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丽梅,范继(江苏科技大学 苏州理工学院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书 名: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研究
作 者:张锐,夏鑫
出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7月
定 价:56.00元
ISBN:9787563976096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崛起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数字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向前发展。高校作为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大数据正潜移默化地渗透入日常工作当中,将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极大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激发思想政治教育活力,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实现“教育理性”与“科技理性”的有机衔接,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研究》一书,以大数据时代为切入点,深刻阐明大数据对大学生获取信息方式、学习习惯、生活方式等产生重要影响,从理论层面明确大数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本理念、本质特征、未来走向等,并结合时代背景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调查设计和样本分析,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归纳总结大数据驱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现实困境,立足教学实际,探索大数据技术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与时俱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确保学生始终朝着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正确方向成长。
当前,国家就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台一系列相关指导意见,其中不乏有对如何实现大数据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表述,因此,明晰大数据技术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是实现二者相融合的基础前提。
一是优化教学环境。环境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内容、目标、方法、成效及过程的重要因素。《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研究》认为大数据所具有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功能,可以使每位学生的行为方式化为数字记录而变得清晰可循,从而在整体上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手段、资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质量。当下,智慧校园、信息校园已成为高校建设的主要方向,智慧校园、信息校园,顾名思义就是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去参与校园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及时地全面捕捉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轨迹,精准预判风险走向,从而可以对学生进行富有针对性地思想政治教育,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同时,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在网络平台、社交平台上面获取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与教师展开互动交往活动,从而促进教育主客体的关系走向更加平等。
二是丰富教育资源。大数据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充斥着复杂多样的数字信息资源,并且这些信息资源每时每刻都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互联网的快速迭代使得获取、分享和利用这些信息资源的程度有了显著提高。《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研究》认为信息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坚实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取决于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就当前情况来看,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来源单一,大数据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如科研数据、网络数据和感知数据等种类繁多的信息资源,而且还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新技术、新设备,为开展精准化、个性化教学提供丰富素材。高校一方面可以利用公众号、校园网、网络选课平台、学习网络平台等平台产生的结构化数据,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生上网冲浪、购物、视频聊天、开展社交活动、进行网络评论等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加工、提炼,从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是密切教学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质上属于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基于一定目的所进行的关于思想理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行教育的实践交往活动。《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研究》认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单向度的教学活动,教育者与教学对象处于主动-受动,影响-被影响非平等的教学关系之中,教学者有时难以顾及教学对象的主观感受,以俯视姿态将教育理念强加于教学对象身上。而在大数据时代,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则发生深刻改变,二者关系愈加趋于平等。这是因为大数据时代具有自主、即时、互动、开放等特点,拓宽了信息传播和获取渠道,教育对象可以利用这些传播媒介进行主动学习,极大增强了自身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权,其价值观念和政治追求也更趋向于平等、共享、自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建构自我精神力量,使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该书不仅阐述了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还就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进行创新的路径选择作出一定的思考。
一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数据素养。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数据素养缺乏,对大数据了解不够,难以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量化分析和实证研究,长此以往会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研究》认为高校应大力加强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破除技术壁垒,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数据素养。高校应集中相关资源,从物质、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大数据技术培训,使其了解掌握大数据的思维特点、基本知识、操作技能、伦理规范,树立数字化教育教学理念,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教学工具,将数字化贯穿于教育过程之中,用数据驱动教育教学,从而提升对大数据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
二是发挥大数据优势,构建大数据教育模式。《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研究》认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在于加强教育内容供给的精准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准确把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遇到的思想困惑,并予以精准施策,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流于形式,且能真正触及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当前,学生深受网络信息化影响,其思想行为带有明显的数据化轨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收集、分析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等信息数据资源,如学生的在线学习规律、日常关注的网站、借阅图书的种类、生活就餐等状况,从而对不同学生的个性、习惯、心理状态有所掌握,勾勒出反映不同学生的思想动态、政治观念、心理状态等真实现状的具象图谱,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优化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内容供给和信息互动交流,真正解决学生迫切需求的现实问题。
三是破除信息资源屏障,整合共享大数据资源。《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研究》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对象的相关数据信息掌握越全面,就越能够清晰明确地分析教育对象的真实状态。然而,面对如此丰富的数据资源,高校却无法对这些数据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原因就在于这些数据资源分属不同地区、高校、部门、行业所掌握,并且受政策规定、产权保护和个人隐私保护,导致各方信息资源封闭孤立,呈现条块分割和碎片化态势,无法进行交流合作和共享。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应打造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各方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各地区、高校、部门、行业应在政府部门牵头领导下建立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机制,对其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统一协同调配,共同创建“共建共享”式的大数据资源交换平台。此外,还应配套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借鉴吸取其它行业领域数据库的建设经验,制定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资源库的建设体系,以此确保数据库建设依法依规有序发展。
四是建立健全大数据规范管理机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安全平稳进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研究》认为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泄露出去,从而引发数据伦理问题,因此,应加强对大数据的规范管理,保证大数据应用过程和环节合法合规。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应建立健全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保护网络信息安全,防范个人数据信息遭受侵犯,推进数据应用在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中有序开展。只有以法律法规做保障,大数据的采集、共享、传播、销毁等众多环节流程才能得到合理监管。此外,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用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信息保密制度,严格落实信息保密工作,划定清晰的权责范围,明确相关责任人,一旦出现侵犯隐私问题,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并且应定时更新和维护数据应用程序和软件,提升程序和软件的安全防御功能,最大程度保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不被盗窃或泄露。
该书重点分析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现实必要性和创新路径,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切实领会大数据对高校思政育人的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助推思政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