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洋彪
(甘肃省武威第十九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初中体育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个体差异,把学生的体育发展作为主体、中心,把健康生活作为教学指导,把终身体育锻炼作为新的教学思想。由此,在初中体育课程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差异性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从中收获更多运动技巧、方法,获得新的学习感想,感知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体育教学进度,培育学生良好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在初中体育课程差异性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科学设定差异性教学方案,展示差异性教学的功能、优势,实现改革、优化、创新初中体育课程,为学生营造健康、温馨的体育运动氛围,让他们从中感知体育锻炼的快乐,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实现协同发展、进步。
在初中体育课程活动中运用差异性教学,能够促进初中生全面成长。通过实际调查发现,每一个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兴趣爱好都不同,如果采用统一的体育教学方案、标准开展体育活动,会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体育教学进度。只有利用差异性教学开展体育课程活动,才能促进初中生全面成长,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运动需求。在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体育项目活动,男生比较喜欢篮球、足球等体育活动,而女生更喜欢毽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通过差异性体育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体育运动优势、特长,锻炼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促进自身全面成长、发展[1]。
社会需要多样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活动中,教师用统一的标准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很容易淹没学生的体育特长,影响学生发挥潜力,只有通过差异性体育教学活动,才能细化体育项目内容,培养与挖掘学生的素养、潜能,通过差异性体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为他们将来投入现实生活奠定稳固、扎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培养更多个性化人才,还能促使学生实现社会化发展,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运动技巧,拥有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交往能力、沟通能力[2]。
在初中体育课程活动中通过开展差异性教学活动,能够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活动中,教师都是围绕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设定统一的体育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不需要在备课环节投入更多时间、精力。而在差异性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围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爱好、个性化运动需求分层设定体育教育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和学生之间互动,全面了解学生,教师还要学习更多新的教学技术、教学方法,掌握更多教学技能,为学生呈现最理想的差异性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融入体育训练活动[3]。
在初中体育课程活动中,很多学校、教师都意识到了运用差异性教学的必要性、实用性,但是具体的教学实践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校的差异性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无法顺利开展差异性教学活动,无法真正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这主要是因为学校缺乏创新意识,只是盲目借用其他学校的差异性体育教学制度、方法,没有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差异性教学制度、方法,往往是等出现问题之后再摸索改进,没有因地制宜、行之有效地进行教学管理[4]。
通过实际教学调查发现,当前体育教师参与差异性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依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展体育活动,只是在学校检查的时候才形式化地开展体育差异性教学活动,根本无法实现改革与优化体育课程。在初中体育课程活动中,虽然教师会制定差异性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方案,但是缺乏深度参与的意识,只是重视给予学生自由发挥、训练的空间,教师缺乏专业指导,依旧无法锻炼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除此之外,很多学校在落实差异性体育课程教学制度时缺乏激励机制,导致教师丧失了参与体育差异性教学活动的自信心、荣誉感、积极性,认为只要帮助学生取得理想的体育考试成绩就是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兼顾学生个性化的体育运动需求,无法顺利开展差异性教学体育活动。
初中体育课程活动存在差异性教学计划、大纲不够完善的现状,落实体育课程活动缺乏差异性教学计划、体系、大纲作为支撑,无法取得理想的差异性教学成果。通过设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能够顺利开展差异性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展开体育训练,以此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如果缺乏设定体育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就无法顺利落实差异性教学活动,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自主性比较低,不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在体育课程中落实差异性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开展一对一、个别化的辅导,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平等的教育服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缺乏沟通、互动的技巧,不仅无法吸引学生参与差异性教学活动,还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根本无法取得最佳体育教学成效,学生还会出现惧怕上体育课的心理[5]。
在初中体育课程活动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真实运动需求、锻炼水平合理设计差异性教学模式,真正展示出差异性教学的功能、优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平等的体育教育服务,跟上体育教学进度,培育学生良好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围绕学生的个性化体育运动差异、真实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学习、交流,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潜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体育课程活动注入更多活力。以初中健美操体育训练活动为例,教师要围绕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具体教学内容、教学难点与重点内容,制定一套合理、科学的差异性教学模式,面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技术水平分段安排对应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让学生拥有清晰的体育训练目标,在自主合作、互助团结、和谐的氛围中参与训练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学习习惯,感知体育训练的快乐。另一方面,教师要科学控制差异性教学模式,面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训练指导,提出相应的运动要求,以此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自主性、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训练情况,重点讲解安全注意事项、技术要点,做到以身作则,强化监督与管理学生,及时给学生的动作改错、纠错,让学生真正掌握体育运动动作的要领,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运动水平。
要想展示初中体育课程差异性教学活动的优势,教师就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科学安排教学任务,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掌握更多体育运用技能、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终身体育运动习惯。一方面,教师要科学制订体育教学目标,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制订相应的标准、目标,让学生通过体育训练活动感知存在感、成就感、荣誉感。以健美操体育教育活动为例,对于体育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不做肢体动作的基础上听音乐,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之后讲解基本的手臂手位动作练习、基本步法,锻炼学生的肢体运动能力、动作节奏感;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要让学生结合音乐节奏学习手臂手位练习、基本步法练习方法,掌握单个八拍动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势意识;对于高级层次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按照音乐节奏完成一套完整的动作,深度整合音乐节奏和动作节奏,要求学生动作有力、协调,能够高质量完成体操动作,保持身体姿势优美、标准。通过差异性设定教学任务,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体育基本技能,逐渐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感知能力。另一方面,因为学生是持续进步、不断变化的,教师要定期为学生重新划分层次,以此激励学生进步、发展、提升,之后重新为学生设定教学任务,营造励志的体育训练氛围,激励学生不断勇于挑战自己,掌握更多体育运动技能、方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发展。
在初中体育课程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差异性设定体育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法,感知参与体育训练活动的趣味性,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式、探究式、自主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开展体育活动,注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详细讲解动作细节、技术技巧,让学生通过反复实践练习、思考提升自身的体育技术水平。对于中等学习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归纳法、讨论法、分析法、纠正法、引导法开展体育活动,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体育理论知识、基本技术,教师要着重讲解难点技术动作内容,及时改错与纠正学生不标准的动作,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锻炼学生的身体节奏能力、身体素质,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合作学习,归纳与总结掌握的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技能。对于低层次学生来说,教师要通过强化补救、完成任务、设立目标、提前诊断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重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自信心、自主性,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重点讲解简单、基础的技术动作,通过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全面掌握基本动作的技术要领,从中感知学习的成就感、荣誉感,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在初中课程活动中,教师不要把体育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上,也不要把教学场所局限在教室、操场中,而是要注重拓展、延伸体育教学内容,积极开展课外训练活动,实现课内体育训练和课外体育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掌握更多体育运动技巧、方法,挖掘学生的运动潜力,展示学生的体育运动特长,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发展。首先,每一个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课内体育项目较少,教师可以差异性开展课外训练活动,围绕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组织课外训练项目,让学生以小社团、小团队的方式参与课外体育训练活动,有的学生参加篮球课外训练活动,有的学生参加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滑雪等课外训练活动,这样既能够丰富学生的业余爱好,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其次,在课外差异性训练活动中,教师要定期开展竞赛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求知欲望,通过集体指导、个别辅导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参与竞赛活动的技巧和方法,从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竞争能力,让他们感知体育竞赛的快乐,形成积极、正确的体育竞技观,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做出一份努力;最后,在课后训练活动中,要想展示差异性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以此作为开展课外训练活动的依据,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体育运动需求、学习需求,从中真正收获知识、提升运动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课程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统一设定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方案、体育教学活动的情况,通过差异性教学,围绕每一个学生真实的运动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情感差异性设定体育教学形式、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更专注地融入体育训练,从中树立积极的体育观,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成长、发展,为他们之后参与体育训练、学习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