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对天津城市转型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2023-02-14 18:12陆炎周龙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运河天津

陆炎, 周龙

(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1 引言

京杭大运河被分割为南北两条,最终在三岔口与海河相汇,这里便成为了天津的文明起源地,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环境基础[1]。所谓京杭,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天津因运河联结了不同水系网络,商业运输更加便捷,成为中国较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2]。

2 京杭大运河天津段

2.1 战争时期的运河

天津因优越的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成为战争的多发地。1858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天津大沽口作为海河的入海口,成为重要的突破点。1900 年义和团散播至天津,为防止外来的入侵力量,在运河沿岸设立了300 多个堂口,天津也在当时成为连接世界和中国的港口。1911年,津浦铁路全线开通,京杭大运河流域的城市地位开始下降[1]。战争带给了天津众多打击,京杭大运河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2.2 战后运河的修复期

战争结束后,政府针对运河开始了修复计划。1949 年7 月暴雨导致决堤,洪水四处蔓延,灾情严重。此番进行多次修整调改,逐步恢复了以往的水上运输,沿河居民得以正常生活。1949 年10 月,新中国成立后,运河修整,许多功能开始恢复。1988年底,国家已经完成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的沟通,从此,江、河、海所有航线紧密连接[1]。

2.3 运河相关政策的落实过程

修复完善的运河恢复了基本功能,但运河对城市的巨大价值并没有止步于此。2002 年,原只负责运输的京杭大运河被纳入“南水北调”三线工程之一,此工程补给周边水资源缺乏的城市,也因此使天津与周边的城市关系更加紧密。2006年12月,京杭大运河开始被列入申遗的项目。近年来,天津发展迅速,工业性质萌生。2008年天津为了迎接奥运会,许多展览项目在运河沿岸建立,因距离首都北京较近,众多游客的到来使运河沿岸的旅游休闲文化项目重获新生[3]。

3 京杭大运河对天津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天津城市的人文和经济发展主要起始于运河流域,文化发展的重心位置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中心位置,经济重心的位置决定了城市的大体结构。

3.1 内部文化条件对城市结构的影响

运河文化带来的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水平,对国家最初的统一、经济繁荣、文化融合以及对外开放等良好的内部条件形成了城市的最初结构[4]。

3.1.1 漕运文化对交通的影响

历史上天津是我国重要的漕运枢纽,明清时代是北京粮食供应集散地,称为“水上生命航线”,天津象征着古代漕运历史发展的缩影。漕运作为最典型的生存和发展的方式,至今都保留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运河从最初的漕运演变出了多样的功能,加强了天津的经济建设和工业开发[5]。因港口的不断增多,交通具有明显的垄断性,出现了独具一格的优势,之前遗留下来的货物中转集散地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或区域性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中心,使得城市形成最初的经济层次结构分明的城乡结构,基本分为中心枢纽城市—城镇—自然村落三个层次[6]。

3.1.2 移民文化对劳动力和多样文化的影响

漕运的货物并不都是能持续流动的,少量比较廉价的物资可能无法于当天转运。于是码头资源数目日积月累,人力空缺影响着运输效率,港口为了货物的快速运输而招聘搬运工,这种岗位的空缺逐渐吸引了四面八方的百姓。居民开始为了更好的生活而选择迁移,运河优越的环境带给移民经济利益的同时,天津的人口逐步增多,加快了城市化发展进程[7]。随着移民人数的增多,运河沿岸建立了大规模的不同文化类型的人类居住用地,这种移民文化的汇聚,共同促进了发展与交融,形成文化多样性。

3.1.3 民俗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大运河将天津与沿岸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具特色的民俗在此汇集。民俗文化本就是多样的,比如设立在天津内京杭大运河两岸的各种宗教场、清朝的柴园、民国时期的基督教堂等,他们可以代表国内不同文化的典型流派间相互融合[8]。运河、天津与民俗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彼此的进步[9]。文化让人们对天津的城市印象加深,在保护与弘扬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推动了天津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实现了文化交流,同时带来了经济的提高。

3.2 外部条件影响下的城市转型

国家在运河沿岸各阶段建立了该区域所属的政治中心,从此天津的经济实力逐步提高。加上优越的地理交通位置、移民带来的大量劳动力、民俗带来的旅游经济利益等坚实的良好基础,一个人口密度以及消费水平较高的经济中心逐步形成,使天津的城市地位再次升高,城市的发展中心逐渐由码头转向内部结构[10]。1860年到1911年正是天津由传统城市向近代工业城市转型的初期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逐渐恢复,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先前与周边城市建立的关系圈使天津的工业开始迅速发展。由原先依水而生的人文交流、水陆空运输形成了面向广大地区的销售市场的重要条件。当时被迫开通的通商口岸也成为城市对外开放的大门,天津工业化城市开始兴旺发达。目前天津已经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北方经济中心。

4 京杭大运河发展的问题与策略

4.1 问题

4.1.1 管理

因交通经济发展活跃、本地人口增长以及外来移居人数升高使运河流经的部分区域管理工作压力逐年上升。从运河周围地区的保护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来看,会涉及未来城市经济发展及居民日常生活的相关部门,如建设、生产、生活,而这些部门只有分区分段治理,没有整体的规划和发展和形成相关的产业链,往往是小面积治理,没有明确的政策,因此就缺少确切的可实施的方案。

4.1.2 环境

天津的工业化虽然推动了当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因工业废水废料的排出造成了环境污染;其次,运河周围的耕地,存在化学农药喷洒过多造成地下水体污染的现象,之后很可能通过一些自然途径进入附近的支流直至运河,使运河水质存在安全性污染。由此可知,大运河虽然已申遗成功,但是天津政府以及水利管理相关部门没有侧重保护与宣传与之相关的问题[6]。运河很多未知的有利功能没有被完全挖掘,反而河道环境惨遭破坏。

4.1.3 文化

运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但现阶段来看,传统产业发展不景气,目前政府对于天津的旅游文化发展不够重视,昔日文化被抛之脑后。从非历史学专业人士角度来说,从群众到个体没有坚定的保护传统文化的信念;而对于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人群来说,其就业人数以及研究成果缺乏,对传统文化历史研究无法查阅到更加深入的理念。京杭大运河相关的文化景观很少开发,旅游业发展停滞,民营经济发展下降。

4.2 策略

4.2.1 完善相关管理部门

对于京杭运河天津段的治理涉及文化保护、环境治理、污水排放、水路运输等因素,需要政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建立新的相关部门来研究利用好运河的资源。运河若想得到正确的治理,相关的人才储备以及团队建设是必不可少的[3]。优秀的人才可以为文化旅游产业增添经济效益和文化建设。

4.2.2 提倡绿色生产生活

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区的选择到工业发展的原材料、使用的能源、工业技术与设备等都注重倾向于绿色环保,减少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生成;增加绿地面积,运河两岸可以增加绿道,人工与自然生态保护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景观走廊[11]。加大清洁管理力度,设立专门的运河清洁部门。

4.2.3 加强文化产业输出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与特色,想让文化继续传承,经久不衰,需要发展关于文化的相关产业。做好运河文化遗产的总体规划,将城市转型前的漕运文化、移民文化以及民俗文化重新整合资源,定期举办文化活动,起草平衡各利益主体诉求的相关政策[12]。挖掘以及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优秀文化产品,丰富旅游业。

5 结语

纵观历史角度,京杭大运河在天津领域历经千年的磨难,留下了众多丰富的文化,甚至影响了天津的交通、劳动力以及旅游业经济。天津在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城市的影响下,由传统文化城市向近代工业城市转型。同时也带来了管理不足、环境污染以及文化遗忘等问题。城市需要长期缓慢的治理改善过程,对于目前隐藏的各种问题和利害关系,城市规划部门应及时推进,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执行力度,落实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京杭大运河对影响天津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变之下产生的问题提供参考策略,对切实保障城市运河文化发展以及后续的再开发利用提供建议。

猜你喜欢
京杭大运河运河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京杭大运河
《中国运河志》简介
京杭大运河与戏曲传播研究的新视角
如泰运河谣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