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策略

2023-02-10 20:02高喜娃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历史背景李大钊朱德

高喜娃

统编教材是实现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有效载体,安排学习的课文注重反映革命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傳统,通过文质兼美的文本语言来突出革命传统教育。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又要关注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落实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一、确定教学目标

在确定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目标时,教师既要充分考虑课文所在学段、单元的阅读目标与要求,又要精准地把握文本蕴含的那些革命文化教育因素。

如《梅兰芳蓄须》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单元人文主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有“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的自学提示中对这些内容有细化的要求,即学生通过课文深入学习,了解梅兰芳这位京剧大师,关注他蓄须这一特别行为,抓住人物的言行感受梅兰芳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感与民族情操。教师可以据此确定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一是在认读字词的基础上,借助关键词句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借助资料,了解梅兰芳蓄须的历史背景,体会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感受人物高尚的爱国情操。

二、突出教学重点

在统编教材中,革命文化类课文有故事、诗歌、小说等。不管教学哪种体裁的课文,教师都要立足文本的语言文字运用,围绕课文承载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革命文化内涵。

如教学《朱德的扁担》,课文通过写红军总司令朱德在井冈山与战士们一起下山挑粮食的故事,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具体语句,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在“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这个句子中,朱德作为红军的高级指挥员,一个“也”字,突出他不搞特殊化,跟普通战士一样;“一块儿”突出了朱德与战士们打成一片,走一样难走的路,挑一样多的粮食。这些都是值得学生从小学习的革命精神。

三、还原历史情境

革命文化类课文表达的内容多数发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小学生受年龄所限,远离相关的历史背景,学习这一类课文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适当的方式,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走近革命人物,感知人物形象。

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写李大钊被捕前后的事情是1927年4月在北京发生的。李大钊原本有时间逃离敌人的搜捕,却选择了留下。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两个方面的资料:一是1927年4月的革命形势,主要是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二是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还有他在党内的职务。有了这样的资料来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学生就能理解文本说的“局势越来越严峻”是指什么,也能体会李大钊对“我”说的“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是出于什么原因,还能明白“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是李大钊随时做好被敌人逮捕的准备。由此,学生可以感知李大钊为了革命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

四、挖掘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蕴含在革命文化类课文中的思想情感。

如《七律·长征》一课,抒发的是长征胜利的豪情,“乐”的情感贯穿了全诗,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隐含的对红军长征经历和克服的千难万险的表述。学生查阅资料,找到了红军长征途中曾经经历的艰难险阻:湘江激战、夺取泸定桥、过草地、爬雪山……红军每迈出一步,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绝不是“只等闲”那么轻松。

总之,在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让革命传统教育随着语文要素的落实走进学生的心里,滋养学生的心灵。

猜你喜欢
历史背景李大钊朱德
李大钊《青春》
李大钊
张圆满:《祭侄文稿》——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精神文化产物
浅析拉萨关帝庙修建的历史背景
噶尔丹的圣树:今日祭奠崇拜的历史背景(英文)
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