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关节损伤的影像学特征及CT与MRI联合诊断的准确性分析

2023-02-14 12:41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腕关节软骨影像学

张 永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影像科 (河南 南阳 473000)

关节是人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包括关节囊、关节面和关节腔,可在暴力作用或外伤状态下出现关节损伤,如关节脱位、韧带损伤等[1]。在人体各处关节中,腕关节由尺桡骨远端、1-5掌骨近端和8块腕骨组成,结构精巧,活动量多,出现损伤的风险较高。腕关节在外力作用下,其活动可出现在正常范围外,导致腕关节筋膜、韧带等组织出现损伤,继而引发肿胀、疼痛、压痛等表现,也可伴随肌肉痉挛症状,限制腕关节正常活动,影响患者日常生活[2]。因此,临床应重视疾病早期诊断工作,以获得准确的影像学参数,为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临床多用X线诊断此病,患者多处被动体位,易为结构复杂、骨折重叠等因素所影响,无法清晰显示损伤部位及其严重程度,可有误诊、漏诊情况,无法为疾病诊断提供详细信息,影响疾病准确诊断,导致治疗方案缺乏针对性,耽误最佳治疗时机,甚至会对腕关节造成永久性损伤,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现阶段,影像学技术迅速发展,CT和MRI被关节病变的诊断中被广泛应用,可观察到不同位置关节状态,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不同方面的影像学资料,降低误诊和漏诊风险,也可在预后判定中发挥作用。二者在通过各自的原理在疾病诊治中发挥作用,前者经X射线穿透组织结构,对侧探测器接收剩余X射线量,传输数据至计算机,经后期处理,获得相关系数,经模拟转换器显现为不同灰度的图像[3];后者工作原理为组织细胞内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作用下发生共振,经过磁共振仪器记录共振轨迹,经高能电子计算机重建数据,形成磁共振影响用于疾病诊断,二者在腕关节损伤的诊断中各有优劣[4]。为准确诊断腕关节损伤,本研究将CT联合MRI的作用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文中纳入40例腕关节损伤患者,诊治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8-70岁,均值(49.72±3.18)岁,致伤原因:15例高处跌落,12例交通事故,8例跌倒受伤,5例运动受伤,左侧受伤23例,右侧受伤17例。

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诊断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腕关节损伤[5];年龄:>18岁;患者状态良好,主动配合CT和MRI检查。 排除标准:其他类型关节损伤患者;神经系统损伤者;伴随营养代谢疾病者;资料不完整,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CT诊断:使用西门子64排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CT诊断,对腕关节损伤部位予以扫描,参数设置:管电流、管电压、层厚、层距和螺距分别为200mA、120kV、4mm、1mm和1.0;经mAs实时扫描后,使用后处理工作站,从冠状位和矢状位对轴位扫描图进行后期处理;获取的图像输入PACS系统后,由2名工作时间在5年以上的影像科医生阅片,分析诊断结果。MRI检查:使用西门子1.5T磁共振进行MRI检查,扫描前去除患者身体上的金属异物,协助患者于检查床上仰卧;对腕关节损伤处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矢状位T1加权成像、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轴位成像。参数设置: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成像重复时间为550ms,回波时间为25ms,层厚为6mm;T2加权成像重复时间、回波时间、层厚分别为2100ms、90ms和5mm;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重复时间、回波时间、层数、层距、视野分别设置为3000ms、50ms、30层、6mm和50cm×20cm;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重复时间、回波时间、层数、层距、视野分别设置为2200ms、20ms、20层、6mm和40cm×25cm。扫描完成后,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由2名工作时间在5年以上的影像科医生阅片,分析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不同类型腕关节损伤检出率:比较单独CT、单独MRI和CT与MRI联合对腕关节骨折和腕关节脱位的检出率。②不同类型骨损伤检出率:比较单独CT、单独MRI和CT与MRI联合对隐匿性骨折、骨挫伤、软骨损伤和移位骨折片的检出率。③腕关节损伤影像学表现:分析腕关节损伤的CT和MRI表现。

1.4 统计学处理

软件SPSS 22.0录入后处理数据,疾病检出率为计数资料,百分数(%)表示,χ2检验,P<0.05提示对比有差异。

2 结 果

2.1 不同类型腕关节损伤检出率

单独CT、单独MRI对腕关节骨折、腕关节脱位的检出率对比无差异(P>0.05),CT联合MRI对腕关节骨折、腕关节脱位的检出率更高,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腕关节损伤检出率[n(%)]

2.2 不同类型骨损伤检出率

单独CT、单独MRI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对比无差异(P>0.05);CT对移位骨折片的检出率高于MRI,对骨挫伤和软骨损伤的检出率低于MRI,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与单一CT联合MRI对腕关节不同类型骨损伤的检出率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骨折检出率[n(%)]

2.3 腕关节损伤影像学表现

(1)CT:经CT诊断腕关节损伤,可见骨损伤处有裂隙,周围软组织和韧带水肿,脂肪组织间隙模糊,腕关节解剖结构发生改变。(2)MRI:软骨等组织信号异常,多呈现为裂隙状、片状或线状,结构不清晰,组织表面不光滑,信号混杂不均匀,水肿信号典型。

3 讨 论

腕关节损伤机制复杂,与暴力相关,多为旋转方向力、背伸方向力和尺偏方向力共同作用所致。腕关节可支撑人体正常活动,组成机构结构各异且形体复杂。一般情况下,诊断腕关节损伤时,仅在伤后拍摄影像学图片,无法判定患者损伤情况。就现阶段诊断技术看,无法完全精确判定腕关节损伤,也无法制定出统一的判定标准,疾病诊断难度大。从损伤机制看,腕关节损伤受三维方向力的影响,腕关节可在瞬间发生损伤,同时继发和关联其他部位,出现骨折外,也导致关节脱位、骨挫伤等腕关节损伤[6]。腕关节结构复杂,损伤后,可对多处结构产生影响,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确诊,导致原有损伤进一步发展或是出现更为严重的并发症,久治难愈。腕关节受多种外力影响,结构发生变化,加上个体差异的影响,难以准确诊断关节脱位和软骨损伤等异常,无法及时治疗,导致后遗症。以往多用X线检查,可检出骨折和关节脱位情况,但由于腕关节受损,无法正常活动,受组织结构影响,拍摄正侧位片难度大、骨折处重叠,诊断复杂腕关节损伤时难度较大:此类患者多有骨折、脱位、畸形和结构变化等情况,受严重事故影响,患者可有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血肿和血块症状,可导致X线片出现重叠或失真的情况,影响疾病准确诊断[7]。尽管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得DR技术在调节窗宽与窗位的基础上提高图像清晰度,但对腕关节细微结构进行诊断时仍有局限。普通CT可克服影像重叠的弊端,但二维图像整体感一般,无法获得直观感受,疾病诊断加重不高。

多层螺旋CT以计算机技术和微电机学为基础,是对传统CT技术的完善和更新,拥有多排宽探测器结构,一次扫描即可获得多层图像数据[8]。区别与普通CT,多层螺旋CT可不间断采集数据,重建物体体数据,缩减扫描时间,提高空间分辨率,可减少运动伪影和漏扫风险,保障三维图像质量[9]。与X线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在探测器、扫描架、数字采集器和图像重建等方面均有改善,它经磁悬浮技术电磁取得,扫描架转速提高,离心力强,利用X线可同时完成四层扫描。不仅如此,多层螺旋CT将各向同性成像引入,并将原始断层数据生成空间分辨率,进行小范围扫描时,在超薄切片和小焦点曝光下,获得多方位CT图像,通过强大的图像后期处理功能,如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曲面重建、实时多平面重建和高级三维容积漫游等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对隐匿骨折线显示清晰度明显提高,也可准确判定腕关节脱位方向和骨片移位数量,可对腕关节内部和周围组织损伤予以准确诊断[10]。三维成像和容积重建技术可整体观察骨折和脱位情况,从不同角度观察受损腕关节,经切割功能单独观察,避免软组织损伤和血肿的影响;多平面重建,可消除重叠与遮盖,观察对位关系,可准确判定碎骨片数量,脱位程度与方向;曲面重建可显示整个腕关节骨骼状态,克服只能观察伤后状态的不足,对腕关节各处骨骼间的对位关系判定更准确。MRI是常用诊断方式,应用范围广,除孕妇、幽闭恐惧症患者、体内有金属异物者和生命垂危者外,均可接受此检查。该检查应用时,可根据氢离子浓度变化对疾病进行诊断,组织出现水肿性改变时,敏感性明显提高,于T1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弛豫时间改变程度不同,可准确区分骨组织和周围组织,进而对骨挫伤、骨折线和软骨损伤予以准确诊断,但该方式为二维成像,对碎骨片的诊断价值不高[11-12]。文中数据显示,CT对移位骨折片的检出率更高,对骨挫伤和软骨损伤的检出率更低,与MRI比较,存在数据差异,可见两种诊断方式各有优缺点,在检查结果侧重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多层螺旋CT显示关节脱位、骨碎片移位优势明显,诊断隐匿性骨折优势不足,MRI诊断隐匿性骨折、软骨组织损伤和骨挫伤优势明显,但两种技术单独应用时无法准确评估腕关节损伤情况,可能存在误诊、漏诊的情况。文中联合应用CT和MRI检查,可见两种方式联合应用对不同类型腕关节损伤的检出率更高,表明联合诊断可准确反映腕关节损伤情况,对疾病的检出率更高。主要是因为CT和MRI检查方式和成像原理各不相同,对腕关节损伤进行诊断时,侧重点存在明显差异,联合应用时,可互相补充,全面反映腕关节损伤,准确诊断疾病,与李永进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13]。

综上所述,CT和MRI诊断腕关节损伤各有优缺点,二者联合应用,可对疾病予以准确诊断,进而为疾病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影像学信息,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腕关节软骨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