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群 李 堃 胡 茜 张 颖 吕叶辉
(上海健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上海 201318)
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关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指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新医科”建设是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质量革命需要而提出的创新举措。面对新的健康需求和医学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身处“新医科”建设浪潮中的医学院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现状,结合专业特点,赋予“立德树人”目标新的时代内涵,并积极探索德育教育新方法。本文旨在探索医学院校思政教育融入正常人体学实验教学的具体要素。
正常人体学是将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这3门学科进行整合后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功能及发生发展规律。其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绝大部分教学都要兼顾理论与实践,所以实验教学在本门课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在于提升业务水平,更应该注重人文内涵和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通过将思政课程的知识点巧妙地融入正常人体学实验课程中,使学生对思政教育真正“入耳入心”,从而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同时能有所感悟、有所反思。
2.1 加强人文关怀教育 教会学生珍爱敬重生命 在新学期正常人体学实验课的第一课,教师会举办这样一个开课仪式:播放宣传短片,组织学生默哀、鞠躬、献花以向“大体老师”致敬。让学生们明白正常人体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形态学课程,需要接触大量标本,而每一个标本的获得都来之不易。在理解每一个大体老师奉献精神的同时,要学会尊重大体老师、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将人文关怀教育引入正常人体学实验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关注自我生命的同时,也要关切、尊重、关爱他人和他物的生命;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彰显,又注重社会价值的提升[2]。
2.2 将美学教育渗透到正常人体学实验课程中 帮助学生提升美学素质 人是大自然进化的杰作,正常人体的每一个结构都是最优的进化选择,被艺术家誉为“最美的艺术”。正常人体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整合式课程,具有其他许多课程不可比拟的、提高医学生美学素养的优势[3]。因为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科学,常常通过尸体解剖、显微镜观察、生理功能实验等方式开展教学。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清楚地表现出人体的形态轮廓、人体器官毗邻的位置特点以及组织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方式等,教师积极组织开展“正常人体学绘图比赛”活动,可以激发医学生学习热情,在了解人体结构的同时感悟生命之美。
2.3 加强职业素养 提升职业技能 针对不同专业的岗位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强化实践教学。以护理学专业为例,比如在实验课程中向学生强调臀大肌与坐骨神经的毗邻位置,避免臀大肌注射时损伤坐骨神经;用图片或动画等形式展示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神经三者的关系,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方便在实际操作中更加准确地进行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在血压测量操作课程中,介绍久卧的患者突然站立血压的变化情况,从而提醒学生遇到此类情况要科学引导患者等。
2.4 增强爱护公物意识 提倡节约环保理念 在实验课程中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和使用实验设备、仪器和模型等。对于易损坏的模型和设备,比如显微镜,要引导学生轻拿轻放、保护镜头。强调化学药品和实验耗材的节约使用,在实验课程结束后,监督学生关闭水电阀门,营造良好的实验室节约、绿色、环保新理念。同时也鼓励学生将爱护公物的良好责任意识带到课堂外,做“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社会公民。
2.5 贯彻动物福利伦理 强化操作规范 实验动物的操作常见于生理学机能实验中,它在正常人体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实验动物的操作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实验动物为医学事业的发展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倡导学生对所用实验动物心怀敬畏之情,将尊重、关心实验动物的教育贯穿到实验课教学的每个环节[4]。同时,指导教师应时刻提醒学生遵守“动物伦理学”相关法律法规,监督引导学生正确规范操作,以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从而树立科学、合理、人道的实验动物使用观念。
2.6 以新冠肺炎疫情为鉴 增强学生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席卷全球,给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在此大背景下,实验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增强生物安全意识,牢筑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线。监督学生培养良好习惯,正确穿戴防护装备后方可进入实验室,禁止在实验室内饮食。对于血型实验等涉及体液检材的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消毒并合理处置检材。同时,鼓励学生垃圾分类,在实验室内准备生活垃圾、医疗垃圾、有害垃圾、废液桶、锐器盒等不同类型的垃圾桶,避免产生二次污染和对人体的损伤。
2.7 增强健康意识 践行健康中国战略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蓝图,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可以以实验课堂为契机,做学生健康的促进者。比如在家兔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引导学生从健康角度进行日常生活管理;人体模型观察课中,通过向学生展示吸烟者的肺、酗酒者的肝脏、罹患冠心病的心脏等标本,从而倡导“禁烟禁酒”,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8 贯彻以劳育德理念 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劳育”在我国“五育并举”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地位,但也是五育培养中的短板。可以通过实验课堂鼓励学生参加劳动:分小组轮流准备实验器具,并进行课后清洗、教具归位和实验室打扫等工作。同时,上海健康医学院基础医学互动学习与实训中心也在学生中发展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在师生中取得良好反响。向学生传播“会劳动”“爱劳动”“能劳动”的理念[5],既发扬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又可以使学生从劳动中获得成就感。学生在体会自己劳动不易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2.9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注重强化大局意识 一台手术的顺利进行需要一个团队的精诚协作;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抗疫前线取得的胜利靠的也是一支支医疗队伍的团结奉献。教师要引导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合理分工、协作,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尊重他人、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作为当代大学生,同时还要强化大局意识,正确看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
综上所述,推进课程思政改革顺应“新医科”建设下医学院校的发展需求。将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方法融入正常人体学实验课程教学,既可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又可以促进思想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调统一。教师应不断提高课程思政能力,潜移默化地将课程思政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常态中,并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新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