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浩,游诗蕾
(1.毕节试验区杂志社;2.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毕节 551700)
在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展的阶段,受到自然、地理、交通条件的限制,地处乌蒙深处的毕节着力推动“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主题试验区建设,以向外输出富余劳动力作为有效模式。脱贫后的毕节,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征程中建成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着力开发人力资源,充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满足外出劳动力回乡的就业需求,将释放在外的人口红利吸引回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就要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人力资源开发紧密结合发展,充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补齐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让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在建设“一区三高地、五个新毕节”①和实现毕节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迸发强大的生机活力。
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在毕节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充分是其短板;所以,要推动毕节现代化的发展,就要充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由毕节作为贵州人口大市的特点决定,它一方面是毕节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是毕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和必经之路。
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探索毕节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充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符合毕节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和需要。因为相对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言,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容纳劳动力多、就业和利润率高、便于发展等特点,②但它在毕节工业化或者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二是探索毕节试验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展的对策,以期弥补毕节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短板,推动毕节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毕节劳动密集型产业得不到充分发展,人口红利就不能在当地完全释放,人力资源优势就彰显不出来。它将直接影响毕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间接影响贵州乃至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因为在工业化进程中,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展由三方面的因素决定,即在工业化初期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为主,如农业、轻纺工业等;中期以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为主,如钢铁、电力、化工和机械等;后期则转向发展技术、信息、知识密集型产业。③为此,如果毕节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起来,相应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就很难起步,即使通过产业外获得融资,也很难获得进一步发展,因为它会向相关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在区域集聚,达不到发展毕节经济的目的④。所以,只有补齐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展的短板,将毕节200多万在外务工人员释放的人口红利引回释放,增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才能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建设。
2018年7月18日,毕节试验区建区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⑤。至此,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就成为毕节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要求之一。它以“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为主要抓手,已成为毕节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三大主题”,成为毕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在“三大主题”中,无论是“绿色发展”,还是“体制机制创新”,都需要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基础来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将人的潜能激发出来,促进毕节市“绿色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展,使毕节市的人口红利在当地充分释放出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建设。
当前,毕节现代化发展处于工业化前期与中期衔接的阶段,短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充分发展。因为毕节的工业既有工业化中期的煤电、化工等资金密集型产业,又有工业化初期的资源采掘、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两者虽没有形成产业链,但轻工纺织、旅游、白酒、包材、煤电、化工等产业发展却具备良好的基础。
轻工纺织业,主要指纺织、化纤、服装、鞋帽、箱包、玩具及其相关产业。这一产业虽在毕节推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获得初步发展,但仍然处于不成规模的起步阶段,属于两头在外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分布在七星关、威宁、赫章、黔西、纳雍等县(市、区)。截至2021年,全市轻纺企业共计72户、规上企业24 户、规下企业48 户,解决带动就业约2 万人;规上轻纺企业完成年度产值12.96 亿元、同比增长10.8%,完成年度税收1421万元、同比增长3.2%。⑥此外,还取得两方面成效,一是有序推进七星关区、黔西市、纳雍县的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二是引进培育的个别企业已逐步成为市内骨干企业,在带动就业、贡献产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毕节市煤电、化工产业发展的主要基础是丰富的水力和煤矿资源,以向外输出产品为主,产业链尚未向下延伸。
1.煤电、化工产业的发展
毕节电力产业包含水电和煤电两方面,水电以乌江流域的梯级开发为主,已基本开发完毕;煤电发展布局已基本完成,建成投产的企业有大方、黔西、金沙、纳雍、织金等地的发电厂,在建的有威赫发电厂。化工产业发展以煤化工为主,建成投产的有黔希化工产业园,在建的有中石化织金聚乙醇酸(PGA)项目;还有贵州锦江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以餐厨垃圾、废弃动植物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的化工企业,产品出口欧盟国家。截至2021年,全市规上化工企业10家,完成产值21.66亿元。[2]
2.煤电化工配套服务业的发展
这里的煤电化工配套服务业的是指为毕节煤电化工产业服务的产业,在毕节多以外包的形式独立发展;多数以服务煤电化工产业的生产生活为主,属简单、低端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距离提供复杂、高端、甚至是引领行业发展而配套的高端服务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毕节旅游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得到长足发展,取得不俗的成绩。“百里杜鹃景区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织金平远古镇成为全省旅游新地标,织金洞、九洞天、韭菜坪景区美誉度日益提升,全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快速增长。”①近两年,县域旅游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大方上榜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榜,织金入围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榜。截至2021年,创建了织金洞国家5A 级景区,建成了九洞天、阿西里西·二台坡等12个4A 级景区,新增了金沙安底温泉、威宁百草坪等11 个3A 级景区;建成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2 个和14 个、乡村旅游标准化单位和经营户459 个,其中甲级乡村旅游村寨2 个、精品级客栈1 个⑦,有效增强了毕节旅游产业充分发展的活力,为“‘十四五’时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3],也为我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了充分发展的前提条件。
酿酒在毕节源远流长,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流传千年至今的彝族咂酒就是活的见证,遗憾的是发展至今仍然没有产业化和市场化,但它并不代表毕节白酒产业发展的情况。
1.白酒产业的发展
曾经,“毕节地处国酒茅台保护区赤水河流域上游,拥有优良的水质和多样性的微生物种群等自然优势,毕节地区所产的白酒在贵州省曾经享有很高的声誉,拥有毕节大曲、大方方酒、赫章夜郎古酒等品牌”[4]。但在今天,回沙酒、毕节大曲、方酒、夜郎古酒等曾经颇具潜力的品牌踪迹难觅,除金沙回沙酒有点声誉外,其他品牌的声誉已经所剩无几。截至2021年,全市获得生产许可的白酒生产企业21家,设计产能49095千升;其中,规上企业4户,设计产能3.9万千升,完成产量1.74万千升,增长21%;实现产值39.34亿元,增长138.24%;上缴税收9.28亿元,销售收入约66.8亿元,增长105%。⑧
2.包材产业的发展
金沙县纳入贵州省优质酱香型白酒产区重点规划布局⑨落实后,有效促进了该县包材产业的集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导致其规划园区厂房供不应求,使该园区的发展实现了招商向选商的转变。2019年,金沙产业园区仅3家包材生产企业,2020年入驻8家;2021年引进49个项目、入驻13家,规上工业产值185.5 亿元、工业增加值85.49 亿元,完成工业投资76.93 亿元、增速16.9%。2022年新入驻3家,1-6月包材生产企业申报应税销售收入2.05亿元,从业人员1548人,实现税收约600万元。金沙县包材产业集聚发展雏形虽已显现,但还需加强白酒产业发展带动的力度,引导包材产业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
从毕节的资源禀赋看,拥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诸多优势。丰富的煤炭资源使毕节具备形成煤电、化工、化纤、织造、纺织及其产品设计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发展优势。特殊的山川地貌、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使毕节具备发展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独特自然气候条件、风物使毕节具备酿酒、包材等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如果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得到充分发展,就能吸引毕节200多万在外劳动力回乡就业,将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人口红利在当地充分释放,有效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毕节轻工纺织业的发展虽在近年取得较大成绩,但从长远、持续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物流成本过高、前端产业链缺失两个方面。
1.高昂物流成本对冲了轻工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优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市场和原料在外,毕节轻工产业发展的物流成本奇高,对冲了人力资源和市场的优势。通过调研,毕节发展成型的服装、箱包、鞋帽等产业属于来料加工企业。高物流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对冲了毕节的人力资源和用电的优势后,企业的利润就只有政策红利。那政策红利丧失后,此类企业还会在毕节继续发展吗?就目前的现状而言,这种基础不牢、根基不稳、竞争力弱的发展模式显然不可持续。其原因是毕节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区位因素抬高物流成本,进而抬升企业经营成本,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其在毕节的发展难以为继。
2.前端产业链缺失
毕节轻工纺织业发展的原料之所以在外,是因为当地没有其产业链前端的化纤、织造等产业供应原料。虽然毕节煤化工产业有所发展,但却没有向化纤、织造产业延伸,向轻工纺织业的发展提供原料。毕节试验区曾提出将煤炭“吃干榨净”的产业链发展思路,规避资源枯竭的发展陷阱。但发展至今,“煤电→化工→化纤→织造、印染→纺织品设计、加工”(以下称“煤电→纺织产业链”)的完整产业链仍然不成形,还是以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煤电和煤化工产业为主要产业。化纤、织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缺失,使毕节轻工纺织业发展的原料只能靠外输入,高昂的物流成本自然就削弱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如果能补齐中端的化纤、织造、印染产业,那么毕节的工业体系发展就会较为完备而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毕节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加快、现代化进程就会跑出加速度。
化纤、织造等轻工纺织业的前端产业在毕节“煤电→纺织产业链”布局中举足轻重,它是除了煤电、化工两类资金密集型产业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煤电→纺织产业链”起点端产业为煤矿开采,结尾端产业为服装设计、制衣、鞋帽等,中端的化纤、织造等产业还没在毕节落地。毕节要充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就要补齐产业链中端的化纤、织造等产业。因为毕节以煤矿开采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属资金劳动密集型,当地资源开采后产生收益的大部分属于投资者。此类外来的投资者获取投资收益后的再投资多数没有留在本地,留下的只有税收和当地人的务工收入,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所以,这种引入的投资收益持续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有限。它既是毕节充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当着力思考的重点,又是毕节试验区现代化进程中应该着力思考的发展方向,因为它与毕节发展高端服务业息息相关,会直接影响贵州数字经济发展的布局。
旅游作为一种富民产业,归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原因是其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提供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就业岗位。在毕节推动“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建设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历史进程中,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在旅游观光发展阶段,毕节取得不错的成绩,景区开发、建设等可圈可点、有目共睹;但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阶段,除了织金洞、百里杜鹃等少数景区能够正常发展之外,能够与此媲美的屈指可数,这就是旅游产业没有充分发展导致的结果,体现在文化引领不够、协调联动不足、文旅产品开发乏力和创意不够方面。
1.景区文化引领不够
百里杜鹃、织金洞、韭菜坪、九洞天等景区,放眼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自然景观,但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阶段,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文化引领不够是一个主要原因。考察毕节各景区历史文化脉络,并非没有积淀,而是缺乏挖掘整理,使景区的发展缺少文化引领。究其原因是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和当地历史文化紧密结合,没有为其发展寻根找魂、系统归纳整理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形成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在构建全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百里杜鹃虽成功创建了全域旅游示范区,但与文化的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文化灵魂的塑造和引领,契合游客深度体验的项目打造不够,文化与景区深度融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毕节旅游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
2.景区之间协调联动发展不足
其表现在毕节点状分布的景区⑩之间通行时间过长,协调联动发展不够。点状分布导致景区之间联系不紧密、没有抱团,使彼此之间协调联动、抱团发展的信心和动力不足,导致难以打造出吸引游客过夜的体验性项目。这是旅游产业发展不充分、带动就业不理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不明显的体现。
3.文旅产品开发缺乏动力、创意不够
毕节市民族、民间手工艺产品漆器、蜡染、苗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本具备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因生产成本过高、文化品牌塑造乏力而在高端市场丧失优势,失去再生产和传承的动力,难以与旅游产业发展融为一体、形成联动发展格局。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旅产业的发展没有充分融合,难以形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独具非遗特色的文创产品。二是推动旅游文创产品开发的动力不足、创意不够,没有形成开发和创意的良性机制,推出的旅游文创产品种类不丰富,不能很好覆盖低、中、高端市场。三是旅游市场提供的旅游文创产品数量较少,游客选择的空间不大,难以适应游客的需求,经济效益的提高不明显,进而导致文创产品开发缺乏动力、创意丧失信心。
没有形成集群发展效应是白酒和包材产业发展不充分的体现。毕节白酒产业虽然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但其发展一直不充分,总体呈现无序分散的小作坊发展形态,以市内自给自足为市场导向;始终没有形成强大发展合力,影响市外酒类市场的发展;始终没有形成集群发展的态势,带动包材产业集群的发展。
第一,毕节包材产业的发展主要依托白酒产业的带动。在毕节产业布局中,向资金、技术密集型靠近的白酒产业依然需要劳动力的参与,因其人工生产环节不可替代。白酒企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虽然没有包材产业多,但它在毕节却可带动包材产业的发展,为包材产业的发展提供市场。这便是金沙县包材产业近几年颇有成效发展的脉络,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该县白酒和酱醋两大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的市场需求,二是该县被纳入贵州省优质酱酒产区重点规划布局的推动。
第二,包材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2021年6月后,在全国酱酒市场走低的大情况下,金沙县“老供应商国马、双禧却未中标2022年金沙窖酒约4.5亿元的包材采购”⑤,足以说明该县处于起步阶段的包材企业实力与外界存在不小的差距,有待更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的发展要获得提升,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要寻找市场、活下去,才能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第三,白酒产业没有充分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发挥不好。回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毕节的回沙酒、方酒、毕节大曲、林酒等都曾风靡一时;1990年,方酒获国家首届轻工博览会铜奖;⑪北方的白酒市场,毕节大曲曾经备受追捧、供不应求……但今天,颇具规模的只有金沙县的回沙酒、古酒、春秋等酒企;毕节大曲虽有所发展,却辉煌不再;方酒、林酒等曾经盛极一时的品牌则踪迹难觅……除了金沙县的酿酒业有所发展外,其他县(区、市)的酿酒业发展都不尽人意,只有散布乡间的3315家白酒小作坊⑫。为何如此?原因如下。
一是缺乏产业发展规划的引领。《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产区保护规划》《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聚集发展规划》将金沙产区同步纳入规划范围后,市级层面没有编制相应的产业发展规划,引导金沙产区结合自身承载能力谋划产业发展。长远来看,这对金沙产区产能释放和集聚发展不利,因为金沙县的产业承载和集聚能力有限。
二是品牌培育缺乏连续性。市内其他消失的白酒品牌就不谈了,仅就金沙回沙酒而言,正当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节节攀升、走向全国时,却突然换了“摘要”这个不知名的品牌,市内专卖店一夜更名,金沙回沙酒无处寻,丧失了曾经的拥趸者。要知道,这样的品牌更替,是一种重新培育的过程,成功与否都是未知数。“金沙回沙”品牌的培育就这样被中断,至今元气大伤。
三是宣传推广不够。我市虽然组织企业参加了黔酒中国行、糖酒会以及各类展会,宣传和推介金沙酱香白酒,但宣传推广的力度和广度都不够。如,茅台、五粮液、梦之蓝等均在央视、地方卫视进行宣传推广,但我市仅摘要品牌在央视作了宣传推广。
四是市场拓展不足。毕节生产的白酒省内市场份额少,主要份额被茅台、习酒、国台等挤占;国内虽进入山东、广东、云南等六省区市场,但市场份额占有极少,国际市场的拓展几乎一片空白。原因在于营销渠道建设滞后、有推广能力的营销团队尚未建立、品牌宣传力度不够。
五是人才支撑不足。我市有生产许可证的21家白酒企业都没有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仍沿用传统酿造工艺;都没有国家级的品酒师、酿酒师、勾调师等,仅金沙窖酒有为数不多的勾调师和品酒师,与茅台、国台等酒企相差甚远。⑫
综上所述,毕节市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无外乎物流、产业结构、服务业体系、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不足。随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求的提高,毕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如果这些不足解决不好,毕节的人力资源优势就不能充分彰显,人口红利就不能在本地得到充分释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就会被削弱。本文对此提出的建议仅作引玉之砖。
随着国家“推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激发制造业释放服务需求带动物流业效率提升、效益增加,促进物流业以专业服务助力制造业价值链攀升”[6];有效融入价值链、嵌入产业链,实现产业链、供应链整体价值提升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为此,在推动轻工产业充分发展的过程中,毕节市煤电产业链延长发展和现代物流体系的构建就需要同步推进。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展,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外出劳动力回乡就业,在当地充分释放人口红利,将毕节试验区的人力资源优势发挥出来。
第一,补齐“煤电→纺织产业链”中间端产业。将煤电、化工产业向化纤、织造、印染纺织等产业延长,补齐纺织、服装、鞋帽、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来料加工的短板,切实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展。因为毕节“煤电→纺织产业链”没有中间端的化纤、织造、印染等产业,除了直接导致服装、玩具等产业依靠来料加工之外,还导致毕节养蚕业不能向丝绸织造等深加工方向发展。如果补齐化纤、印染等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就能解决纺织加工没有原料的问题,补齐纺织、服装等产业发展的短板,降低轻纺工业发展的成本;就能满足养蚕业向丝绸织造等深加工方向发展的需求,拓展巩固作为脱贫攻坚成果的养蚕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养蚕业的发展壮大和乡村振兴。
第二,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动大进大出运输体系的建设,切实降低物流成本,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充分发展降本增效。现代物流是“支撑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的基础性产业,是优化产业组织与提升产业价值的战略性产业,也是引导产业布局和业态创新的先导性产业”[7];还是“联系生产和消费、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在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中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作用和带动性作用……日益成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7]。这就要求毕节全方位、多角度思考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蓝图,要求加快发展冷链物流,统筹物流枢纽设施、骨干线路、区域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节点建设,完善国家物流枢纽基地设施条件,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等,推动大进大出运输体系的建设,彻底降低毕节的物流成本,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输入新鲜的血液。
第三,构建现代物流产业新模式,推动物流产业深嵌“煤电→纺织产业链”,充分发展毕节劳动密集型产业。物流成本高是毕节物流产业没有充分发展的体现,也是现代物流体系没有建立的标志,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充分发展的特征。要改变传统物流产业成本过高的的现状,就要推动毕节现代物流产业深嵌“煤电→纺织产业链”,就要在补齐“煤电→纺织产业链”的过程中植入物流产业,带动物流业效率提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两者价值的提升;以此增强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展的能力,形成更多的劳动密集型岗位以供在外务工的人员回乡就业,完全将人口红利释放在当地,助力毕节市高质量发展。
毕节作为全省人口大市、资源大区,有条件、有基础构建“煤电→纺织产业链”完整产业体系,规避资源枯竭的发展陷阱。资源枯竭发展模式的根源是以产业外融资发展为基础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成为区域外经济发展嫁衣的产业发展规律⑬的作俑。根据该规律,资源富集区在推进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如果缺乏统筹推进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的系统思维,只注重资源采掘、电力、化工等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不注重发展与其配套、延伸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会使其发展的部分成果成为域外相应产业发展的嫁衣,耗尽区域内的资源后就会导致其相应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充分而陷入不可持续的窠臼。基于此,毕节市委三次党代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毕节将推进煤炭等资源深加工,围绕煤制乙二醇、聚乙醇酸等补链强链,建成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1]这里的“补链”应该是补齐化纤、织造产业链,因为它是由煤电和化工产业延伸出来的产业链;所以,只有“补链”、才能“强链”,进而增强毕节“煤电→纺织产业链”发展的动力,为毕节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展拓展空间,具体分三步如下。
第一,编制详细产业发展可行性规划。上兵伐谋,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可行性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托“煤电→纺织产业链”发展思路,需要结合毕节市内目前只有两端没有中间产业发展的情况,有正向和逆向两种编制方式。正向为“煤电→纺织产业链”,就是根据已投产或建设中的煤化工产业产品类型编制化纤产业发展规划,以此配套编制下游相应纺织加工产业发展规划。逆向为“纺织品加工→煤电产业链”,就是根据下游已投产的纺织品加工需求原料的类型,编制相应的化纤产业发展规划,以此配套编制相应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第二,加大针对所延长产业链招商引资的力度。详细的产业发展可行性规划编制完毕后的任务就是采取多种形式招商引资。于正向规划的招商而言,起点端的煤化工企业可能是愿意投资的最佳选择。因为笔者在已投产的贵州锦江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调研时,负责生产运营的总工坦言,只要解决他们交通、手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每年做出千亿以上的产值是很容易的事情。尽管招商的方法可以灵活多变、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招大引强始终要作为逆向规划招商的主体。
第三,择机推动全产业链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争取进入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布局。“煤电→纺织产业链”一旦形成、发展壮大,配套服务业必须跟进,发展成熟了就择机推动向高端服务业转型,服务整个产业链的每一个生产领域。因为低端服务业发展迭代之后,都会向高端服务业发展,争取进入产业发展生态链顶端;这样,毕节就可以向前一步,争取高端服务业进入贵州数字经济发展的布局就顺理成章。
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旅游产业,就是发展为游客服务的产业,其本质还是服务业。但它非传统服务业,是融“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在推动毕节市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构建这一体系至关重要,因为它的发展同旅游产业发展荣辱与共,始终贯穿旅游产业发展兴衰成败的过程,是毕节文旅深度融合、充分发展的内在要求。另外,构建文旅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不但能推动毕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而且能推动毕节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当地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毕节现代服务业体系的构建可从挖掘景区景点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景区景点之间协调联动开发的力度,加大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创新力度的三方面思考。
第一,挖掘景区历史文化资源,为其长远发展寻根找魂,奠定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引领的旅游没有灵魂,也没有长远发展的根基。挖掘景区历史文化资源的目的,是为长远发展寻根找魂。所以,要通过“挖掘”和“寻找”的过程,为毕节试验区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服务。
第二,加强景区之间协调联动开发的力度,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毕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毕节各景区之间的协调联动要着眼市内旅游产业发展的全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旅发〔2015〕182号)精神创建市域“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创建过程中要注重全市旅游产业业态的链接和打造,使毕节点状分布的景区聚能成为一体、散能各霸一方、动而全程皆景;要充分发展毕节旅游产业及其配套的服务业,使百里杜鹃、织金洞、韭菜坪、九洞天等世界独一无二的景区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切实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加大文旅产品开发、创新的力度。毕节旅游市场提供的文旅产品种类单一、数量不丰,可供游客选择的种类有限。这就是要求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创新力度的主要原因。其目的是丰富旅游产品市场的供给,扩大游客购物选择空间,增强旅游体验等。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整合国家、省、市、县文产以及大众创业创新等相关的政策、资金,出台相关奖补措施,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创业创新中来,切实推动文旅产品的创业创新工作;就需要挖掘景区历史文化资源,整合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历史文化元素,为文旅产品的创新开发提供源头活水,助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就需要实施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人才选拔培养计划,建设各类文创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园等,引导文创人才将创意变成就业机会和创业资本,充分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随着“2021年下半年酱酒市场的持续走低”⑭,以包材产业为主打的金沙县产业园区,是毕节为数不多的以商招商发展至选商运营较为成功的园区。要使其继续发展壮大,就要着眼全市产业发展全局,结合毕节酿酒的传统优势,促进白酒产业充分发展并形成集群效应,为已经具备集群发展雏形的包材产业提供市场,使其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发展,形成推动其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就要充分发展毕节白酒产业、形成集群效应;就要先探讨其发展机遇,再探索其发展建议。
1.毕节市白酒产业发展的机遇有三方面
一是在我国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和消费升级叠加的双重政策背景下,白酒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资源整合加快,产区化、国际化、高端化趋势加速,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逐步奢侈品化,即将给次高端白酒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就毕节酱酒产区和酿酒业积淀的基础情况而言,打造出次高端白酒品牌应该没有多大阻碍。二是从白酒香型看,酱香白酒逐渐成为市场新宠,以不到全国10%的产量,实现超40%的利润,恰好填补次高端白酒市场的空白。三是贵州已将金沙纳入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规划产区。这些政策和机遇的叠加为毕节酱香白酒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
2.毕节市白酒产业发展的四条建议
一是规划引领,推动白酒产业并形成集群发展效应,带动包材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毕节白酒酿造的悠久历史和金沙产区纳入《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产区保护规划》《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聚集发展规划》等情况,编制毕节市白酒产业发展规划,将大方县、七星关区、黔西市等原有的酒类品牌推拓展纳入,共享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产区的公共品牌,有效扩张金沙产区影响力,带动毕节白酒产业充分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二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持续培育白酒品牌,有效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推动酒企品牌增值、发展壮大。俗语云: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今天却变成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原因是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需要不断地培育和拓展。所以,毕节白酒产业的发展,除了做好产品之外,还要进行市场拓展,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持续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凝聚力吸引消费者,助推产业的发展壮大。
三是立足毕节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如果毕节生产的白酒在当地都没有市场、没有消费者,那么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走出去拓展市场就极为艰难。所以,立足毕节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是毕节酒企走出去的底气和勇气,否则,积极拓展就无处可去。只有这样,毕节的白酒产业才能在省内与茅台、习酒、国台一决高下,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才能进入国内市场,打开局面;才能汇入国际市场,填补空白。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建立坚实的营销渠道,建立坚强有力的营销团队。
四是大力挖掘、培养和引进支撑白酒产业发展的人才。要充分发展毕节白酒产业,就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专业人才除了引进之外,可以面向民间的酿酒小作坊挖掘酿酒师傅,辅之专业培训使其成为专业人才,还可以依托市内具有生产许可证的21家白酒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当然,也可以依托知名酿酒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高校培养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千方百计增加国家级的品酒师、酿酒师、勾调师等人才储备。
就当前毕节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情况看,要推动其充分发展,首当其冲的任务是补齐煤电化工产业链,即补齐“煤电→纺织产业链”的中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织造、印染等产业,既延伸了煤电化工产业链,又解决了服装、鞋帽、玩具等产业发展所需的原料,还可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桑蚕种养产业,使其从粗加工传向精深加工发展。这一完整产业链形成后,市场就会推动相关的产业向毕节集聚,形成集群发展的格局,进而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展,为高端服务业奠定发展的基础,推动毕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迭代升级发展,将会有效加快毕节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
构建毕节现代物流和服务业体系既是充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需要,也是补全“煤电→纺织产业链”的需要,又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和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需要,还是推动毕节白酒包材产业充分发展的需要。只要这些产业得到充分发展,毕节的人力资源优势就会被完全激发出来,人口红利就会完全在当地释放,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毕节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使毕节在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迎头赶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毕节示范区的贡献。
注释:
①吴强:《牢记嘱托担使命、感恩奋进再出发,为把毕节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而不懈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毕节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1年12月14日。
②原文:劳动密集型产业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相比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单位固定资产容纳劳动力多,资金就业率高,利润率高、耗能少、容易扩大,便于发展等特点;刘振坤:《谈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1986年第6期。
③原文:在工业化初期,各国多发展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农业和轻纺工业;在工业化中期,多以发展资金或资本密集型的钢铁、电力、化工和机械等基础工业为主;在工业化后期,多以发展技术、信息、网络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参见周勇:《论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11期。
④原文:没有区域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关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很难起步,即使通过产业外融资,从外部投入巨资,资本密集型产业也很难获得进一步发展。因为即使对于已经存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不同地区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也会有向相关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在区域集中的趋势,从而使本地区的投资为外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嫁衣裳,达不到发展本区域经济的目的。参见周勇:《论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11期。
⑤2018年7月18日毕节试验区建立30周年大会宣读的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的批示。
⑥参见市绿色轻纺产业发展团队:《2021年毕节市轻纺工业产业发展报告》,资料提供:毕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1年8月。
⑦数据来源:毕节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毕节调查队《毕节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4。
⑧参见毕节市优质烟酒产业发展团队:《2021年毕节市优质烟酒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3月。
⑨原文:以赤水河流域产业带为核心,重点规划布局仁怀、习水、金沙等优质酱香型白酒产区。贵州省发改委:《贵州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⑩点状分布的景区:指毕节市内百里杜鹃、织金洞、九洞天、韭菜坪等世界独一无二的景区之间的距离太远、不能互相呼应,且多数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河谷之中的状态;进而导致彼此之间通行时间过长,难以形成一个整体、联动发展的格局。
⑪原文:大方县窖酒厂生产的老牌名酒‘方酒’……首届全国轻工博览会上荣获铜牌奖,展评期间,中南海生活处订购了方酒20吨。熊益强:《方酒进入中南海》《贵州日报》1991.2.25。
⑫参见毕节市优质烟酒产业发展团队:《2021年毕节市优质烟酒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3月。
⑬产业外融资发展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成为区域外经济发展嫁衣的产业发展规律有三,一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基础,还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配套服务,但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为资本密集型产业提供了技术实施基础;二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有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而转移,有靠近和向劳动密集型产业区域集中的趋势;三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次序和程度各不相同。参见《论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
⑭参见金沙县酒产办:《金沙县包材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报告资料提供:金沙县工业园区,202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