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典,王丽娟,刘小金,吴卫红
上饶市人民医院,江西 上饶 334000
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病早期,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导致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的情况。有研究指出,维生素D 能够对T 淋巴细胞产生影响,进而起到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同时维生素D 水平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骼疾病、肥胖以及慢性肾脏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1-2]。对慢性肾脏病而言,维生素D、炎症因子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死亡之间有密切关系[3-4]。本次研究对慢性肾脏病严重程度与维生素D 水平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将2019 年6 月至2022 年12 月期间上饶市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82 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对其分组,其中,50 例慢性肾脏病3~4 期为L 组,男27 例,女23例,年龄范围40~77 岁,年龄(58.45±5.88)岁;32 例慢性肾脏病5 期为D 组,男18 例,女14 例,年龄范围41~78,年龄(58.45±6.02)岁;并选取同期14 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8 名,女6 名。
纳入标准:(1)经检查证实为慢性肾脏病3~5期;(2)本研究获得上饶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3)近期未采用过糖皮质激素治疗。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疾病者;(2)有手术、创伤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者;(3)有免疫性疾病者;(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 mL,经过离心处理后,将血清标本放置到-70 ℃的冰箱内冷藏待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对血清维生素D 水平与炎症因子的表达进行检测,检测步骤严格按照酶联免疫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与此同时,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如性别、年龄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血钙、血红蛋白、血磷等)。
(1)维生素D 水平,25 羟维生素D[25(OH)D]水平≤15 μg/L 为维生素D 缺乏;25(OH)D水平为16~30 μg/L 为维生素D 不足;25(OH)D 水平>30 μg/L 为维生素充足。(2)炎症因子水平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以及白介素-8(IL-8)水平等。(3)维生素D 水平和炎症因子水平与慢性肾脏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使用SPSS 24.0 软件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用描述,多组间用F 检验。用Logistic 多元回归方程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用Spearman 直线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L 组的25(OH)D 水平(8.49±0.56)μg/L 低于D 组(11.35±1.27)μg/L(P<0.001);L 组 与D 组 的25(OH)D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5.24±4.25)μg/L(P<0.05),三组比较,F=1 241.95,P<0.001。
L 组的TNF-α、IL-6、hs-CRP 以及IL-8 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低于D 组(P<0.05);L 组与D 组的TNF-α、IL-6、hs-CRP 以及IL-8 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炎症因子表达水平()
用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维生素D 水平和炎症反应水平与慢性肾脏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见表2。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也在逐年提高。流行调查结果显示,慢性肾脏病发病率达到10%~13%[5-6]。慢性肾脏病是一种肾脏功能异常的疾病,病程持续超过3 个月,并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大多数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病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往往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加大治疗难度。
目前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主要采取控制基础性疾病、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以及指导低蛋白饮食等疗法,可有效阻止病情进展,但是依然有大量患者进入终末肾衰竭期[7-8]。研究显示,大部分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维生素D 缺乏的情况,尤其是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维生素D 缺乏与维生素D 不足的比例达到88.2%,且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指出,维生素D 缺乏或者不足和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进展之间有紧密联系[9-10]。慢性肾脏病会提高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故维生素D诱导的肾脏保护作用能够有效延缓疾病进展,进而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率[11]。维生素D 缺乏主要有以下几点危害:(1)会提高心血管疾病、1 型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疾病发生率;(2)随着肾素与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水平的提高,维生素D 缺乏会引起心脏肥大与高血压[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L组的25(OH)D 水平低于D 组(P<0.001);与正常体检者相比,L 组与D 组患者的25(OH)D 水平明显更低(P<0.001),证明慢性肾脏病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 缺乏严重的情况,在慢性肾脏病3~4 期患者中更加明显。通过结合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推测病情较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不重视自身营养状况或者营养治疗依从性差的情况,因此,要求医务人员要加强慢性肾脏病3~4 期患者的营养管理健康宣教工作。
微炎症状态指的是机体受到各种维生素、化学物质以及免疫复合物等方面刺激后产生的一系列炎症反应,以促氧化过程为特征,主要以TNF-α、IL-6、hs-CRP 以及IL-8 为主的促炎症因子释放为中心。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炎症反应,但是却表现为循环中炎症因子、炎性蛋白水平升高,进而导致出现并发症[13-14]。随着临床对慢性肾脏病研究力度的不断加大,逐渐认识到炎症因子水平与慢性肾脏病之间也有密切关系。本次结果显示,慢性肾脏病3~4 期患者的TNF-α、IL-6、hs-CRP、IL-8 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低于慢性肾脏病5 期患者(P<0.05);慢性肾脏病3~4 期患者与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的TNF-α、IL-6、hs-CRP 以及IL-8 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5),充分说明,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内普遍存在着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标志物明显升高,则表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也较大。微炎症不仅会引起各种并发症,而且还与死亡率紧密相关[15]。
此外,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 水平与炎症反应水平慢性肾脏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说明慢性肾脏病患者不仅有炎性应激、氧化损伤以及肾小管损伤情况,而且其还可以反映出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可将其作为慢性肾脏病疾病诊断、分期判断以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慢性肾脏病患者维生素D 水平与炎症反应水平明显异常,且和慢性肾脏病严重程度紧密相关,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检测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