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及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下岗职工学历再教育及就业机制研究

2023-02-11 18:44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下岗职工生源学历

王 毅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75)

在当前教育背景及经济形势下,高职院校实施扩招,将生源范围扩大到包括下岗职工等群体。实施这一开创性举措,是我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是学习型社会理念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也是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至此,高职院校招生不再局限于普通高中,下岗职工同样有机会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这有利于完善我国人才发展体系,进一步强化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有助于下岗职工学历再教育与高质量就业,最终为各行业发展培育和输送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 高职扩招及经济转型的背景概述

2019年2月,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通道,完善招生入学、弹性学习及继续教育制度,畅通转换渠道。同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扩招100万人的计划,并将下岗职工等重点社会群体纳入高职生源结构当中来[1]。然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高职百万扩招的计划表述,来源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板块,而并非“教育工作”板块。由此可见,高职百万扩招计划的提出与实施指向稳定和扩大就业。换言之,我们更应从国家社会治理的角度去更加深入地认识与理解高职扩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新的转型期,继续进行深层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此一来,会不可避免地引发一定范围的失业现象。但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却面临着高级技工、熟练技工及新型人才的短缺问题。在整体就业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突出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扩招,以学历教育为抓手,可作为稳定与扩大就业、应对经济转型升级所需劳动力结构调整的政策工具[2]。当然,高职院校扩招以稳定与促进就业,不仅动因较强,而且极具可行性。总的来讲,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传统生源无法支持高职大扩招。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现连年扩招。自2019年提出百万扩招以来,截至2021年,高职院校三年累计扩招413.3万人。但与此同时,很多地方的高职院校招生面临困境,甚至成为普遍现象。在高考人数显著增加、适龄人口不断下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传统生源将越来越无法支持高职扩招的需要。

第二,非传统生源是重要的目标生源。伴随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传统产业的职工下岗。对此,为跟进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提升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下岗职工顺势成为高职扩招的预期生源群体之一,也成为重要的目标生源之一,国家给予了充分的政策及财力支持。

第三,大扩招也可倒逼职业教育转型。实施高职百万扩招计划,陡增的生源数量势必给高职院校带来巨大的招生压力。有些高职院校并不具备相应的承载能力,基本办学条件不足;有些高职院校缺乏有特色、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制约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些高职院校面对难以脱产学习且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下岗职工,办学内容及质量有待提升。百万扩招计划的逐步推进,势必倒逼高职院校转变发展定位及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向着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前进。

2 下岗职工约束性特征及就业困境

2.1 下岗职工约束性特征

准确剖析下岗职工的约束性特征,是掌握受教育群体的发展实际,进而有针对性地实施学历教育,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归纳起来,下岗职工约束性特征有三点,分别是年轻化、低学历化以及低技能化。

①年轻化。与20世纪末的下岗潮有所不同的是,当前的下岗职工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多为“80后”甚至“90后”。②低学历化。下岗职工多为初、高中学历,高学历缺失仍然是当前下岗职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③低技能化。下岗职工虽然有一定工作经历,或曾接受过专业化培训,已然具备一定的行业技能,但是仍缺乏高水平技术技能。

2.2 下岗职工再就业困境

由于存在年轻化、低学历化以及低技能化的约束性特征,使得下岗职工再就业面临着诸多困境。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只关注速度,更强调质量。其中,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导致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企业招聘更倾向于选聘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下岗职工往往并不具备竞争优势,或者只能胜任一些基础的低端岗位,很容易被淘汰或取代。由此,下岗职工具有接受高等教育,掌握新技术、高技能的主观愿望和现实需要,而入学高职院校成为下岗职工学历再教育的新渠道。在新时期百万扩招的背景下,可以说是为下岗职工学历与技能提升新建了一条“高速公路”,更加触手可及,更为切实可行[3]。

3 下岗职工学历再教育及就业机制

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及发展起点上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虽然说高职扩招的战略任务已取得初步的胜利,但如何实现有质量的扩招,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谓任重而道远。未来,高职扩招与经济转型均势不可挡,为了更好地释放扩招政策的正面效应,满足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要,贡献应有的力量及智慧,必须要切实做好下岗职工的学历再教育,不断构建与完善就业机制[4]。

3.1 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探寻人才培养新路径

高职百万扩招为下岗职工接受学历再教育创造了现实条件和良好机遇。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虽然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生源不足的问题,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在内部百万扩招及外部经济转型的共同作用下,高职生源更具多样性与复杂性,相应的人才培养便不能再如同以往那样按部就班地实施,必须要继续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积极探寻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当然,考虑到下岗职工不同于应届高中毕业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企业工作实践经历,经历了一定的技能训练,也具备了一定的岗位工作常识以及实操基础,如果再让他们像应届高中毕业生那样从基础学起,不仅脱离其学习及发展需求,也势必对整体教学成效造成影响。对此,要善于根据受教育群体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教学,让起点不同、目标有别以及出路各异的学生,都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学业,实现学历与技能的提升。

具体来讲,第一,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下功夫、做优化。由教务处联合扩招专业的相关领导及负责人等,共同就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题研讨,进而会同校党委、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实施充分论证以及统筹规划,优化顶层设计[5]。为更好地适应高职百万扩招下生源结构类型的多样化形势,更好地指导包括下岗职工在内的各类群体的学习及提升,应遵循“立德树人、分类培养、标准不降、动态调整”的原则,改革与完善专业、课程及实训标准等。

第二,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扎实推进“三教”改革。下岗职工的整体素养相对不足,高职院校在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实训教学资源平台,为下岗职工提供优质的学习条件,保障学员提升学历及技能的同时,也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全面推进“三全育人”以及课程思政工作,着力于下岗职工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教育与提升;加强研发更适合下岗职工的校本教材,为下岗职工的学习提供便利;引入企业技术骨干,深化教师改革。

第三,可以采用柔性管理与多样培育相结合的办法。正如上文所述,下岗职工属于扩招行列,而其成长背景、学习基础、年龄阶段、认知特点以及发展愿景等与普通高职院校在校生有很大的不同。对此,高职院校可推行学分银行制度,将下岗职工的工作年限、职业技能以及表彰奖励等按标准纳入学分银行。另外,也可以采用弹性学制,有些下岗职工不能完全脱产学习,为此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样化授课模式,线上制作专业精品课程,线下推行“送教上门”,以达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6]。

3.2 三位一体统筹兼顾,提供全程精心服务

在高职百万扩招及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下岗职工群体的再教育和再就业,既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应被保障的权益。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既要具有承载能力,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以适应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也要具有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其中,要构建涵盖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统筹兼顾的联动机制,提供全程精心优质的服务,以确保扩招“招得进、学得好、出得去”。

具体来讲,在招生层面,一方面,面向下岗职工群体充分宣传扩招政策。下岗职工群体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学历再教育全凭个人意愿,只有向他们充分宣传扩招政策,才能让真正有需要且符合条件的人员参与其中。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宣传,对于下岗职工原行业及专业相关或相近领域的扩招专业,可做特别推送,使其全方位了解扩招政策并结合自身实际做出相应选择。另一方面,针对下岗职工群体精准匹配扩招服务。下岗职工群体的想法较务实,如果政策及相关配套服务不明晰,会影响其就读积极性。对此,相关部门要多了解他们的需求,跟进与强化相关配套服务,提供惠民政策与优质服务。

在培养层面,要开展适合下岗职工群体的扩招专业。如果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与课程缺乏足够的竞争力,那么扩招政策就难以产生持久的影响力与吸引力。所以,高职院校要广泛且深入地开展调研,在进行专业设置时突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设置高水平专业并打造雄厚的师资力量用于下岗职工群体扩招。

在就业层面,要保障下岗职工群体毕业时能高质量就业。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因就业而起,也因就业而兴[7]。对此,要实现对下岗职工群体知识及能力的重塑和再造,使其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比如,依靠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计划,立足企业岗位实际和用人需求进行专项培育,向企业输送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促进高质量就业。

3.3 深化“1+X”证书制度,促进学历技能融合

下岗职工本身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是他们的优势。对于他们而言,在进入高职院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除了以此实现学历再教育、再提升,职业技能的拓展也很重要[8]。对此,高职院校可以深化“1+X”证书制度,鼓励下岗职工边学边考或者是以考代学,以此来强化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同时进一步拓展和提升下岗职工的职业技能。

具体来讲,围绕我国职业资格登记证书的五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对下岗职工进行系统化的技能素养训练,使其在通过学习提升学历的同时,能够获得相关行业的等级资格认证,如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及快递运营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组织下岗职工进行考核评定,通过考核颁发等级资格证书。在日常教学中,也应当联合相关企业及院校组织开展一些技能大赛活动,引领和促进下岗职工发展技能素养。

总的来讲,下岗职工具有学习一技之长的主观愿望和现实需要,而高职院校又有强烈的生源需求。二者相结合,既拓宽了下岗职工参加职业教育的渠道,基于学历再教育促进职业教育持续有效发展,又在极大程度上减缓了职业院校招生难、生源不足等问题。在高职扩招及经济转型背景下,要重新审视并切实做好下岗职工的学历再教育工作,不断构建与完善就业机制。

猜你喜欢
下岗职工生源学历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档案管理服务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作用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知识无力感
下岗职工人事档案管理研究
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 妥善安置下岗职工
研究生就业遭拒是因为学历太高吗?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