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千里
( 岷县清水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定西 748400 )
饲养密度是影响畜禽生产的环境因素之一,主要反映圈舍、围栏内畜禽的养殖密集程度。合理的饲养密度是畜禽养殖场内管理环境的一个关键指标,可影响畜禽圈舍的空气卫生情况和圈舍合理使用情况以及畜禽的生长发育。因此,保证畜禽适宜的饲养密度是养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1-4]。
国内外对肉牛养殖的密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母牛养殖,对肉牛养殖密度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结果各有不同。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下,舍饲奶牛的产奶量和奶品品质均严重下降,动物福利受到影响,但是低密度的养殖会降低土地、人力资源利用率,造成生产资料浪费,不利于畜牧业健康发展[5-9]。因此,如何平衡饲养密度与经济效益成为研究热点[10]。为探究肉牛养殖密度对生产性能和动物福利的影响作用,研究将选取54头肉牛进行研究饲养密度对其饲养环境、生产性能的影响,为肉牛饲养提供参考。
试验于甘肃省岷县某肉牛饲养基地开展。
选取一栋东西走向的牛舍,跨度10 m,双列布置头对头,长60 m,每列10个栏位,每个栏位长宽为3 m×6 m;中间为饲喂走道与两侧食槽,共4 m;上方屋脊开设适量的换气口,研究期间使用帆布封闭牛舍,留一个饲养员出入门与20个牛舍清粪小门。
选取81头7月龄左右的小牛作为研究对象,初始体重为180~267 kg之间。本研究所选栏舍空间固定为18 m2,设置2.0、3.0、3.6、4.5、6.0 m2/头等5个不同饲养密度,即一栏内饲养9、6、5、4、3头牛。每个饲养密度设3个重复。
不同饲养密度肉牛的初始体重分别为:2.0 m2栏舍内肉牛的初重为(233.45±21.09)kg,3.0 m2栏舍内肉牛的初重为(222.79±22.57)kg,3.6 m2栏舍内肉牛的初重为(225.69±24.76)kg,4.5 m2栏舍内肉牛的初重为(230.38±22.33)kg,6.0 m2栏舍内肉牛的初重为(219.52±24.87)kg。试验期30 d。
所有试验牛均给予酒糟配方饲养,酒糟与精料的饲喂比值为5∶1,精料由78%玉米、15%豆粕、4%预混料(批号:Q/KKDD 003-2019,开封市开泰大地饲料有限公司)、2%小苏打以及1%食盐组成。
试验期间于每日6:00人工饲喂,肉牛自由饮食饮水。每日于17:00收集、称量剩料,进行估算肉牛的日采食量;每日7:00、14:00进行干清粪。
1.4.1 生产性能
试验结束时所有肉牛空腹称重,试验期间记录每日剩料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
平均日采食量=总采食量/(试验天数×试验牛数)(1)
平均日增重=(末重-初重)/试验天数 (2)
料重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 (3)
1.4.2 福利水平
在栏舍内装置5个监控摄像仪器,用于记录各个饲养密度肉牛的站立时间,以此评估肉牛的福利水平。站立时间短,表示福利水平高。
1.4.3 饲养环境评价指标
试验期间,每日8:00、13:00、18:00评估栏舍内的温湿度、风速、氨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指标[11-13]。
试验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
表1 饲养密度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Tab.1 Effect of feeding density 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beef cattle
由表1可知,不同饲养密度对肉牛的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3.6 m2/头密度饲养肉牛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2.0 m2/头饲养密度(P<0.05);3.6 m2/头密度饲养肉牛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饲养密度(P<0.05),6.0 m2/头密度饲养肉牛的料重比显著低于4.5、3.0、2.0 m2/头饲养密度(P<0.05),3.0 m2/头、4.5 m2/头密度饲养肉牛的料重比显著低于2.0 m2/头饲养密度(P<0.05)。
由表2可知,2.0 m2/头密度饲养肉牛的站立时间显著长于其他饲养密度饲养的肉牛(P<0.05),6.0 m2/头密度饲养肉牛的站立时间显著短于2.0、3.0、3.6 m2/头密度饲养的肉牛(P<0.05)。
表2 饲养密度对肉牛福利水平的影响Tab.2 Effect of feeding density on welfare level of beef cattle
由表3可知,不同饲养密度对肉牛的饲养环境的温度、温度、风速均无显著影响(P>0.05)。2.0 m2/头饲养密度牛舍内的氨气含量与二氧化碳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饲养密度(P<0.05),6.0 m2/头饲养密度牛舍内的氨气量与二氧化碳量显著低于2.0、3.0、3.6 m2/头饲养密度(P<0.05)。
表3 饲养密度对肉牛饲养环境评价指标的影响Tab.3 Effect of feeding density on evaluation index of breeding environment of beef cattle
在肉牛养殖的经营体系中,一般分为商品犊牛繁殖场和肉牛育肥场,前者饲养繁殖母牛、后备母牛和种公牛,销售断奶犊牛;而肉牛育肥场只饲养育肥牛。为保障肉牛的营养均衡,获得较好的育肥效果,已有许多关于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等因素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的研究[14-17]。在保证上述诸多养殖条件的基础上,应保证适宜的养殖密度,目前集约化、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中常出现养殖密度过高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威胁肉牛的福利水平,如限制肉牛的活动,易产生应激,导致出现行为异常;其次,过高的养殖密度会产生过量粪污,污染养殖环境,还会增加空气中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浓度,降低氧含量;还会增加肉牛间疾病传播的风险,危害肉牛健康。由此可见,养殖的各个环节应进行严格控制,科学管理,在严格防疫的基础上保证适宜的养殖密度,才能够达到提高肉牛生产性能的目的[18]。
本研究结果显示,各饲养密度饲养的肉牛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3.6 m2/头密度饲养肉牛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2.0 m2/头饲养密度,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饲养密度,综合考虑3.6 m2/头饲养密度的肉牛生长性能最优。究其原因可能是其他饲养密度出现了程度不一的饲料浪费,如饲养密度高增加打斗行为而消耗能量、饲养密度低增加了饲料浪费等[19]。
肉牛的站立时间会随着饲养密度的降低而减少,以2.0 m2/头饲养密度的站立时间最多,显著高于其他饲养密度。每头牛占据的饲养空间越大,互相之间的竞争越少,俯卧时间越多,更利于生长[20]。此外,牛舍内的饲养环境对牛的生长性能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如积累过多的有害气体可造成牛呼吸道病[21]。本研究结果显示,各个饲养密度的牛舍内温、湿度差异不显著,而氨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会随着饲养密度降低而降低,以2.0 m2/头饲养密度的牛舍内氨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饲养密度,表明饲养密度越高越容易积累有害气体,饲养环境越差,不利于提高肉牛的生长性能。
综上所述,3.6 m2/头饲养密度的肉牛生产性能最高,具有较佳的福利水平,饲养环境良好,值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