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示范 江苏泗阳争创“千里运河最美县”

2023-02-13 03:12张正垠
当代县域经济 2023年2期
关键词:城乡建设

□张正垠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江苏省泗阳县作为全国“五位一体”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先驱者,凭借自身良好的生态、农业、土地、区位等资源优势,扛起“两争一前列”使命担当,从乡村产业发展提质、乡村综合治理提效、乡风文明建设提优、城乡融合发展提速等多方面入手,争做新时代“鱼米之乡示范区”,勇做苏北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排头兵,争创“千里运河最美县”。

通过全县干群的不懈奋斗,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展现“新气象”,人民群众对乡村振兴认可度、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紧邻大运河的泗阳县城

优势明显示范条件得天独厚

泗阳县位于江苏省北部,属长三角经济区和淮海经济区,县域面积1378.22平方公里,总人口105.38 万,辖10 个乡镇、3 个街道、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县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成熟的农业产业资源、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便利的交通资源。县内“两河一湖”水系资源丰富,常年保持二类水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稳定、丰富的水源。此外,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形成了精品桃果、绿色果蔬、特色水产等三大主导农产业。在土地空间上,全县耕地面积约92 万亩,有效灌溉率达94%,高标准农田占比达70%,各村集体资源丰富、“粮草充足”;泗阳县具有“公铁水空”发达立体交通网络,周边有3 个一小时可直达的机场,目前已融入了“江苏1.5 小时高铁交通圈”,高铁站距离主城区仅5 分钟车程,确保当地优质农产品一天内可送到长三角市民餐桌上。

使命担当 示范创建思路清晰

泗阳县扛起“两争一前列”使命担当,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县,争做新时代“鱼米之乡示范区”,勇做苏北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排头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系统思维、创新驱动,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着力推进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全面推动“四化”同步、工农互促、城乡共荣一体化发展,力争率先实现“五位一体”全面乡村振兴,总体实现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居住稳宜居提生态、乡村文明稳阵地提程度、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乡村治理稳民心提福祉。

城乡同步 示范创建目标明确

泗阳县以建设产业循环最畅、城市品质最佳、乡村业态最美、生态环境最优、文明程度最高、幸福指数最强的“千里运河最美县”为目标,加快推进“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力争乡村振兴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农业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美丽宜居乡村全域覆盖,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成为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生态宜居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推进的乡村振兴示范县。

一是围绕产业振兴,打造现代农业领航区。农业标准化、设施化、智能化、融合化、品牌化水平迈向全省一流,形成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泗阳标杆。二是围绕生态振兴,打造生态宜居示范区。巩固深化全国生态先进县建设成果,全面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投资环境,长效管护运行机制全面完善,让农村居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生活品质,让乡村成为都市新的后花园、休闲度假区、网红打卡地。三是围绕文化振兴,打造精神文明典范区。持续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广大农民群众日常行为和生活中,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将泗阳的泗水文化、运河文化与杨树文化、纺织文化相结合,充分展现新时代“千里运河最美县”的特有魅力。四是围绕组织振兴,打造党建品牌样板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构建“抓管带”工作机制,深化党支部“六化”达标创优工程,推动村(社区)“两委”班子全面过硬、村级阵地全面规范,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五是围绕人才振兴,打造特质人才先锋区。牢固树立人才意识,把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来抓,着力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挖掘培育“土专家”“田秀才”潜能,着眼激励和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充分发挥高端人才、乡土人才等主力军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大力扶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农民、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创业,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显著提升农民就业质量。

农民新居

精准施策示范创建举措高效

——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提质。依托泗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施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更加健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村农产品价值转化,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是着力提升农业技术支撑,推动乡村产业基础高级化。围绕泗阳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优势,以科技为支撑,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机械化、设施化和信息化水平,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基础高级化,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产业基础。二是着力提升载体平台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围绕泗阳食用菌、速冻食品2 个百亿级产业,生态畜禽、特色水产2 个50 亿级产业,精品桃果、设施花卉、优质稻米3 个20 亿级产业的“223”农业产业矩阵,大力实施建链强链补链三步走,优选配强“链长”团队,培育重点“链主”企业和“链队”主体,全力打造布局合理、链条完整、链队有效的农业产业体系,提升泗阳县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三是着力培育乡村人才队伍,铸造“三农”干部专业化。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四是着力培育农产品品牌,实现农村生态产品价值最大化。探索农村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充分放大“食在泗阳”农产品品牌效应,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推动农产品绿色转型。

——推动乡村综合治理提效。一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强力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扩面建设,加强乡村党组织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建设,每村设置1 个党员生活馆,每村配备1 名乡村振兴专干,开展“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 活动,每年组织1 次优秀村支书评选活动。二是完善网格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精网微格”建设,打造“三精三微”(精心编网、微细划格,精准管网、微治强格,精进建网、微服保格)网格化服务管理品牌,推进“微网格”全覆盖,把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提高风险隐患前端感知能力,切实筑牢维护社会平安稳定“微阵地”。三是构建共治共享体系。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基层“援法议事”活动,完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议事协商机制。健全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人才培养、资金支持机制,培育建立与社会治理相关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加强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社会组织章程等建设,总结推广村(居)民“三治”积分制管理、“小村说事日”等创新经验做法,深入开展“平安村(社区)”“无讼村居”等创建活动。四是提升数字化治理效能。以国家级农村改革创新项目制试点和省第四轮农村改革试验区为抓手,持续推动乡村数字治理建设。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区数字治理机制创新探索,通过搭建数字乡村治理平台,探索新型社区实现数字化“一张图”管理、实行社区积分制网上管理,拓展村级“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方式、探索网上议事表决等工作方法创新,提升乡村现代化治理水平。

——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提优。加快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和道德支撑。

特色种植

一是搭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建设智慧广电乡镇,提升乡镇工程传播能力,加强“四个平台”建设。四个平台即惠农便民文化服务平台、“平安乡镇”“美丽乡镇”等基层治理平台、“商务服务”等乡村产业振兴平台、服务乡村建设行动开发具备行业创新的特色业态平台。二是增加高品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振兴淮海戏地方戏曲,发挥传统节日、传统建筑和传统农耕方式等文化承载作用,加大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以及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等保护力度,用以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传承弘扬屋场文化,创新群众性屋场文化活动,浓厚尊老、重教、亲邻、友善等乡村文化新风。

特色水产养殖

鱼米之乡泗阳县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速。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布局,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促进城乡居民平等享有权益,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市场流动。

一是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农头工尾、“接二连三”的发展思路,加强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全面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生态链,加快一二产业融合。二是健全城乡基础设施机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突出抓好乡村洁化、绿化、净化、序化、美化等“五化”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突出乡村水体纯净化。健全完善河湖长制体系,实行史上最严的水生态保护措施,开展常态化规范化河湖“清四乱”行动,加强村级河长、小微水体片区河长和保洁员队伍建设,全面强化县、乡管河湖治理。强化规划引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整治重点区域农房风貌,使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温馨别致,道路宽阔笔直,路灯整齐划一,绿植枝繁叶茂,对部分房屋墙体进行立面彩绘,宣传农村“五治”、禁毒等内容,营造出色彩鲜亮的乡村风景。

猜你喜欢
城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城乡涌动创业潮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城乡边缘人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