。第二,过于庞大或者更新太频繁因而无需共享的数据。比如企业的一些细枝末节的音视频文件,若是把这些数据也进行存储,会严重占用区块链的空间,进而影响其同步性能,因为链上的所有数据都会被永久保存并实时更新。
适合上链的数据具有如下特征:需要共享、具有可信度、需要防篡改以及被追溯。对于企业而言,很多财务管理的相关信息都具有以上特征,比如双方交易的合同规定、企业的真实资本结构、企业财务处理的方式、考核机制等。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性,融资渠道比较狭窄,财务管理能力不强,财务人员素质也不高,为了实现盈利的目的,很可能对以上信息进行隐瞒甚至造假。此时区块链特有的性质就能很好地透明化这些不法行为。
(二) 是否多方协同写入。区块链所具有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当数据可以多方协同写入时,每个部门录入自己所对应的数据并对其负责,区块链的这一特性才能得以施展。首先,中小企业由于财务分工的欠缺,中心化的数据使用起来会降低效率,因为数据中心化意味着每次使用数据都要从这个中心进行调取,数据中心运行的压力较大,不利于节约成本。其次,中心化的财务管理方式抗攻击能力较差,一旦有人故意窃取信息,只需要攻克这个中心就可以轻易得到全部财务数据,会带来很大的隐患。而当中小企业的财务数据形成多方协同写入时,不但有利于外界信息的交换,也有利于企业内部的信息管控。
(三) 多方是否互信。应用区块链的重大意义在于使原本并不信任彼此的节点联系在一起,变得彼此互信。这样的信任一旦建立起来会有很高的性价比。很明显,这种信任不会无缘无故就具备,可能需要一个可信任的第三方(TTP)。维护这个可信的第三方则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我国的市场体系正是通过政府强大的公信力这样一个可信任的第三方才得以建立。利用区块链形成的互信体系运用哈希算法和数字签名来保证交易的可靠性,无法被轻易篡改,可以极大地节省公信力的维持成本。
(四)TTP是否能完美解决。可信任第三方(TTP)最大的缺点在于营运成本过高,所负载的业务太多太复杂,拥有的权力也过于集中。判断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否适用区块链的另一个标准就是TTP能否完美解决当前的信任问题。这一问题现在并不能被完美解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黑客攻击时有发生,而中心化的特征容易造成数据泄露,此外公信部门本身也会滋生一些腐败行为,因此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是有必要的。
(五) 是否限制参与。通过前四个流程已经基本可以确定中小企业应用区块链进行财务管理的可行性了,最后是否限制参与这一标准是用来衡量这些财务管理数据是适用于公有链还是联盟链。公有链的准入门槛并不高,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加入其中,无论其规模如何。而建立联盟链则是为了一些企业团体进行内部信息交换而不想让所有企业都能得到这些信息。比如几家中小企业形成一个战略联盟,它们之间可以通过协议达成信息共享,比如客户信息、行业环境信息来一起营利,此时就可以成立一个联盟链。
(一) 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安全方面。中小企业的能力相对比较有限,在信息不对称的大环境下无论是筹资还是投资都会面临很大风险,想靠自身力量来确认财务信息的安全具有很大难度。然而财务信息的安全贯穿整个财务管理过程始终,区块链技术凭借其自身特性在信息不对称方面可以起到很大的改进作用。
在筹资过程中,企业必须综合考虑成本与风险,选择最佳的筹资方式。中小企业筹资难一直是个很大的问题,其症结在于中小企业的内控。中小企业的稳定性较差,对于财务信息的处理也很模糊。因此无论是个人或是金融机构将资金借给中小企业时都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对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透明化处理,将有债权债务关系的双方通过联盟链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实时更新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在双方之间建立起一种信任。当然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区块链传达的信息来自主选择看好的企业并给予帮助。
在投资过程中,在企业的长期投资决策中,往往会使用现金流量来进行投资分析,可以更好地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与客观实际情况。中小企业可以用来投资的资金十分有限,因此在选择投资对象时一定要十分慎重。区块链可以协助中小企业了解投资项目或者备选投资项目的现金流情况,并且这些信息是即时的且无法造假。
(二) 中小企业财务数据质量方面。中小企业的财务部门往往规模有限,财务人员的能力也有限,面对整个企业的业务难免会出现问题,中小企业可能也不太重视对其他部门工作人员财务意识的培训。因此即使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也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应用区块链可以有效提高中小企业内部财务数据交换的质量,各个部门在进行财务活动时,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直接通过区块链共享给财务部门,不仅避免了层层传输时有可能造成的数据差错,也节省了时间和人工成本,财务部门则可以直接按照应有的标准来监管各部门呈交的数据。
(三) 中小企业财务绩效方面。对于中小企业的财务绩效,可以采用杜邦分析法来进行评估。
从盈利能力进行分析,也就是研究一个企业的销售净利率,而销售净利率又取决于净利润与销售收入。增加收入固然是一方面,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对成本的把控更加关键也更加可行。这些成本主要由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金和营业外支出等构成,涉及到区块链在供应链方面的应用。供应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包括供应商、物流运输、客户等。以制造业为例,供应链会涉及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所以供应链连接起来的企业可能来自不同城市、不同省份甚至是不同国家,链上的每个主体都将影响整个供应流程。区块链的可追溯性可以较好解决供应链的难题,近年来发生的很多事故都说明可追溯机制的重要性。中小企业应熟知自己所处供应链的资源的来龙去脉并且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迅速解决,大到各种安全问题,小到偶尔的缺货,都会影响企业的盈利状况。
从营运能力进行分析,则需要关注一个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企业的流动与非流动资产的交易信息可以通过区块链的数字签名技术进行加密进而保护财务安全。数字签名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签名者使用私钥进行签名,而链上的其他利益相关者都可以使用公钥对这个签名进行检验,这样就减少了资产流动交易中的风险。此外,中小企业可以使用的人力资源有限,而这种数字签名提高了资产交易的效率,进而加快了资产的周转,这对于中小企业营运能力的提升会提供很大帮助。
从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即研究一个企业的权益乘数。权益乘数是总资产和股东权益的比值。划分中小企业的标准有三类,分别是人数、应纳税所得额和资产总额。对于普通营利性质的企业,恰恰是由资产总额决定了企业人数和应纳税所得额。鉴于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所能筹集的资金还是要看股东权益数值的大小,而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有助于权益资金筹集。简单来说,智能合约就是一种满足条件即会自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这个过程完全不需要人为操控。智能合约的革命性在于将传统的纸质合同由法律约定的效力转变为代码约定,这些代码几乎不可能被破坏,更具有安全性。这种智能合约是对股东和债权人的一种保护,它将企业进行一项业务时的状况反映给股东和债权人,这些利益相关者就会清楚某项业务到底能不能进行,会不会对他们的权益造成损害,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时这项交易才会允许被执行。加入了区块链并且严格遵守智能合约规定的中小企业,其信誉也就越高,理性的投资者会更加青睐这类企业,也就会相应地增加股东权益的比重,其偿债能力也会因此得到提升。
1.区块链现有的技术成熟度制约。区块链技术自诞生以来,十余年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发展潜力。但不得不承认,其本身仍处在研发的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技术性难题,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当然这个标准规范也是很难确定的,因为对于不同的行业来说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企业数据录入的真实性。区块链确实存在很多优势,但这些优势都是在企业的数据上链之后才能具体体现出来,如何保证这些链上数据本身的真实性也是一个难题。为了确保链上信息的可靠性,在上链之前,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去检验信息的真实与否。对于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来说,确保每一条上链的数据都可靠十分考验企业本身的诚信度与相关检查部门的能力。
3.企业各方对区块链技术的认可程度。由于区块链是一项较新的技术,其根基还不稳定,国家对于它的开发还处在初级阶段,大众对它的接受度也普遍不高。在区块链攻克技术难题可以真正应用于各个行业之前,在区块链技术得到国家强制力保障之前,公众对区块链的信任度始终留有余地。
4.现有法律体系对区块链价值的认可和兼容。区块链的诞生一开始就是服务于调节私人与公众利益的,但是如果区块链不能真正地适应目前的社会体系,尤其是法律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底线,那么无论这项技术具有怎样的优势和发展空间,都有引发秩序混乱的风险。
1.加快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开发。区块链的影响力,不应局限于区块链自身的技术领域及相关的产业圈,还可以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相结合,使得这一技术的开发更加多元化。2018年8月,德勤公司发布了一份题为“2018年全球区块链调查”的报告,这份报告指出区块链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在转向真正的应用,近年来一些科技巨头也在纷纷加快区块链技术应用的落地。关于区块链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广大中小企业可以等待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最佳时机。
2.设置数据录入责任体系。既然区块链数据的真实性存在隐患,可以针对这些数据的录入过程设立相应的责任体系。一方面,要保证数据来源的相对可靠性,就要从数据的根源进行责任明确,也就是一开始录入这些数据的中小企业自身。这些中小企业应该作为他们所负责的数据的第一责任人,一旦数据被发现有问题,这些企业就要受到相应的惩处,并且惩处的力度要与数据的误差大小以及是否是有意隐瞒相联系。另一方面,除了原始数据提供者应该对这些数据负责,还应设立独立的监督机构,类似于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
3.提高各方对区块链技术的认可度。区块链起源于比特币,近年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数字货币也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随着比特币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人们意识到区块链本身和比特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区块链自身具有去中心化、多方协同、防篡改等技术特征,要想提高各方对区块链技术的认可度,离不开日常的宣传普及,也需要一些专业人士站出来为区块链技术正名。随着区块链的应用在越来越多的行业落地,区块链技术将逐渐为大众所熟悉。
4.现有法律体系正在不断完善。法律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包容程度在逐步提升,2018年9月最高法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进行司法解释,其中提到“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这意味着区块链技术在得到法律认可和兼容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其最终走向还是要经历时间的检验。
将区块链应用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可以帮助中小企业从各个方面节约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从微观上来看,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为各个企业带来收益,提高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效率;从宏观上来看,区块链也可以方便国家管理诸多企业以及推动国际间的贸易往来,避免一些“暗箱操作”,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带动新发展格局。当然,现在的区块链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它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落地需要进一步探索,还存在诸多技术上和现实中的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区块链技术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