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芬,林 丽,杨跃红
(1.个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个旧 661000;2.个旧市大屯街道龙井社区,云南 个旧 661017)
龙井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提升村容村貌,完善村规民约,治理农村厕所,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村庄干净整洁,“一村一品”优势突出,村民物质文化生活丰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等主要成效。并指出当前存在项目建设资金短缺、产业发展支撑力不强、缺乏新型农产品销售服务主体、村干部储备不足等问题。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做强做优当地产业、培育新型农产品销售服务主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龙井村未来的发展越来越好。
龙井村是个旧市大屯街道龙井社区的小组之一,位于大屯街道西北部,海拔1 400 m,年温度18~29 ℃,年降雨量700~900 mm,交通便利。有居民331户1 339人。产业发展以特色高效农业为主,创建高产农田466.67 hm2,特产优质稻“滇屯502”、香软米“云恢290”,规模生猪养殖约1 500头,集体经济收入12.1万元。由于成绩突出,先后获评“红河州个旧市文明村、红河州文明村、红河州民族团结示范村、云南省卫生村、云南省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村里的中青年文艺队、健身文艺队在个旧市举办的“悦动个旧,舞动锡都”活动和个旧市农村文艺汇演中多次获奖。文章作者生长在本地,亲身经历了龙井村的变革,见证了龙井村的发展和巨大变化。10年前的龙井村庄脏、乱且经济基础差,村集体经济薄弱,土地流转困难,能人带动效应差,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困难。现在的龙井村环境优美、道路干净、厕所洁净、村民小康、生活富足、文化生活丰富。龙井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巨大成果。
龙井小组党支部共有党员29名。近年来,党支部在大屯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在提升人居环境、发展集体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党建工作扎实,抓实就是生产力,抓细就是凝聚力,抓强就是战斗力,党支部带头研究乡村振兴和创新实验的有关政策,带头执行市、街道、村(社区)党委会议精神,结合龙井小组实际通过“四议两公开”“支部提议”“党员大会审议”全面引领和参与。党支部制定“党员联系制度”,明确29名党员联系331户农户走村入户,访民情、听民意,倾听群众意见,取得群众支持,让群众成为村庄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同时,积极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引导群众增产增收。
原来的村规民约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村干部在现行村规民约的基础上,根据村庄实际和时代进步,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每年进行修订和完善。村规制度体系涵盖了“党员联系农户制度”“四议两公开”“村集体三资管理”“村庄环境保洁”“土地、森林、水资源管理开发”“农村建房”等专项制度,是推动乡村治理的重要制度。民约对村庄环境治理、文明养犬、畜禽关养、建盖房屋要按照村庄规划进行申报,不得私搭乱建,提倡精神文明,不搞封建迷信,喜事新办,丧事从俭,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等,对提升村民素质起到了重要的约束作用。村规民约凝聚着村民们的共同价值观,是实施乡村振兴重要的群众基础。
龙井村是一个有故事的村子。解放前,这片热血的土地上曾经出现过在台儿庄战役牺牲的抗日英雄龙腾高,中共地下党员龙全波,老地下交通员吴应朝;1973年出现勇闯氢弹“蘑菇云”的“雄鹰”高树发;1984出现过一位朴实清明的镇长周开宗及耕耘龙井30多年的老队长金玉祥,一代代龙井人在这片土地上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今天,在党的领导下,在龙井村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以本村村民绕英为代表的新农人,他大胆创业,成立了个旧市大屯街道崧嵩养殖场,规模化养鸡4万羽,其产品取得了无公害产品证书,生产鲜鸡蛋892 t,所产的崧嵩牌鲜鸡蛋远销省内外。以养猪能手杨立为代表的能人成立了百头规模能繁母猪场,带动农户规模化养猪18户,结合市场带领党员干部群众,树起了一面“务实+实干”推动乡村振兴的旗帜。
过去的龙井村道路泥泞、坑洼不平,曾有过“自行车骑人”的历史,在党的好政策及党建引领下,村干部不等不靠,多方筹集资金,完成村中主干道水泥路面硬化1 500 m,改变了村中道路雨天泥泞积水的状况,提升改造村内沟渠2 000 m余,改造污水处理管网建设,保障村内沟渠排水通畅,安装太阳路灯50盏,极大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
负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村两委,领导勤劳的龙井人民自力更生、因地制宜,村民投工投劳、捐资捐物共同绿化美化自己的村庄,在村干部的指导下,家家户户积极参与“变废为宝”“创美”行动。增加村内街道门前绿化盆景602盆,墙体宣传画16幅,建设洗手设施3个,拆除旱厕12座,清理户外小广告150余条,残垣断壁拆除9处,建设公厕3座,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100%,划定停车位45个,绿化村内环境600 m2。抓好村内古树名木保护,改造修建村内废旧的龙潭1个,修建凉亭1个,展示龙井传统村落风貌。建设龙井村史馆1个,记录龙井村名人、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为改变农村垃圾和露天粪池堆放现状,村干部组织建立了龙井小组垃圾清运队并制定收费制度,配套垃圾桶50个,垃圾处理设施点2个,做到道路无垃圾乱丢乱放,保洁制度上墙,并配专人保洁,定时进行垃圾清运。投资418万元建设占地面积为600 m2的污水处理厂1个,处理居民生活污水。畜禽散养变圈养,畜禽粪污作为有机肥料还田,保证村内公共环境干净卫生。
为引导村民建设提升家庭人居环境,做到人美、院美、室美、厨房美、厕所美、村庄美,建立龙井小组居民公约,开展家庭保洁评比,创建红黑榜制度,为提升农民素质,村干部走村入户开展法制宣传,定时开展科技培训,表彰村内荣誉村民,营造村民比、赶、超意识,提升村民素质。
为充分利用山地发展产业,2016年龙井村小组在科技人员指导下,充分利用荒山荒地推广种植本地青花椒333.33 hm2,并成立了兴民花椒种植合作社。通过技术培训、合作社带动实现花椒产业收入2.4亿元,带动了群众致富。同时在水利条件、热量好的平地发展大棚番茄,推广种植市场热销的糯玉米,形成了当地规模化品种种植,2021年在“乡村振兴大擂台”品种展示中,本村特色产品“滇屯502”香软米、香米粑粑、番茄红果、糯玉米等获得了个旧市第一届“乡村振兴大擂台”赛一等奖。
龙井村在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上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变化,这都归功于党建的引领,归功于村干部的胆识和魄力,村干部在乡村振兴项目工作中不等不靠,积极争取政府项目投资,鼓励农户筹措资金,引进项目工程等对村庄升级改造,村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资金受限,仍然影响着美丽乡村进一步升级换代的建设。
培强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龙井村土地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人均耕地面积少,传统的农业种植已经不能满足乡村振兴发展的需要。根据可行可靠,持续稳定的理念,如何发展龙井村产业,引进项目资金,发展林果种植基地,培育大棚蔬菜花卉种植,如何结合农事体验,培育荷池养鱼、休闲垂钓与龙井村人文景观结合为载体,促进乡村产业生态文化等元素的有机结合摆在了村干部的面前。
美丽新农村建设(李书信)
农业产业发展的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不高,村民缺乏持续稳定的增收产业和农产品价格保障,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小,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植扶持不够、引进不多,现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数规模小、实力弱、层次低,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对村民发展产业带动力不强,离产业兴旺仍有较大差距。
村干部是村民的致富带头人,村庄发展方向的领跑者。当前村干部中党员年龄结构偏大,平时工作既抓经济又抓党建,精力有限,后备干部储备不足,缺乏发展党员干部的好办法和好点子。年轻、能干的同志进不了干部班子,老同志思想相对保守,大胆改革发展的意识不够。
加大投入保障,完善各级政府共同投入机制,提升龙井村农村人居环境及村庄改造升级,打造精品村庄。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资金提供信贷支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在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优先保障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用地。推进规章制度与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技术和人才支撑,推广节能节水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产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建立完善技术数据,科学合理规划建设。
建设美丽乡村,核心要素是发展农业生产,没有产业技撑,美丽乡村建设就不具备发展的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乡村当地资源为优势依托,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育扶持力度,加强村庄引领示范作用,把带动能力强的党员群众集中起来,组建致富带头人队伍,通过对致富带头人的培训,采取“党支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群众增产增收。
龙井村现有种养合作社3个,大棚番茄种植已成规模,产品就近销售给外来收购商,特别是崧嵩养殖场已有自己的商标产品,政府可在现有基础上加强扶持,培育电商产业,发展电商销售平台,扩大销售渠道,做强做大现有产业,带动村民发展生产。
当前村两委人才培养储备不足,现有的村干部年龄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少,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农村基层组织作为我国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其战斗力不容小看。因此,注重后备人才培养,加强对年轻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是村委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