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兴 姜建明 张亚京 刘惠娴 厉博文 李 菁 马东来
(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200)
2020 年1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首次系统地阐述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的重要命题[1]。同年4 月,教育部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四史教育”[2]。从这些政策和意见里面可以看出,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课程的任务,专业课程也同样需要与“四史”紧密结合,创新课程思政内涵,使大学生能够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4]。
中药学专业课程是在中医药思维指导下,培养具备中药品质评价、质量控制、中药制剂分析和中药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5,6]。中药学专业课程与“四史”融合方式很多,其中地域文化——燕赵中医药文化与“四史”作为融合点[7],开展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为学生价值观塑造指明方向,也减少了因“四史”政治色彩过浓,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也增强学生对燕赵中医药文化传承信心[8]。
因此,本文是在前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研究的基础上[9,10],以“四史”教育为切入点,整合课程资源、提升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开展社会实践等方面,探究中药学专业课程中“四史”知识的融入途径和创新转化方式,分析燕赵中医药文化中“四史”元素,为学生德育品质形成建立途径。
1.1 不同时期国家对中医药政策方针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始终重视发展和利用中医药。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医药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如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充分发挥当地中医和中药资源的作用,治愈了很多红军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的作用,制定了《关于改进中医工作问题的报告》《关于组织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总结报告》《大力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等一系列保护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11]。而且国家主要领导人也都为中医药发展指明方向,如毛泽东提出的“中医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邓小平要求各级部门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尤其是1982 年将“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程度。改革开放之后,党和国家的历代领导人同样也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如江泽民指出要“振兴中医药事业,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胡锦涛也要求“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习近平更是提出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中医药发展方向。
1.2 四史中与中医药相关历史典故 早在1928 年毛泽东就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作战一次,就有一批伤兵。由于营养不足、受冻和其他原因,官兵生病的很多。医院设在山上,用中西两法治疗”。那时,在井冈山红军医院里,就出现了“周保中鸡皮疗伤”“锅底灰(百草霜)向痢疾宣战”等中医药典型例子;也有同仁堂、张同泰等一批百年老字号药店不畏艰难为革命前线送医送药的事迹。
从1957 年“亚洲流感”(H2N2 亚型)、1968 年“香港流感”(H3N2 亚型)、2003 年非典(SARS)到2019 年新冠肺炎(COVID-19)等全世界范围传播的流感病毒,都出现中医药的影子,在维护人民健康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充分肯定,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四史中的中医药大师故事 云南白药创始人曲焕章在抗日战争时期主动为前线战士送百宝丹(现为云南白药),为了保护百宝丹配方,曲焕章惨死在国民党政府狱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宝丹传人将配方无偿交给国家。据《五台县志》记载:山西中医韩西亭采用明代万历年间京南大瘟验方治疗,并结合防疫措施,治愈了日寇细菌战引起的局地瘟疫,自此中医药在对抗细菌战中取得数不胜数的功绩[12]。随着国家实力增强,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2015 年10 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获得我国首个科学类诺贝尔奖,使得全世界人民开始重新认识中医药。2020 年,作为中医界杰出代表,张伯礼、仝小林、张忠德等专家在第一时间赶往武汉参加新冠疫情抗击,其中黄璐琦院士的“化湿败毒颗粒”用于临床,为许多患者带来了福音。
综上所述,中医药事业发展过程也是“四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四史”中都能找到中医药对社会及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那么将“四史”中的中医药元素灵活运用到中药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四史”的感悟,对中药理论与实践技能学习具有极大的刺激和推动作用[13]。
2.1 创新四史教育途径传承红色基因 “四史”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俄国十月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再到现代改革开放,是国家不可或缺的历史,是民族不能忘记的记忆。“四史”是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中百折不挠的峥嵘岁月,是现代人追逐“中国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精神指引,习近平主席曾说过:“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四史”也可以看作是新中国革命先驱忠国、爱国的印记和符号,其中铭刻的革命精神、理想信念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基础,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激活红色文化教育活性,充分利用红色精神可以有效消除高校学生面临的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价值观扭曲等消极现象。
2.2 传承中医药文化史协同思政教育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中国人民卫生事业建设。抗日战争时期,就从保障人民健康角度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医药,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为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都从不同角度提出的中医药发展道路的战略构想,不仅对中国医药文化的发展起着根本指导作用,而且对世界医药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在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如何用有效的手段将中医药文化或思维融入教育过程中,一可发挥中药的怡情效能,借由中医药文化实现中药学专业课程教育中的文化转向,使中医药文化更具大众性、平民性;二可借用数字化手段完成中药学专业课程建设,实现高校德育的现代化建构,丰富“四史”文化在课堂中的传播形式[14]。
2.3 利用燕赵医学文化资源构建高效课堂思政 燕赵医学文化作为中医药文化重要发祥地,从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燕赵医学一直在全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中医大师,如路志正、石学敏、李佃贵、吴以岭等。通过燕赵医学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理,使其与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满足学生对中医药情怀和燕赵文化的学习渴望。从理论层面来说,借由地域性文化符号发挥意指功能,可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能力,建立燕赵医学文化认同感;从实践层面来说,通过对燕赵医学文化资源的实地考察,可避免课堂的填鸭式教学,增添课堂互动性,比如内丘扁鹊庙、河北省中医药博物馆等,承载着重要的燕赵中医药文化基因,均有利于提高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学生对中药学专业相关知识的主动体悟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如何在课程建设中将“四史”与专业课教学有机融合是新的课程思政研究内容。从中药学专业课角度讲,“四史”教育可以利用中医药事业发展史这一载体,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了解中医药文化发展历程同时,也能体会到“四史”对中医药事业的推动作用[15]。
3.1 整合四史课程资源 “四史”是对我国100 年来历史的全面总结,里面蕴含着大量中医药文化或知识内容,在学习“四史”过程中,不是将“四史”孤立学习,而是在课程设计中有意识地与中医药相关联,使“四史”能够有效融入课堂授课过程中,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中药学专业课与特定历史的中医药关系,并通过课后讨论或第二课堂与学生共同整理出不同时期的文献资料,如中医废除案、解放区中医与西医并存发展、同仁堂送药给解放军、SARS 和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发挥的作用等,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对比分析,使学生能够正确应对在中医药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变革,培养学生的“证据分析”和“唯物史观”2 个核心素养。
3.2 四史融入课程教学设计环节 中药学专业课程涵盖了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中药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基本原理、中药质量鉴定分析的基本理论、中药药理学与毒理学等基本内容。学史力行就是要结合中药学专业课程特点,注重授课过程中的总结,指出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课程团队作用,不断优化教师授课方式和课程内容,增强专业与文化传播能力,实现课程思政育人要求。如在讲授中药药剂学中引用清开灵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在中药分析授课中引用清开灵注射剂在临床上出现不良反应的案例,教会学生如何认识中药注射剂的优势和缺点、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条件和分析方法减少不良反应事件,这就需要教师自己首先要溯本清源,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分析整理。
3.3 四史融入课程教学方法创新 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学生掌握“四史”知识的催化剂,更是吸引学生主动了解“四史”的兴奋剂。坚持“四史”教育的时代性,一定要视野广、思路新,把“四史”教育同现代新媒体结合起来,创新教学方法,让“本本”上的理论知识活起来。一是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发挥平台资源优势,如设计“四史”学习教育专题网站、开设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充分发挥自媒体高效便捷优势,既能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学习“四史”知识,也能够丰富专业课程教师授课素材,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运用体验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强化场景体验,通过历史实物、现代科技手段等感官刺激,让历史活起来,让“四史”更真实地再现在现实生活中,增加“四史”教育的真实感和冲击力,吸引学生主动了解“四史”。
3.4 四史融入课程的教学过程 在中药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有效地将从“四史”中挖掘出的中医药元素有机地融入授课过程,是考察教师对“四史”中思政元素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清楚认识历史发展的脉络,才能使学生清楚中医药发展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正确位置,也就避免出现“四史”教育和专业课程“两张皮”现象。也应注意引入与中药学专业课程相关的重要的历史事件或故事,并通过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传递给学生,如在讲授中药指纹图谱作为一种中药或天然药物质量评价重要模式这一知识点属于显性知识,而中药指纹图谱作为我国中药质量评价里程碑式的突破属于隐性材料,需要学生去查阅文献资料,提炼出其核心内涵。显性与隐性知识交替授课,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碰撞,启迪思维,产生灵感,提升自己对隐性知识的求知欲望。同时授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中国大学MOOC 等学习平台优势,提供更多的课前导读视频、文献、中医药发展史等材料,一方面培养学生兴趣,另一方面也宣传与普及中医药文化。
3.5 四史融入学生实践过程 课堂内“四史”知识传授固然重要,也需要发挥教室外的“四史”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推动“四史”教育与本地燕赵医学文化的结合,发挥第二课堂或选修课作用,促进大学生将“四史”知识升华为自己的理想信念。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燕赵医学文化的挖掘与整理,使他们清楚中医药发展过程的艰辛,也感悟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快速发展来之不易。二是利用重大节假日开展主题鲜明的实践活动,如中国国医节、扁鹊诞辰纪念日等节日是激发学生爱中医情感的良好契机;发挥白求恩、柯棣华、钟南山、张伯礼等重要人物的丰功伟绩和思想光辉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勇担责任、积极求索、奋发进取的精神。通过这些主题鲜明的纪念活动,加强学生家国认同,强化对党的情感。三是挖掘高校自身资源优势,组织学生翻阅校史档案,整理出河北中医学院校友在新中国各个时期涌现的英雄事迹,如吴以岭、李佃贵、肖思梦等,拉近学生与英雄的距离,激发爱党爱国爱校的热情。
“四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不断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奋斗史和实践史,是党领导的最重要主线。而燕赵医学文化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见证了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全过程,要用具体的燕赵中医药文化激活“四史”的学习,打破高校学生的认知屏障。笔者希望借中药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契机,推动燕赵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发展,突破学生对“四史”的刻板认识,为中药学专业课程中贯彻立德树人的通识教育途径构建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