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职业大学学前教育学院 韩 俊
公共教育,是美术馆的核心职能之一。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的开展,无论对艺术的普及、学术的推广,还是文化的传播和展览的营销等,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的活动实践表明,美术馆幼儿公共教育活动可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感知、观察、学习和表现环境,使幼儿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文化艺术熏陶,成为具有良好美学素养的孩子。当然,幼儿在文化艺术感知、认知、表现等方面的特殊性,决定了美术馆幼儿公共教育活动的开展要生活化、简单化和感官化,使幼儿能轻松地融入活动之中,接受文化艺术的洗礼。近年来,九江市美术馆结合幼儿公共教育活动开展的实际,积极挖掘和利用本地区的文化元素,探索积累了一系列将地方文化融入美术馆幼儿公共教育活动的经验。本文即结合九江市美术馆的实践,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丰富美术馆幼儿公共教育活动的开展。
美术馆幼儿公共教育活动是美术馆以幼儿艺术认知兴趣,在整合各类艺术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的幼儿艺术教育类活动。相较于幼儿园主导开展的艺术教育活动而言,美术馆幼儿公共教育活动具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注重艺术体验和感受,而非知识和技能。美术馆开展的幼儿公共教育活动并不是为了传授幼儿每一方面的具体知识或者技能,而是增进幼儿对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的感知和了解,培养幼儿良好的艺术感受和体验。第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美术馆开展的幼儿公共教育活动在形式上有作品导览、艺术讲座、亲子活动、工作坊、舞蹈表演等,这些活动形式兼具动静结合、感官融合的特点,可以对幼儿的艺术感知产生明显的引导和强化效果。第三,活动场景多元开放。美术馆的幼儿公共教育活动是依托美术馆这一庞大的空间场地资源开展的。在活动中,美术馆会按照主题设计一系列的活动空间区域,供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地选择和参与。并且,在活动场景方面,美术馆会结合活动主题进行艺术性的设计,为幼儿创造沉浸式的活动场景,使幼儿能全身心地沉浸到活动中,实现身心的放心和艺术感受的升华。
《辞海》中将“文化”界定为:广义指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价值体系,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地方文化是各地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践过程中创造、沉淀和传承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九江市形成了以“德”为象征的书院文化,以“廉”为象征的周敦颐理学文化,以“忠”为象征的贤母文化,以“义”为象征的义门陈文化,以“仁”为象征的杏林文化。这种多元、包容的文化根基为九江市美术馆幼儿公共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资源支持。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将地方文化融入美术馆幼儿公共教育活动中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美术馆是城市的文化符号和公共教育平台。美术馆开展幼儿公共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借助美术馆的平台向幼儿展示城市的文化符号,使幼儿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城市文化的艺术魅力,增强其对城市的文化的感知、理解。将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地方文化融入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中,可以丰富幼儿公共教育活动的内容,使幼儿能在活动中接触到各种各样城市的文化符号、文化元素,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感知城市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例如,美术馆组织开展的“认识瑞昌剪纸”的主题活动中,为幼儿展示经过为期1个月的剪纸作品征集成果,这些剪纸作品向幼儿直观地展示了“瑞昌剪纸”这一地方性的文化内容,使该次幼儿公共教育活动的内容得到了丰富。
传播文化,是美术馆在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的重要职能。地方文化,是美术馆重点传播的文化内容,而幼儿是地方文化传播的对象之一。将地方文化融入美术馆幼儿公共教育活动之中,可以增进幼儿对所在地区文化的认识,使幼儿能较为系统性、针对性地了解地方文化的表现、内涵和意义,使幼儿逐步形成正确的地方文化认知。例如,九江市美术馆开展的“九江名人作品展”,通过为幼儿展示九江地区的陶渊明、黄庭坚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作品,使幼儿对本地区的文化名人有初步的了解,知道陶渊明、黄庭坚是从九江地区走出去的名人。
幼儿在文化艺术方面尚处于感受与欣赏阶段,其参与相关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取决于对活动本身趣味性的判断。美术馆只有开展幼儿感兴趣的公共教育活动,才能激发幼儿的广泛和深度参与,从而达到公共教育的目的。相较于那些文字、语言而言,美术馆通过绘画、书法、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搭配呈现的文化艺术内容,能丰富幼儿对公共教育活动趣味性的体验,使幼儿能更好地参与到相关教育活动中。而将地方文化融入美术馆开展的这些文化艺术活动中,可以进一步赋予活动更丰富、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情趣,使幼儿能以熟悉的眼光感受和欣赏文化艺术作品或者节目,使幼儿的公共教育活动体验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提升。比如,在一次雕塑展活动中,九江市美术馆除了为幼儿展示艺术家雕塑的九江地区的名人、标志性建筑与风景作品外,还为幼儿提供了相应的雕塑材料,使幼儿现场根据视频中展示的雕塑制作工艺模仿制作相应的雕塑作品,这样既拉近了幼儿与九江市的文化距离,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动手练习雕塑的机会,使孩子们在观赏、观察和练习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感受此次活动的乐趣,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公共教育活动体验,并赢得了陪同家长的好评。
地方文化融入美术馆幼儿公共教育活动,是将具有地域性的文化内容融入美术馆主导开展的幼儿公共教育活动之中,丰富活动的内容,增进幼儿对地方文化和公共教育活动的认识。结合九江市美术馆的活动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将地方文化融入美术馆幼儿公共教育活动的较为科学的策略。
地方文化融入美术馆幼儿公共教育活动的目的是借助地方文化丰富幼儿公共教育活动的内容,使幼儿能在活动中接触到更多地域性的文化元素,充实文化经历,深化文化思想。在地方文化挖掘与利用过程中,美术馆要牢牢把握幼儿文化认知这一核心,将“感兴趣、能看懂、能理解”作为基本原则进行地方文化的收集、整合和利用。
首先,收集整理地方文化资源。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将地方文化融入幼儿公共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是要有足够多的与幼儿文化认知能力、认知兴趣相匹配的地方文化资源,但这一条件的满足非易事。一方面,地方文化分布广且分散,美术馆地方文化资源收集整理的难度大,另一方面,并不是任何地方文化资源都适合在幼儿公共教育活动中应用,美术馆需要按照幼儿的认知情况进行严格筛选和科学加工,地方文化资源处理的难度高。在这样的情况下,美术馆就需要在平时的运营中收集整理适用于幼儿公共教育活动的地方文化资源,充实不同主题的幼儿公共教育活动开展。比如,九江市美术馆会每年组织人员到本市的社区、乡镇、农村等地区,与相关人员交流关于瑞昌剪纸、湖口草龙、全丰花灯、九江三声腔等地方文化艺术方面的内容,现场采集一些关于这些地方文化的图片、视频等内容,作为地方文化资源素材;同时,美术馆还与九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合作,积极利用九江地区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这一地方文化资源信息平台,了解大量地方文化的内容,为幼儿公共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庞大的资源库支持。
其次,联合多元主体筛选加工地方文化内容。地方文化内容需要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在公共教育活动中,才能真正吸引幼儿的关注和参与。仅凭美术馆有限的工作人员是难以完全巧妙地将地方文化融入幼儿公共教育活动中的,因此,美术馆需要联合诸如幼儿园、家长、其他文化组织或者个人进行协作性的地方文化内容筛选加工和公共教育活动策划,将这些主体所掌握的幼儿文化认知和兴趣爱好的信息吸收到活动中,提高地方文化融入美术馆幼儿公共教育活动中的效果。比如,九江市美术馆会经常联合幼儿园开展一些“萌娃走进九江美术馆”“遇见艺术,共研美育”等主题性的实践活动,在活动准备阶段,美术馆会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与幼儿园的教师对接,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文化认知和文化学习兴趣,共同设计出具有本市特色的文化展览、文化研学、文化实践活动,使公共教育活动中凸显了具有本市地域特色的文化内容,为幼儿提供了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的机会。
由于认知和经历等原因,多数幼儿在刚刚接触到地方文化时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陌生感和距离感。鉴于此,美术馆就需要借助相应的场景营造来降低幼儿在思想、认知方面的难度,使他们快速融入公共教育活动中,在活动中了解地方文化知识、感受地方文化内涵与魅力。而在场景营造方面,美术馆则要尽可能地选择沉浸式场景的方案,让幼儿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沉浸于主题活动中。
相较于游戏活动短暂的乐趣体验而言,以可视化、可触摸的作品呈现的活动成果对幼儿的影响会持续更长时间。例如,每当幼儿在家中看到自己在美术馆活动现场绘制的绘画作品时,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活动现场的经历和片段,这可以延续幼儿对地方文化内容的记忆和认识。因此,在将地方文化融入公共教育活动的实践中,美术馆除了向幼儿的大脑输入地方文化内容外,还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将自己在现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创作作品的方式输出出来,并将这些成果带回家,将地方文化从美术馆“带出去”。
美术馆除了借助地方文化元素为幼儿准备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外,还要把幼儿在活动中的经历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在活动结束后分享给每个幼儿还有他们的家长、教师,使这种快乐的经历能被记录下来。例如,美术馆可以将主题活动中采集到的照片、视频等内容制作成微视频,通过公众号、微博等方式分享出去,使充满地方文化的公共教育活动得以持续性地记录和保持下去。
地方文化的文化性和美术馆的文化传播性的契合,使得地方文化能融入美术馆的幼儿公共教育活动中,发挥美术馆在地方文化传播方面的积极效果。同时,将地方文化融入美术馆幼儿公共教育活动中,可以丰富幼儿公共教育活动内容,增进幼儿地方文化认知,优化幼儿公共教育活动体验。当然,地方文化融入美术馆幼儿公共教育活动之中并不是简单地将地方文化内容机械性地堆砌到活动的某个板块,而是将地方文化有机地融入活动中,丰富活动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在这方面,九江市美术馆的相关实践提供了三方面的可操作性方法,即以幼儿文化认知为导向,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元素;以沉浸式场景为依托,丰富地方文化内容体验;以成果输出为落脚点,将地方文化“带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