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与路径

2023-02-10 15:10赵艳红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学段词语课文

赵艳红

理解词语是语文教学的常規性内容,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学生已经逐渐积累了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其中哪些方法能够用来理解难懂的词语,需要根据具体对象才能确定。有鉴于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时,需要采取梳理、勾连等策略,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切实掌握好具体的方法与路径。

一、借助纵向梳理找准教学起点

在新课标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理解词语方法的表述,如第一学段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等。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同一方法在不同学段中学习程度上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一学段用的是“了解”,第二学段用的是“理解”,第三学段则是“推想”和“辨别”。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教学的起点,就要仔细研读编者在第一学段的课文学习中提出的具体要求。

对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第一学段的要求较低,且是分步安排的。比如,在《树和喜鹊》一课中,相关要求是以泡泡提示语的形式出现的:“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这是让学生联系上文了解“孤单”的意思,这样的要求还出现在《葡萄沟》一课中。

对于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方法,在第一学段中,学生主要运用查字典的方法。比如,在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安排了音序查字法,在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安排了部首查字法。这些查字典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的问题。

对于猜测词语意思的方法,第一学段是这样安排的:一年级的教材中,《小蘑菇》《咕咚》《小壁虎借尾巴》等课文,编者没有对全文进行注音,要求学生猜读不认识的字的读音;二年级的教材中,《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要求学生猜“泥泞、年迈、晶莹、寻觅”等词语的意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要求学生“联系下句的‘稀,猜出‘稠的意思”。在学生猜测词语意思的过程中,编者安排了理解的支架,如图片、关键字、偏旁、反义词等,实际上已经初步具有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味在其中了。

二、通过横向梳理明确单元关键

横向梳理主要是在单元内部课文之间进行的,重点看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在不同课文中是如何细化处理的。针对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教师首先要明确对三年级学生而言,“难懂的词语”主要指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少的、语言积累中缺乏的、超出已有经验的、文学色彩很浓的词语。

《古诗三首》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与第一学段的古诗相比,三年级学生学习的古诗“注释”增多了,这些注释主要是对古诗中难懂的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如“坐”的注释是“因为”,这是用学生已有经验理解不了的意思;又如“篱落”是现在学生生活中很少接触到的事物。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理解词语的新方法,即借助注释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比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课后练习安排学生理解“明朗”和“凌乱”两个词语的意思,学生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才能完成,如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找近义词和反义词等。《秋天的雨》一课中出现了泡泡提示语“读到这里,我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这是提示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只是其中蕴含着对总分结构的认识。

三、采取有效策略落实语文要素

无论是纵向梳理还是横向梳理,目的都是能够形成落实语文要素学习目标的教学序列,确保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在统整理念下得以落实。

首先要让学生经历运用方法理解词语的过程。在语文学习尤其是课外预习中,学生习惯于查看教辅资料上的解释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而不是运用在课文中学习的多种方法。这样的做法,虽然解决了问题,但是学生没有经历运用方法理解词语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教师需要重视让学生经历“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的过程。在遇到难懂的词语时,学生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先尝试运用联系上下文语境找到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接下来,学生运用结合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学生还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来理解词语意思。当运用这些方法依然不能理解词语意思时,学生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如《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2题的训练要求是“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憧憬和‘忐忑不安的意思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顾上面“交流平台”中总结的多种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然后读具体的句子,自主运用其中的方法进行理解,并通过“说一说”来体现理解的过程。

其次是把理解融入阅读过程中。理解词语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也就是能够深入阅读文本。由此可见,理解词语的意思需要纳入阅读过程中,才能体现应有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理解词语与学生在阅读中对语言的感受、积累、运用结合在一起,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如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中,“凌乱”属于难懂的词语。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先通过熟悉的“乱”字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再结合“并不规则”加上反义词“整齐”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只是这些理解都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与“凌乱”带来了美感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理解:一是思考天天看什么都没有的路面会有什么感觉(单调、枯燥),与雨后铺满落叶的路面比,谁更美呢?而雨后的落叶看上去是凌乱的,但与那种长期存在的整齐划一比,就带来了一种美感。这样理解词语就不仅仅是理解意思,而是突破阅读课文中的难点,与课文的阅读理解融合在一起了。

总之,在落实“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一语文要素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认真研读教材把握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从单元整体出发,让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学习,有满满的收获。

猜你喜欢
学段词语课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枚词语一门静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