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华,谭 红,何思长
(1.泸州市人民医院行政办公室,四川 泸州 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口腔颌面修复重建与再生实验室/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粘膜病科,四川 泸州 646000;3.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信息与统计部,四川 泸州 646000)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重要目标[1]。床位资源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利用情况能够从侧面反映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效率、医疗服务质量等情况[3],对医疗机构床位配置及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升床位利用效能,对优化床位配置、促进床位资源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运用效率指数模型和床位利用模型对四川省公立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进行评价,为优化四川省公立医院床位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四川省公立医院床位相关数据来源于2016年《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2017-2020年《四川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从中提取床位数、病床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等数据作为评价指标。公立医院是经济类型为国有和集体的医院,公立医院按行政级别分类分为省级、市级、县级和其他,按资源配置分类分为一类地区(成都市、攀枝花市)、三类地区(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二类地区为除一类和三类地区的其他市。
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床位效率指数模型和床位利用模型评价四川省公立医院床位的利用效率情况。
床位效率指数模型=(病床实际周转次数/病床标准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病床标准周转次数是指四川省所有公立医院病床周转次数的平均值。评价标准为当床位效率指数小于1时为低效率运行,大于1时为高效率运行,等于1时为等效率状态[4]。
床位利用模型以标准化床位使用率和周转率100%为界,标准化床位周转率为横坐标、标准化床位使用率为纵坐标,分别表示床位利用的4种模型[5](见图1)。第一区域的床位使用率高、周转快,为床位效率型医院;第二区域的床位使用率低、周转快,为床位周转型医院;第三区域的床位使用率低、周转慢,为床位闲置型医院;第四区域的床位使用率高、周转慢,为压床型医院。标准化床位使用率=实际床位使用率/床位标准使用率×100%,标准化床位周转率=实际床位周转次数/床位标准周转次数×100%,标准化床位使用率和标准化床位周转次数是指四川省所有公立医院床位使用率和周转次数的平均值。
图1 床位利用模型
2016-2020年,四川省公立医院的床位数增加了53,121张,每千人口床位数增加了0.59张,2020年四川省公立医院每千人口床位数为3.79张。四川省公立医院病床周转次数和病床使用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特点,2020年病床周转次数和病床使用率分别为29.79次和86.42%。见表1。
表1 四川省公立医院床位配置基本情况
四川省公立医院从按行政级别分类来看,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和其他医院的床位效率指数均小于1,为低效率运行;县级医院2016-2019年的床位效率指数大于1,为高效率运行,但2020年床位效率指数小于1,为低效率运行。从按资源配置分类来看,一类地区2016-2019年的床位效率指数大于1,为高效率运行,但2020年床位效率指数小于1,为低效率运行。二类地区和三类地区除2017年分别为等效率运行和高效率运行外,其余的床位效率指数均小于1,为低效率运行。见表2。
表2 四川省公立医院床位的床位效率指数模型
四川省公立医院从按行政级别分类来看,省级医院的标准化床位周转率和使用率均小于100%,为床位闲置型医院。市级医院的标准化床位周转率小于100%、标准化床位使用率大于100%,为压床型医院。县级医院的标准化床位周转率大于100%,标准化床位使用率在2016-2019年小于100%,为床位周转型医院,但是在2020年大于100%,为床位效率型医院。其他医院的标准化床位周转率和使用率在2016-2017年均小于100%,为床位闲置型医院,在2018-2020年标准化床位周转率大于100%、使用率小于100%,为床位周转型医院。见表3。
表3 四川省公立医院床位按行政级别分类的床位利用模型
四川省公立医院从按资源配置分类来看,一类地区的标准化床位周转率和使用率在2016年和2019年均大于100%,为床位效率型医院;在2017年和2018年为周转率大于100%、使用率小于100%,为床位周转型医院;在2020年均小于100%,为床位闲置型医院。二类地区的标准化床位周转率小于100%、标准化床位使用率大于100%,为压床型医院。三类地区的标准化床位周转率大于100%、标准化床位使用率小于100%,为床位周转型医院。见表4。
表4 四川省公立医院床位按资源配置分类的床位利用模型
2020年四川省公立医院每千人口床位数为3.79张,已经超过了《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三五”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川卫办发〔2015〕383号)所设定的2020年公立医院床位数目标值3.30张,这与近年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加大政府卫生投入、扩大公立医院财政自主权等举措密切相关[6]。值得重视的是,病床使用率整体有所下降,提示床位增长后诊疗能力和医疗市场并没有同步增长,导致病床闲置,从而使病床使用率有所下降。从床位效率指数模型来看,四川省公立医院的床位效率指数整体偏低,省级医院和市级医院、二类地区和三类地区整体的床位效率指数均小于1,为低效率运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四川省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省级和市级医院多诊治疑难危重病人一定程度上导致病床周转较慢;二类地区和三类地区受到一类地区更先进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更便利的交通条件影响,导致病床使用相对不足,特别是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所有医院的床位周转和使用均不足,呈低效率运转状态。另一方面是县级医院和一类地区整体运行效率较高。四川省明确要求所有县级综合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7],各级政府逐步加大对县级综合医院的财政投入,医疗设备配置和诊疗能力得到了提升;加上分级诊疗、“大病不出县”等政策的实施,县级医院的床位使用效率较高。一类地区是医疗资源配置最丰富、诊疗能力和水平最高的地区,辐射了全省甚至省外的部分地区,为了满足大量患者的就医需求,一类地区的医疗机构提高了床位周转率、病床使用率,使整体效率提高。因此,四川省公立医院床位数整体增长应该得到优化,逐步调整床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级别医院的分布情况,提升公立医院床位的运行效率。
从床位利用模型来看,省级医院为闲置型,市级医院为压床型,县级医院主要为周转型,不同行政级别的公立医院床位利用差别较大,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升床位的利用效率。一是省级医院以收治区域内的疑难危重病人为主,所需治疗时间较长,虽然医院在缩短平均住院日上不断努力,但是病床周转次数相对较少;省级医院双向转诊体系较为完善,能够实现有序转诊导致床位使用率相对较低,但部分新增床位没有转化为实际使用的床位,影响了省级医院的床位利用效率。二是市级医院作为地区的龙头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高、设施设备配备较为齐全、居民信任度较高导致患者较多,病床使用率相对较高;但是床位周转次数相对不足,这可能是部分疑难危重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双向转诊渠道不畅通导致病人周转不出去、医疗技术水平相对疾病的复杂程度不足造成的。三是县级医院可开展的诊疗范围较广,常见病、多发病和一般疑难疾病基本能在县域内得到诊治[8],患者相对充足且疾病诊治难度较低,床位周转率较快。随着县级医院资源配置加强,城市居民可以选择县级医院替代市级医院、农村居民疑难疾病也可以选择县级医院就诊[9],县级医院要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来吸引更多患者,从而稳定床位的使用率情况。因此,要有针对性地提升床位的利用效率,省级医院侧重于控制床位规模提升使用情况,市级医院侧重于畅通双向转诊途径、提升疑难疾病的诊治水平,县级医院侧重于促进新技术发展和学科建设[10]。
从不同资源配置地区的床位利用模型来看,一类地区整体为效率型和周转型,二类地区为压床型,三类地区为周转型,不同资源配置地区的床位利用效率各不相同,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配置和优化床位利用效率。一类地区床位利用效率整体较高,成都市和攀枝花市整体医疗卫生资源更为丰富,卫生人力资源集聚度相对人口和地理因素都较为充足[11],再加上社会经济较为发达,居民健康保健意识较强,床位的周转和使用相对都是较高的。三类地区为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卫生资源相对较为缺乏,卫生人力资源密度指数较小,需要量、缺乏量及缺乏比例均较大[12],诊疗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病员住院时间较短,导致病床周转较快。这些地区与一、二类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存在巨大差异[13],居民健康保健意识和支付能力相对较低,导致病床使用率不高。二类地区处于一类地区和三类地区的中间层,整体上病床使用率较高,但是病床周转偏低,这可能是病人转诊流动不畅、老年病人住院时间长等因素造成的。因此,不同资源配置地区的公立医院床位管理需各有侧重,一类地区和二类地区可以加强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和病员的流动[14];三类地区要加强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与一类、二类地区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落实对口支援,逐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