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初二A3 班 袁钰涵
夏日的夜晚,我在窗边赏月。月光皎洁清澈,仿佛一汪流动的泉,渐渐地,渐渐地流入了我的心间。
我想起了我和我的“月亮”——我的曾祖母的故事。
曾祖母的家在宝鸡市的一条小巷子里,巷子很老,入口处的石板上已经爬满了青苔,踩上去滑滑的;小卖铺的铁招牌也已经生了锈,旧时光仿佛在这里凝固。
继续往小巷子里面走,第五户便是我曾祖母的家——那是一幢二层的小楼,小楼已经很老了,老到显现出一种陈旧的肮脏,墙面上也长满了藤蔓,这使得小楼看上去又蓬勃了起来。我的曾祖母平素很爱干净,她总试图把多余的藤蔓剪掉,可却不成。于是她便在小楼的阳台上种下一盆又一盆的茉莉花,在柔嫩的枝条上,茉莉花从重叠的绿叶中露出娇羞的脸庞,雪白的花瓣在风中微微颤抖,散发出清新的香气,与那藤蔓很相衬。家里也被曾祖母收拾得十分整洁,床单一尘不染,书本摆放得井井有序。
小时候,我是曾祖母家的常客。白天,我在那些青石板上蹦来蹦去,或是清点那藤蔓的数目。晚上,我便在那几盆茉莉花前赏月。月华如水,月影似霜,月盘或阴或晴,或圆或缺,总显现出各异的形态来。这使我很敬佩它,我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
夜晚,我和曾祖母躺在床上,夏夜很燥热,蚊蝇又多,她便用蒲扇轻轻慢慢地摇着。我心里总想着月亮,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曾祖母便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故事听完了,我又继续追问她:“太婆婆,太婆婆,为什么嫦娥有自己的月亮,而我没有?”她摸着我的手,回答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月亮,囡囡也有。”我又十分好奇:“嫦娥的月亮在天上,那我的月亮在哪里?”曾祖母无言,我便开始了自己的推理:“月亮是白白的,曾祖母养的茉莉也是白白的。月亮看上去很干净,曾祖母也很爱干净。所以,您就是我的月亮,对不对?”曾祖母微笑着点了点头:“对,我的囡囡真聪明,快去睡觉吧!明天一早,你的‘月亮’带你去买糖糕。”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心想自己拥有了世界上最伟大、最厉害的东西,便喜滋滋地睡着了。
后来因为要开学的缘故,我和父母便离开了宝鸡,去往西安了。我在曾祖母家只住了两个月之久。
离别的那天是个雨夜,她撑着伞站在细细的雨丝中,银白的头发朦朦胧胧,像月光一样。我那时还不懂什么是分别,只学着父母摇手,说“再见”。她冲我笑了笑,又指了指天上的月亮:“要是想我了,就看看天上的月亮,别忘了,我可是你专属的‘月亮’啊!”说罢,她转身回去,佝偻的身影在雨中渐渐模糊了。
后来,我便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旅,进入了小学,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但我的“月亮”仍在我心中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
在小学的第五节语文课,我们便学习了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读着读着,我想起了自己的“月亮”,她现在怎么样了?身体还好吗?楼上的茉莉花还依旧盛开着吗?我的故乡呢?我的故乡还好吗?门前的青苔还在吗?
我向窗外看去,蔚蓝的天空上挂着一轮红日,月亮还没出来。我又转头去看那首《静夜思》,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随后的几年里,我渐渐地将我的“月亮”忘却了,取而代之的是《古朗月行》中端庄无暇的月,《水调歌头》中飘逸却思愁的月,以及无数藏在典籍中的月,阴晴圆缺,照了今人,送了古人;而我的“月亮”,那么渺小,小得只温暖了我一个人。
在我读四年级时,一天晚上,夜空前的黑。月亮没有升起来,听大人说,这是月食现象。我想,月亮可能是疲倦了,兀自从天空上掉下来。它夜夜在那里照耀着,也该休息了。我又想起了我的“月亮”。
第二天正好是周末,妈妈便开车带我回了曾祖母家。一进房子,我就看见我的“月亮”坐在床上,她的双眼因为疾病而变得浑浊,布满老茧的双手上,爬满了一块又一块的老年斑。她头上的银发也失去了光泽,不再像月光那样温暖,而是像雪一样惨白!家里也不像原来那样干净了,被褥凌乱地堆在床上,地上、书架上布满灰尘,几盆茉莉也枯萎了,花边变得枯黄、卷曲。门口的小卖铺已经关门了,唯有青苔依旧。
我的“月亮”老了,我的茉莉老了,我的故乡也老了。
想到这些,我趴在曾祖母身上呜咽起来。她用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涵涵怎么哭了,不哭,不哭,你的‘月亮’一直都在。”
可我已经长大了,我知道曾祖母口中的“我是你的月亮”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童话。可在她心中,我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总需要以童话来维持我充满月光的童年。
“不哭,不哭,你的‘月亮’在这儿呢。”她想用衣袖擦干我的眼泪,可怎么也擦不到,她的确是老了。
在我读五年级的时候,我的“月亮”走了。
我竟没有感到太多的悲伤,曾祖母活到了九十多岁,也算是长寿了;她走的时候没遭什么罪,也算是一种宽慰吧!
那天晚上的月亮是上弦月,一半阴,一半晴。阴的那面已经走了,阳的那面在我心里。
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在,今晚的月亮真美。我抱起正在一旁舔毛的小猫“茉茉”,拉开窗帘,今晚又是个满月呢!
如水的月光倾泻而下,包围了我。我的“月亮”的确没有骗我:月亮始终都在。人生的路也还长着呢,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