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红梅
(甘肃省张掖市育才中学,甘肃张掖 734000)
我国著名史学家傅斯年先生曾经说过:“史学就是史料学”,这道出了史料对于研究历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学生必学的科目,根据初中教育的特点,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以教材为抓手、以教师有效教学设计为引导,带领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进而认识历史规律、提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当前初中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教学教条,也就是教师讲解知识,然后要求学生机械性记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导致学生学习被动,而且无法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这与新课程改革强调提升学生历史能力、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相背离,不符合新时期的教育要求。史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料,开展史料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初中历史的教学形式与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史料分析能力都有帮助。对此,笔者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史料教学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谈一谈自己的认识,期待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有所助益。
初中历史课程是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其课程的实施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效学习历史掌握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进而鉴古知今,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家国情怀。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等理论知识,教师还要给学生创设新情境,促使学生在亲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客观性、时代性特点,要想促使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探察历史,就需要依靠可信的史料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历史。但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排设计只是着重给学生呈现主干知识、核心内容,学生理解起来较难。通过适当开展史料教学,不仅能够实现补充与完善教材内容,同时学生在分析史料的过程中也能培养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性认识,这完全契合历史课程的特点和初中历史教学要求。
课程标准是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指南,也是编写教材、教师实施教学行为的依据,2022 年初新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正式修订实施,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实施教学的建议特别指出“学生学习历史不是简单接受和记忆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自己了解相关史实以及运用有价值、可信的史料判明历史史实、形成历史认识。”由此可见,教师开展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也是落实素质教育育人理念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与素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曾说过:“现代教育已经发生了变化,学生已经不是受教育者,而是学习者,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自学和共同学习。”初中历史教学要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通过教师科学的教学设计促使学生学习历史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成为主动学习的发现者和探索者。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新情境、新素材,而历史史料是构成历史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依据,初中阶段的学生通过必要的史料研习,有利于形成“证据”与“史实”二者之间的逻辑性认识,从而掌握自主了解历史的基本方法,有利于逐步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给学生增加更多多样化的史料素材,如视频资源、图片资源等,让学生的学习内容更直观、丰富,学生会更感兴趣,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历史课堂的主体地位。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处于初中历史教学的主导者地位,所谓主导者是指教师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者、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需要把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融入史料教学,需要教师合理甄选史料,具体来说要在充分了解课程标准要求、延展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选择,然后再进行完整的教学设计,进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这必须以历史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和保证,因此历史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1.教学理念要做到与时俱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行为,在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已经由“三维目标”调整为“素养目标”,但是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依然“原地踏步”,甚至有些教师还停留在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习历史的层面,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甚至还会导致学生感觉学习历史枯燥无味。所以,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在关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主动学习新理念、接受新理念,把握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认识到可以通过增加课内外史料资源来丰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和教学技能。首先,要重视提升历史教师自身的思辨能力,这与历史学科的特点密切相关,也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与史料实证能力的基础。历史教师要关注史学前沿研究动态,养成坚持阅读历史专业书籍的习惯,适应培养学生素养的需求,为开展史料教学提供保证。其次,要重视提升教学设计能力和创生能力,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摆脱教材的束缚,适当整合以及拓展学习内容,适度安排学生展开探究活动,这都离不开史料教学活动,教师要科学设计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其中提升历史教师的信息化技能是关键,切实发挥信息技术辅助史料教学的功能。最后,提升教师的学科拓展能力,因为历史学科的特点就是与学生的现实认知有距离感,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可能理解、消化起来有一些困难,这就需要给学生搭建“桥梁”,适当进行联系或者拓展,也就是要查找与之相关的史料素材,而这需要历史教师有较广博的知识,能适当联系其他学科知识、社会热点或者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辅助教学,满足当前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而这些准备也能够为教师开展史料教学提供有力的帮助。
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相关,要努力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确保学生能够有效、主动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据此,把史料教学融入初中历史教学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史料。
一方面,要结合初中生的认知能力选择史料。根据初中生对历史了解较少、基础较薄弱的现状,教师在选择史料时一定要注意契合初中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尽量避免选择全是文言文材料的史料,这会增加学生阅读史料的难度,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史料,教师可以多选择一些视频资料,例如在学习世界近代史《走向近代》这个单元时,针对九年级学生对世界近代史了解较少的现实,可以给学生推荐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相关的视频史料,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减轻学生理解史料的困难。另一方面,选择史料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来看,由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过程更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所以选择史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点。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这课时,初一学生更多是从文学作品的角度了解三国鼎立,如阅读名著或者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并且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其中不乏对曹操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对此教师可以对比影视作品的片段与史料记载的相似内容,形成“认知冲突”,这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地位。
基于历史学科内容具有存在形式过去性和认知结构多样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有死有活”,所谓“死”是指要牢固、准确把握基础史实、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活”则是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活学活用。要想促使学生完成上述要求,既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而应用史料教学要关注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情况和培养学生的能力,重视史料教学的多样化和科学性。
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史料的多样化,从初中历史教学的角度来说,史料主要有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实物史料和影像、图片史料等,教师要根据教学需求灵活选择不同的史料类型,尽量避免千篇一律地使用文字史料,这会导致学生产生枯燥感;另一方面,要重视史料的科学性,即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史料,同时要保证史料的可信度、价值性和说服力以及明确史料反映的立场与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研究历史的态度。
史料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却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从初中历史教学的地位来看,它更多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夯实基础,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依据还是教材,所以教师在应用史料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协调好史料与教材二者之间的关系,切勿本末倒置。
首先,教师要利用好教材提供的史料素材。为了便于教师教学以及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新的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的每一课学习内容都有与正文相关的史料素材并且种类较多,既有文字型史料,也有图片、漫画等资源,如《凡尔赛条约》这部分学习内容既有巴黎和会与会国的文字资料,也有《巴黎和会三巨头》的图片资料,合理应用这些资料便于学生得出“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的结论。其次,保证所选史料包含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关键信息,也就是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有利于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对学生学习教材能形成有效的辅助作用。最后,注意史料的探究性,也就是能够促使学生在利用教材学习历史内容的基础上体验和探究史料,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有效参与其中,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从初中历史教学的中心任务来看,培养初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心目标,应用史料教学也要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展开,也就是要在分析、解读史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避免片面与偏激;要促使初中生学会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观察历史,例如通过史料分析近代史的太平天国运动与旧式农民起义的区别,要站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一时空条件下考虑;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可靠的史料了解和分析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注意时代背景、阶级立场等因素;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例如在学习完《戈尔巴乔夫改革》这一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史料让学生得出结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直接造成了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但是这不代表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败。然后联系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激发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史料教学是辅助历史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结合学情精选史料、精心设计史料教学来辅助历史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