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桃
(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安徽 蚌埠 233000)
淮河,古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桐柏山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主流于江苏省扬州市三江营入江,流域地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当前淮河流域存在水资源紧缺、水污染问题严重,基于此,做好淮河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河流生态健康评价在淮河流域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有助于维系水资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河流治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主要是对淮河的自然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进行评价,是一种多层次且多指标的综合评价,其中包括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第一,预测模型评价法。该方法主要是建立理想状态下的底栖生物模型,在国内河流的健康评价中具备一定的局限性。淮河也存在人工干预建设的元素,利用该方式,并不能排除掉人为因素对淮河河流健康状态的影响,因此整体呈现出了应用局限性。
第二,多指标评价法。该方法主要反映的是河流的社会功能,是开展流域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指标。该方法主要是利用多个参考因子完成对某个河流流段的社会功能、生物属性等多方面的评价。该评价方式作为流域治理工作的主导方法,也具备一定的局限性,通过该评价方式无法获得河流生态完整性的相关信息。基于此,利用该方法能够对淮河的社会功能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如公众对于淮河河道的满意度、船舶的通航情况等。
第三,指标物种评价法。该方法的评价主体是河流中的水生生物,评价的内容主要是生物系统结构的抗干扰能力,研究基础在于水生生物群具备整合不同时空维度干扰物质的能力。其中,生物完整性指标是应用次数以及范围较为广泛的指标之一。利用这一评价方式能够评价出淮河河流中某种因素对于水生生物群的影响情况,判断出水生生物群对既定干扰因素的抗干扰能力,同时也能够掌握淮河中的生物完整性、微生物在淮河河流健康评价的地位和价值[1]。
以河流生态健康评价体系的指标为切入点开展淮河流域管理工作,由于指标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在实际选择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以及确定指标比重时,需要根据淮河的生态系统类型以及地理区系,按照科学性、综合性等原则进行科学选择,同时也要结合淮河研究专家的意见综合考虑,并明确在淮河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客观性。
以“盆”为准则,需要对淮河岸线自然状况、违规开发利用水域岸线程度两个指标进行评价。此外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从河流纵向连通指数、河岸带宽度指数两个指标入手进行评价。在四个评价指标中,以“盆”为准则对河流进行生态健康评价,对岸线自然状况以及违规开发利用水域岸线程度两个指标的评价是每次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必选项,而另外两个是备选指标。
淮河两岸水土肥沃,生活优越,是人们安居乐业的首选之地,同时也是农耕经济的诞生地。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土地条件吸引了大量的人口生活在淮河两岸。为了满足人口增加产生的一系列需求,人们逐渐干预着淮河岸线的自然状况,例如为了搭建桥梁、码头等人为利用岸线等。适当地利用岸线是合适的,但若是人为过度干预,则会引发生态问题,严重破坏淮河的生态系统,不利于淮河水系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方法,从岸线自然状况指标入手,有助于将岸线的利用率维系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人为因素对岸线的不良影响,进而实现淮河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此外,通过违规开发利用水域岸线指标,能够掌握违规指标的变化情况,间接掌握淮河河流的治理效果,同时也为淮河河流治理方案的调整提供了精准、科学的数据参考。
以“水”为准则,主要是评价淮河的水质和水量。关于水量的评价,主要是利用生态流量(水位满足程度)和流量过程变异程度两个指标完成评价工作,其中前者是必选指标,换而言之,在每一次的淮河水量评价中都需要获得该指标数据;对于水质的评价,包括水质优劣程度、底泥污染程度以及水体自净能力,其中,前者是必选指标,而后面两个为备选指标。
淮河水质和水量的监测和治理工作与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的治理工作息息相关。利用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方法开展淮河河流治理工作时,关注流域管理的重点内容,如淮河的生态流量、淮河水质的监测等,从中获取淮河治理方案的指标参考。
为了进一步改善淮河水质和水量,在治理淮河时,可以从水源区生态环境的治理入手,提升水源区的涵养能力,此外,关注支流小型流域的清洁治理工作,如清理小型流域内的垃圾、堆积物,严禁两岸居民往河流中倾倒垃圾等。
总而言之,完成这一指标数据的获取分析后,能够掌握淮河河流的水量和水质情况,有助于为水质改良、水量调整提供精准的数据参考。
通过生物指标来评价淮河河流的生态系统。其中主要从鱼类保护指数、水鸟状况、水生植物群落状况等三个指标入手完成评价工作,其中第一个指标为必选指标,而后的指标为备选指标。通过获取这三个指标的相关数据,能够了解淮河河流的生态情况,掌握生态系统的变化程度等,为淮河生态系统的治理和改善提供了精准的指标参考。
淮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淮河两岸居民的生活品质、经济发展活力等。为了建设幸福淮河,有必要重视淮河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在生物检测时可以拟用指标物种评价法。利用鱼类保护指数等指标了解淮河河流的生态情况,保障淮河生态种类的完整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此外,紧跟国家治理步伐,做好地下水超采治理和严惩工作,加快生态系统的修复步伐,保护淮河河流的生物多样性[2]。
以社会服务功能为准则对淮河河流进行管理,需要从公众满意度、通航保障率、供水水量保证程度、防洪达标率等多个指标入手,了解淮河河流的社会价值,其中公众满意度是社会价值评价工作中的必选指标。
水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评价淮河社会服务功能时,可以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式掌握淮河河流的社会服务功能。以社会服务功能为准则,调查淮河两岸居民的满意度,掌握淮河河流的供水情况等,有助于最大程度上挖掘淮河的水运价值,为淮河经济的发展增添活力。此外,在社会服务功能的调查过程中,也能够加强两岸居民对于淮河管理的重视意识,实现淮河治理的全民参与,保障淮河治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对河流治理给予了高度关注以及政策支持,河流生态健康评价在淮河流域管理中的应用,为淮河水系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支持,有助于推动淮河河流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整体而言,淮河河流的治理离不开河流生态健康评价,要不断推进河流生态健康评价在淮河河流治理中的应用,提高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