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路径选择

2023-02-13 19:35连晓茹郭一鸣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建党思政课思政

连晓茹 郭一鸣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诠释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要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的价值意蕴、模式理路以及路径选择,是践行党的方针政策、落实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路径。

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一)助力高水平思政课堂打造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浴血奋战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凝结而成的伟大精神。思政课是高职学生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主要途径。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有助于丰富思政课的内容,助推思政课目标的完成。

一方面,将二者融合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充实。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先驱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是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此,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通过感悟历史背后的革命精神而获得深刻的思想体悟,这对于充实思政课素材,丰富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进而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

另一方面,将二者融合有利于助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提到,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目标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其中,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还要有其职业特色。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有助于推动高职学生在思政课中了解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历程,感悟自己的使命担当,争做有责任、有理想、有道德的新时代“匠人”。

(二)实现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

第一,高职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认识水平的局限,容易受到良莠不齐信息的影响,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十分必要。而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既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守,也体现着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执着追求,是思政课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

第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的技能型人才,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对于促进高职学生唤醒担当意识、勇担民族使命、提升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新时代的高职学生成长于物质条件较好的环境中,存在奋斗目标模糊、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等问题。加之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致使进取意识不强,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而伟大建党精神中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再现了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感人事迹,为高职学生培养顽强的品格提供了最有力的史料。

第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要求。高职学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中的中坚力量,可以通过“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要求来帮助他们理解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责任使命、提高思想觉悟,对党吸纳优秀人才,壮大党员队伍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就发展过程而言,伟大建党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内容融入高职思政课,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南、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是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有助于高职教师及时掌握时政信息、高职学生及时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从而实现高职教育发展过程的高质量。

就发展目标而言,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于百年历程中与时俱进,得到充分发展与传承,具有很强的育人价值。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有助于使学生坚定毕生技艺坚守的信念,使其职业追求和职业理想有了灵魂。也是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劳动者,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模式理路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理路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就是在四门思政课的课堂设计中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导入、阅读思考等的增入,形成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红线,各有侧重而又相互支撑的高职思政课体系。

第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的同时采用鲜活的育人素材进行理论讲解,引用案例剖析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为民情怀不断增强自身本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第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一门贴合世情、国情、党情的课程。授课中可以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与发展的逻辑演进史,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是如何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理想、践行初心使命,如何面对不同的时代课题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从而创造了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伟大成就。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是一门相对较新的课程。欲将伟大建党精神更好地融入该课程,需要强化理论研究,从课程各专题着手,诠释伟大建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内容的内在关联,凸显伟大建党精神持续的先进性、厚重的人民性特质。

第四,“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学习国内外最新形势、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深刻解读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担当使命”的信念,践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牢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使命,使学生更加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

(二)基于教师团队的理路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打造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思政教师团队对于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意义重大。

第一,政治要强,情怀要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对伟大建党精神做到真学真信,才能使学生体悟到伟大建党精神的感召力与向心力,防止将精神伟力流于形式。尤其在“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下,高职教师更应担起“立德树人”使命,全方位研究伟大建党精神的多维内涵,保持家国情怀,在体会真理与感悟精神伟力中增强政治认同。

第二,专业过硬,思维要新。拥有深厚渊博的专业理论知识,是高职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因此,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加强党史修养,对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斗争精神、人民地位等精神密码逐一领会吸收。职业教育宗旨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理论逻辑着眼于职业实践活动,专业“知识从属于活动。”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要以崭新的思维创新课堂教学,扎实掌握实践教学技能。在开展实践性教学时,以鲜活的案例展现不同时代的共产党人是如何传承、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引导学生坚定技能报国的信念。

第三,因材施教,组织教学。教育是有组织的过程,高职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直接影响教学理念的输出与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高职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并全面把握高职学生在认知方面的群体差异及真实需求,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及时作出教学反思,达到融入效果的最大化。

(三)基于教学方法的理路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政课,指出:“思政课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需要做很多创造性工作”。结合高职学生行动能力强、感性认知强的特点,在教学方法层面应注重以下两点。

第一,注重实践性教学。《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到2022 年,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因此,除了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外,还需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优势,将抽象的理论寓于具体的实践中,通过实践研学、校园红色文化宣传等沉浸式学习方式,以“寓教于乐”的形式使学生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伟力,使伟大建党精神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第二,融入“互联网+”教学理念。教育的核心就是受教育者的体验。结合当代高职学生的现实关注点,高职思政课教师要重视网络资源,充分融入“互联网+”教学理念。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思想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需借助各多媒体平台,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扩大伟大建党精神的辐射面,达到线上线下教学同频共振的效果。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选择

(一)教学内容层面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关键在于将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丰富资源与高职四门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融合。

第一,《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指出,要通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弘扬中国精神。”通过深刻阐述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引用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追求和对共产主义坚定信仰的典型事例,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为什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从而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觉悟。

第二,2021 年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在相关章节充分吸收和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引用伟大建党精神背后党的奋斗历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历史地位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在大学阶段(包括高职阶段)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内在逻辑、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而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内容,本身就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深刻阐明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内涵,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其核心要义,践行伟大思想的实践要求。

第四,“形势与政策”课是基于当前重大、现实及热点问题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将伟大建党精神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使命担当和时代价值融入其中,能够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提高其政治判断力,引导高职学生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在面对重大问题时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教学目标层面

从知识目标看,要注重通过系列案例甄选、资料运用、实践体验将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贯穿于高职思政课过程中,特别是要把涉及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过程、科学内涵、鲜明特征和时代价值等内容讲透,将其所体现出的思想引领、价值追求、精神导向的作用全面展示出来,达成知识层面的总体目标。

从能力目标看,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形态,具有理论独具的抽象特质。在知识信息的引导下,注重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抽象概念与生动案例相结合、显性表述与隐性渗透相结合等多维方式,通过学生多途径参与实践活动来满足他们对于个人能力提高的需求。确保课程的内容可认知、可理解,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锤炼。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看,要高度重视高职学生认知规律,把伟大建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人文科技教育、职业品德教育联系起来。探索用伟大建党精神唤起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志、行为上的共鸣,形成认知认同、意志认同、思想认同、感情认同。

(三)教学方法层面

为实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效果的最大化,在教学方法层面,要做到“两个相结合”。

一方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就理论教学而言,应结合四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引入案例、播放视频、阅读讨论等形式,系统阐明伟大建党精神的产生背景、精神特质、丰富内涵。就实践教学而言,应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搭建思政育人基地。具体而言,可依据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等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计不同主题的“红色研学路线”。在校园内可开展红色征文、演讲、知识竞赛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增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度和认同感。

另一方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当前“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思政课教育应“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其中,线上教育尤为关键,应注意两点。一是善用网络媒体平台。发挥校园官网、思政教育公众号等平台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打造沉浸式系列思政微课。微课以动漫、实景、课件演绎的形式讲述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理论及涉及的“党史故事”,将深奥晦涩的“大道理”演变为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二是善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通过智慧职教、学习通、慕课网等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发布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主题内容,如建党百年的历史人物、关键事件与党史故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并适时进行线下互动交流,引导话题走向。

(四)教学主体层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同样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也必须明确“双主”作用。

一方面,明确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好高职教师课堂的主导者和领路人作用。一是,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参加教师技能培训、集体备课、兄弟院校互相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增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理论与最新成果的了解。二是,教师要顺应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利用新兴技术设计互动教学环节作准备。三是,在教学中,需对标高职学生层次与课程内容,做好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倒逼学生学习。

另一方面,明确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是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开展案例教学,选取伟大建党精神发展过程中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去分析、探讨、解读,适应高职教育理念中的实践性要求,通过开展情景体验式教学,比如,在讲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相关知识时,借助VR 技术在网络空间内虚拟参加“党的一大”,亲身游历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身临其境地体验党的创始人对于建党的坚定信念和面临危机情形时的奋斗决心,让高职学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二是建构思政课互动式教学评价机制。高校应将学生本人、同学和教师三个主体均纳入评价体系进行同步评价,克服评价主体单一、有失公允的弊端。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评价结果,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助推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伟大建党精神更好地融入高职思政课。

猜你喜欢
建党思政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