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2023-02-13 09:43周建珊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3年1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训财务

韩 静 周建珊

一、问题的提出

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简称大智移云”时代的来临使得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中心等新型智能财务工作模式不断涌现,促使会计转型进入到大变革时期。大数据技术在企业进行发展趋势分析、客户综合收益分析、财务状况分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智能财务更是大大提高了企业在审单、收付、记账、纳税、报表编制与分析等传统财务工作的效率。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提供了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不断推动会计由传统核算型向现代管理型转型,由过去的记账、算账、报账等低端服务向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评等高端服务转型。正如原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楼继伟在2016年全国会计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会计工作正面临着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繁重任务。总之,从技术发展角度分析,会计从“算盘会计”、“计算机会计”时代已经迈进到了“智能会计”时期,将财务共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纳入到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已成必然趋势。

2014年,财政部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明确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使命。2016年起,财政部相继出台《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34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形成系统性的管理会计案例示范集,以此既可以引导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同时也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

近年来,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实施,全社会空前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也不断提高,高职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跨越式发展契机。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将高职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专业相应地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审计专业。同时,该文件明确要求各地要指导职业院校依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对照《目录》和专业简介等,全面修(制)订并发布实施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各职业院校要根据《目录》及时调整优化师资配备、开发或更新专业课程教材,以《目录》实施为契机,深入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这些要求为推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及广东省其他几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跟踪调查,笔者发现,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早在2008级就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但2013至2017级由于种种原因又取消了该门课程,直至2018级恢复开设管理会计基础及实训相关课程。就全省会计专业而言,发现近五年来,虽然“管理会计”又重出江湖,再次出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时也相应增加,然而与此课程相配套的其他课程及实践课程的设置并未发生大的改变。仅仅只是增设一门课程,并不能达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学生“管理型”技能的要求。同时,对有关大数据基础、智能财税类等课程,大多数学校虽高度关注,但由于受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匮乏和实训条件的不充分等因素的影响,2021年之前开设的学校少之又少,尚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对复合型高素质会计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背离

“大、智、移、云”时代的来临使得财务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使得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不再仅仅局限于会计人员的基本核算能力,对于会计人员的财务信息分析能力、纳税筹划能力、业务流程的财务信息的综合管理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仍然停留在培养掌握扎实财务专业基础知识与核算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相悖离,对口就业率会相应下降。据2021年5月教育部专业备案结果统计,2020年全国1616所高职院校成功申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表明未来该专业的学生规模庞大,充分就业压力剧增。

(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大多开设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培养学生基本核算能力课程,但是用人单位迫切需求的财务大数据分析、Python基础、财务共享服务等课程,并非所有院校均有开设,因此将造成毕业生对企业的业务活动与业务流程无法系统了解。从课时分配上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培养学生核算能力的课程,如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等课程,理论和实践课时合计达到120余课时(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则更多),但是管理会计基本都在48课时左右,相对偏少,管理会计的教授内容就不可能涵盖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领域,仅讲授管理会计传统的分析工具和主要职能;同时,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授课内容存在大量交叉重复,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又不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

(三)具备管理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不足

近年来,为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学历水平,高职院校在招聘时将学历限定为至少硕士研究生。这一批年轻教师理论知识较丰富,学习能力强,但实践经验严重不足;而资历深的教师传统会计理论和实操技能普遍较强,但管理会计理论和大数据技术、智能财务工具等实际应用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远远不能满足财务转型对“双师型”师资水平的要求,导致无法培养出能够充分适应转型后会计工作的合格学生。与之相对应,适应转型要求的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不够,教材内容不够新颖,管理会计案例不丰富,财务大数据等信息类课程的难易程度参差不齐,令学生难以接受;而以新的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则相对滞后。

(四)会计专业实践基地的落后难以支撑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建立了会计技能实训室(初级、中级)、会计岗位仿真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等,普遍缺乏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管理会计实训室、智能财务实训室。由于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较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实习中心等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迟缓。这些都导致了真实会计工场的缺乏,学生就不能真实体验企业的业务活动与业务流程,实战能力的培养大打折扣。同时,实践课程内容单调,过多强调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无法达到“财务共享中心”对学生数据分析能力、业务流程中财务数据的管理能力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会计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当前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与会计实务的变化,必须进一步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会计转型时代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会计人才。

三、管理会计能力框架研究成果融入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研究

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表明,政府政策引导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是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体系的前提。适应会计转型要求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也必须在《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会计行业相关指引的指导下,结合行业区域对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再确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因此,借鉴管理会计能力框架研究成果来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IMA大数据管理会计能力框架

彭宏超比较了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发布的《IMA管理会计胜任能力框架》2017版和2019版,认为2019版是对2017版的加强和升级。在2019版的《IMA管理会计胜任能力框架》内,因应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人员新的能力要求,增加了职业道德及价值观这一新的大类能力,拓展、优化及再组合了管理会计师能力,提供了涵盖数字化时代管理会计师有效履行其职责所需必备的下列六大类、共计33小项具体能力。33小项细分后的具体技能按能力高低,分为受限知识级、基本知识级、应用知识级、技能级、专家级共五个等级。详见图1。

图1 IMA管理会计胜任能力框架

(二)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

2019年4月,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也发布《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将管理会计职业能力分为两大类:专业能力和辅助能力。专业能力包含财务会计和筹划管理2种能力;辅助能力包含开拓创新和协调领导2种能力。同时明确规定管理会计的能力应该建立在职业道德规范基础之上。详见图2。

图2 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

康萍认为,《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是我国在构建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中的有益探索,为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导原则,对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具有现实的推动作用。

(三)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能力培养定位

2019年以来,“职教高考”制度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相继推出,为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就读提供了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但高职大扩招后,学生文化基础有所下降、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借鉴《IMA大数据管理会计能力框架》和《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考虑上述现实情况,高职层次管理会计的能力培养定位不宜过高,职业能力等级选择IMA应用知识级或相当于中国助理会计师、助理管理会计师的档次,契合高职教育培养规格的要求。

四、转型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向现代管理型、高端服务型会计转向,必须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体现出不同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特色,秉持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理实一体、能力本位等育人理念,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

(一)按照专业内涵重新定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承前述,《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将高职原来的会计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不只是变更专业名称,其实赋予了深刻的时代意义和丰富的内涵,意味着高职会计专业的数字化改革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定位。要适应核算型会计人才向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管理型会计人才转变,就必须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主要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创新思维等素质,掌握智能财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税务核算与筹划、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与维护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财经领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重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现代管理型、高端服务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核心在于夯实学生业务核算能力的基础上打造培养学生管理型会计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

1.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

详见图3。

图3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

(1)岗位需求分析。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制定2021年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下大力气调研会计转型后的人才岗位需求并认真分析胜任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经梳理后发现,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就业岗位主要面向各类中小微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税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的会计核算、财务数据分析、预算管理、资金成本管理、税务筹划、风险管理等岗位。

(2)职业能力分析。胜任上述就业岗位,就必须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如前所述,借鉴《IMA管理会计胜任能力框架》和《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将高职会计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定位于IMA应用知识级或相当于中国助理会计师、助理管理会计师的档次。

(3)专业课程设计。分析职业胜任能力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匹配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从而构建课程体系,具体包括课程构成、各课程权重(学时分配)、各课程时序及具体课程内容构成及其学时分配等。

2.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通过构建“课、岗、赛、证”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将会计职业技术资格技能等级标准与1+X证书考核内容有机融入教学,以岗位能力需求设置教学内容,同时以赛促教;并适当增加相应的会计专题教学,以适应财税政策变化的需要。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按照课程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达到的岗位能力要求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穿插,分类单项实训逐步过渡到综合实训,最终通过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完成学生由校园“仿真”到就业岗位的“零距离”转身。

首先,在理论课方面,在将企业财务与业务初步融合的基础上,精简财务会计核算课程内容,增设管理会计相应的课程模块。通过项目化的教学内容,在大一完成《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使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掌握大数据分析的基本技术,同时通过大一开设《成本会计》,大二开设《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预算管理》等课程使学生在工作场景化、项目化的课程设计中掌握管理型会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同时开设如基础数据与信息采集、加工技术类课程、管理会计信息诠释与报出类课程等。其次,分课程开设实践课程环节,各课程之间的内容相互联系,有效统一。设置《管理会计信息化沙盘》实训课,实现实践环节的综合性、电算化性与实战性。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应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建,开展“双师型”专业教师建设,兼职教师聘任行业、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担任学生“导师”。专任教师的招聘不应仅仅停留在学历限制,还应重视应聘者的职业素养与工作经历。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招聘管理会计领军人才,推动企业一线的财务高管、注会、高会等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其次,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和实践基地,有计划、有步骤、分批次组织教师每年不少于一个月参加企业或者实训基地实训,探索教师定期全员跟岗实训制度,保持教师不断更新实践技能。第三,以名师工作室为基础创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围绕企业项目和教学项目进行分工合作的模块化教学,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发挥教师先导作用,激励教师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只有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等方面不断做出创新,将最新的培养职业能力的知识以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并结合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完成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符合人才的目标。

不断加强教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推动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过程,推动课堂革命。大数据与会计专业需要教师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开放的课程资源用于教学,拓宽学生的学习资源。同时结合在线课堂的便利性将企业的真实业务情景实时引入课堂,实现企业“导师”在线教学。学生体验这种“沉浸式”学习,更易理解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提升学习兴趣。

提升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能力,重视教材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地位。教师应依据科学性、先进性的原则,探索符合会计转型要求的教材建设:根据本校教学实际情况的教材,以“老带新”的形式联合校企合作单位中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务人员共同编写与本校实际教学情况相符的教材。例如探索将一两门实训课程的原有实训指导书编撰成活页式教材,如《基础会计实训》、《财会岗位综合实训》等课程,将岗位工作内容、核心能力要求、职业素养等融入教学,“项目化”、“任务化”设置实训内容,教师预设固定实训模块,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将自己工作反思、学习拓展等灵活加入教材,实现教材成为学生的个性化“工作手册”。

(四)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规定了校内实训教学场所及设备的建设要求,还出台了实训教学管理与实施的办法。原有的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出纳技能实训室、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必须进行数字化改造,加速设备更新换代,使设备的主要功能和技术要求达到国家标准或质量要求;新增的管理会计实训室、智能财务实训室的建设,必须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建成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同时,秉持开放共享理念,改革实训基地运营模式,为社会公众、职业院校在校生取得会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企业提升财会人员业务水平提供服务。

五、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面对专业转型和数字化改造的任务,如何解决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的问题,如何解决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边界模糊、内容交叉重叠、实践课程内容单调、通识能力、信息化能力培养课程不够以及跨界课程稀缺等课程体系不合理的问题,如何解决针对管理会计能力培养教材落后和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值得不断地去探索,必须持续不断地创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职会计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会计人才。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实训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水利财务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