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仕豪 赵付伟 赵宪林 万双秀 姜莉莉
菏泽学院药学院 山东菏泽 274015
2019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继续推动高校分类转型发展,持续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2020年1 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也明确提出,把现有半数左右省属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战略切入口,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1],菏泽学院作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首批支持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委、市委等精神,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一流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当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2]。2019 年10月,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依据办学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建设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一流本科课程。动物生理学是畜牧兽医及相关专业的“桥梁课程”[3],在专业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以菏泽学院转型发展为背景,以“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为指导,建设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动物生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动物生理学是动物医(科)学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规律、发生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动物生理学涉及的理论性强,知识面广,与许多学科有交叉。但近年来动物生理学课时被不断压缩,理论课时仅32 学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对生理原理进行详细讲述,导致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同时传统教学手段单一,大多“以师为本”,学生为被动学习,教与学不能有效互联,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上述因素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思考,上课出现“低头族”,课程气氛较沉闷。
传统的成绩考核一般包括平时成绩(占10%)、期中成绩(占20%)和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主要通过课堂考勤评价,期中成绩大多为开卷考试,同时期末考试占综合成绩的比重较大,导致学生只在期末考试前突击学习,死记硬背,不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这种成绩评价体系不能准确评估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对课程成绩评价体系改革迫在眉睫。
教师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课堂教学。而传统教学大多只注重“授业”“解惑”,而缺乏“传道”,不能将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进行有机融合。
这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思政教学认识不足,思政观念匮乏,缺少学习思政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忽视专业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依据菏泽学院“一体两翼三经五纬”人才培养模式及“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开展动物生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动物生理学一流课程建设以“以生为本”为建设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建设重点。动物生理学的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而是“以生为本”,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最终通过动物生理学的学习,培养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并能运用所学的生命活动规律、机制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因此,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应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这也是一流课程建设的重点[4]。通过综合考虑教师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学历等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同时以组织团队教师参加专题培训、承担教改课题、撰写教改论文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思政能力和教学水平。目前动物生理学教学团队共5 人,其中教授1 人、副教授3 人,讲师1 人,所有成员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学团队成员均为“双师型”教师,其中3 人和企业签订有横向课题,因此动物生理学教学团队基本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互联网的发展为一流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更有利于师生互动。鉴于此,首先分章节或针对某个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首先了解将要学习内容的基本框架和逻辑关系,同时有利于知识点的有机串联和学习任务的完成。然后制作教学资源库,包括微视频、PPT 课件、图片与动画、案例、试题库、知识拓展等,通过资源库建设,使动物生理学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使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更加灵活。
一流课程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组织实施,应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5]。基于动物生理学教学资源库,教学团队确立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动画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课前,在学习通平台发布学习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微视频、课件、思维导图等学习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课中,针对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板书、多媒体、动画、视频等教学手段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引导学生不仅将动物生理学的内容进行串联,还要和动物解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等相关课程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并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将相关案例融入知识点,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课后,教师发布练习题,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发布下次学习任务。
2021 年9 月,教育部印发的《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指出,要加强学生传统农业教育,在涉农高校中增设耕读教育必修课。开展耕读教育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涉农专业开展“大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6]。进行耕读教育不仅是开设耕读教育必修课,更应该在专业课程中进行“课程耕读思政”,将耕读教育融入每门专业课程中。动物生理学团队成员皆为中共党员,每位成员都积极挖掘课程章节中所蕴含的耕读文化、爱国精神、科学态度、人文事迹等思政元素,探索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融合点,并将耕读教育等思政元素提交到网络平台供学生学习,最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知农爱农的情怀。
动物医(科)学专业学生很大部分要面临考硕士研究生,而动物生理学是大部分高校的必考课,因此,除了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外,还要注重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在动物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团队成员将相关科研成果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熟悉本课程最新的科研进展和研究趋势,向同学们介绍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基本试验技能,如在介绍细胞间通信时,将最新的细胞信号通路和研究方法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无止境的意识和崇尚科学的精神。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所占比重,团队成员结合课程特点,从正常的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观察,到疾病状态下的异常变化和药物治疗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将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等基础课程实验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了基础兽医综合性实验。同时,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或大学生双创项目,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为了打破传统“一考定等级”的考核模式,重新修订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考核体系更注重过程考核,使成绩考核变得常态化。目前动物生理学的成绩组成占比分别为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10%,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主要通过考勤、网络平台学习参与度、课下练习、实验成绩等评定,通过过程化考核比重的加大,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更强调平时知识的积累,使学生参与课程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在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建设一流课程对于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设动物生理学一流课程,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动物医(科)学人才打下了坚实的生理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