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短视频融入高校“四史”教育的价值、原则及路径探析

2023-02-10 05:32
高教学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四史大学生教育

陈 冉

(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2020 年初,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性地提出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命题。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通过“四史”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价值观,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是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有着信息技术加持的各类短视频平台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对比看枯燥的文字,人们更喜欢有趣又快捷的视频模式,短视频平台的用户下载量及人气都持续走高。根据CNNIC《第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截至2020 年12 月,在我国9.89 亿网民中,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 亿[1]。短视频的成功出圈,也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和拥趸,在年轻人中圈粉无数,根据抖音发布的《2020 抖音大学生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0 年12 月31 日,抖音在校大学生用户数已超2600 万,占全国在校大学生总数的近80%[2],大学生对短视频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短视频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一、短视频传播优势融入高校“四史”教育的价值意义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短视频青年受众的不断增加,使高校“四史”教育无法忽视短视频的教育功能。结合短视频传播特征,不断深化“四史”内容创新、方法创新、载体创新,是高校“四史”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有助于提升“四史”教育的时代感

当前,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传统课堂讲授“四史”相关理论和历史事件是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单一的教学形式,枯燥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四史”学习的热情和成效,导致“四史”教育走耳不走心,教育浅表化。作为伴“网”而生的一代,网络新媒体成为了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开展社交,满足自我的最主要方式。他们追求潮流,喜好新奇,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和包容性也最强,因此,作为拥有最潮最酷最热门的各类短视频APP 应用软件成为了大学生手机里必备软件,“有事没事刷一下”成为了他们学习之余消遣娱乐的休闲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学生在哪里,教育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高校“四史”教育要焕发新的生命力,就要契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主动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在现代化的信息时代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助力高校“四史”教育从方法、内容、形式等全方位创新变革,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二)有助于增强“四史”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以成绩来考核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掌握程度与理解程度,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只是为了可观的“分数”在考试期间去死记硬背,没有做到真正学思结合,形成认同、产生共鸣,进而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四史”教育是历史教育,而又不是一般的历史课教学,特别是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四史”教育还担负着以史鉴今,奋楫前行的重要作用,这就赋予了“四史”教育新的内涵与意义。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通过系统的史实史论学习,帮助青年从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勇气、不忘初心与使命的决心,坚定前行的信仰和力量。因此,要实现“四史”教育的实效性,就要结合当今全球政治社会经济发展,围绕学生所想所需所困,立足学生需求实际开展“四史”教育,将“四史”教育内容与时政热点、社会关切相结合,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充分利用短视频视听“景观式”的表现手法和呈现形式,实现“四史”教育由课堂讲授为主的“二维平面”模式向动态视频展示为主的“三维景观”模式,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实现“四史”教育的可视化,有效提升“四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三)有助于抵制和防范错误思潮的传播蔓延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在提供海量信息、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为各种错误思潮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和媒介,特别是随着“四史”教育的开展,网络上一些所谓的网红和自媒体账号,为了博人眼球、吸引流量,获取红利,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布穿着暴露服饰在烈士纪念碑前、伟人塑像前打卡拍照、跳艳舞的视频;制作短视频戏谑英雄人物,如前自媒体“暴走漫画”发布的短视频中将为炸毁敌人碉堡英勇牺牲的董存瑞烈士戏谑为“八分堡”(一种汉堡),还将叶挺烈士在狱中的作品《囚歌》窜改,加入低俗下流的语言等,对青年学生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三观打磨成型的重要时期,这些错误短视频的发布和传播严重影响了青年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知,抹杀了历史的教育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校作为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力量,这块意识形态的阵地需要我们去坚守和捍卫。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借助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以“深度解密”“还原历史”“追求真相”为幌子,以娱乐调侃的形式蔓延至学生网络精神生活中,传播更具隐蔽性、内容更具虚伪性。因此,高校要借助短视频传播优势,主动发声,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和穿透力,解决好“四史”教育内容贴近学生呈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帮助学生真正认清“四史”所蕴含的历史规律、政治逻辑和伟大精神,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短视频融入高校“四史”教育的实施原则

短视频为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但这一过程的实现同样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规律,处理好政治与时代、主导与主体、灌输与启发之间的关系。

(一)坚持政治性与时代性相统一

“政治性”是“四史”教育最重要的属性,高校在利用短视频开展“四史”教育时,必须科学把握其发展主题和主线,把牢正确的政治导向。这就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利用短视频开展“四史”教育时一定要在政治上保持头脑的绝对清醒,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绝不能是为了“流量”、为了“变现”的目的,一味追求“眼球”效应,更不能为了满足学生的娱乐观感、猎奇心理,去戏说、调侃“四史”,要确保“四史”教育的方向不能出现一丝偏差,确保“四史”教育体现出正确、鲜明的政治导向。当前,从一些高校开展的“四史”教育来看,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没有真正将“四史”教育内容与学生当前实际需求和现实关切相结合,受教育者的获得感不强。因此,新媒体时代,“四史”教育要富有鲜明的时代性,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回应时代问题,增强现实阐释力,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特别是要深入到学生网络“聚集地”,活跃度高的短视频平台,有重点的追踪到学生关切的舆论热点,增强“四史”内容与现实的关联性,用学生的话讲他们关心的事儿,增强“四史”教育的时代感。

(二)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必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4]”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极大提升,他们渴望平等的互动交流,因此构建理解、互动、共享、合作的师生关系成为发展必然,而这也与短视频传播“去中心化”的社交方式形成了内在呼应。因此,在“四史”学习教育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前浪”的主导作用,思政课教师要吃准、吃透“四史”教育的内容体系,要对内容丰富、寓意深远的“四史”内容进行主导性的加工,使大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学习和掌握历史规律,增强历史定力,确保“四史”教育的政治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另一方面要在“四史”教育中激活“后浪”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当前的思政课堂很多学生只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四史”教育并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灵魂,更谈不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因此,自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在发挥教育者主导性作用的基础上也要坚持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充分利用短视频等学生喜爱的新媒体技术、手段将“四史”内容“包装加工”,让“四史”教育“活起来”,增强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育效果。

(三)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所谓灌输性,就是强调在“四史”教育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史料史实的严肃性,以真实权威的史料对学生进行正面系统的史实讲授,把历史的本来面目“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熟知历史,不歪曲历史,从这个维度来讲,灌输性是“四史”教育的本质属性。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追求个性化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灌输、命令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已得不到大学生的认同和反馈,甚至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抵触,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高校要从宏观的教育大环境出发,利用短视频技术优势和特点来构建贴近大学生的“四史”教育平台与表达方式,将“深度”的理论内容赋予情感的“温度”,变单纯“灌输”为生动“启发”,用正确的打开方式去开启与学生沟通的交流语境,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内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提升“四史”教育的境界和层次。

三、短视频融入高校“四史”教育的实施路径

面对新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短视频平台的兴起,高校应主动出击,抓住短视频传播媒介的独特性与高校“四史”教育的内在耦合性,不断探索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四史”教育新的工作方案和路径。

(一)主动占领阵地,创设“四史”教育生态环境

当下的短视频传播无疑成为了网络时代的“风口”,以抖音、快手、微视等为代表的短视频传播媒介掀起了全民传播热潮,有事没事“刷视频”,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操作。年轻化是短视频传播平台的主要特征之一,据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发布的《2020 年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中显示,短视频用户年龄结构中,20~29 岁青年用户占比短视频用户最高为24.9%[5],青年群体无疑成为了短视频传播的主力军。而短视频也以其短时、明快、直观、新奇的传播特点在大学生中逐渐走红并受到追捧。

短视频在满足大学生张扬个性、追求自我的多元化信息传播需求的同时,也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庞杂的传播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特别是短视频传播的低门槛、隐蔽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为错误思潮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环境,这些错误思潮的传播极易混淆大学生的视听,冲击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随着短视频在高校学生中的不断“走红”,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也由“线下”拓展到了“线上”,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以敏锐的视角和开拓的思路牢牢把握主动权,在短视频平台“安家落户”,打造高校专属账号,发出主流声音,形成正能量矩阵,营造良好的“四史”教育外部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四史”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这也是新媒体时代高校“四史”教育创新的前提和关键。

(二)深耕内容创作,增强“四史”教育吸引力

现阶段,高校的“四史”教育一方面是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现有的思政课教学体系,通过思政课教师的系统传授进行史实史论的学习,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如专家讲座、党团课、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总体来看,学习的方式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强制性,学生学“四史”的积极性并未被充分调动。据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发布的《2020 年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中显示,有88.4%的用户期望通过短视频学习到知识类内容,在“用户未来希望更多看到的短视频账号类型”这一调查中,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列用户希望更多看到的短视频账号类型的第三名。由此可见,随着短视频内容功能的日渐成熟,受众在使用短视频获得娱乐化需求的同时期待更多知识性内容的生产和传播。

因此,新媒体时代,高校要充分利用短视频的技术优势来创新“四史”的叙事方式和表达逻辑,在素材选择和内容编排上用学生熟悉的话语体系和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生产优质的短视频作品,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流量”的短视频“盛宴”。例如,围绕“忠诚”“信念”“奋斗”“复兴”等关键词,利用短视频视听演绎手法将大学生带入到具体情境中去,以“小”见“大”,强化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吸收效率,深化记忆。此外,“四史”短视频的创作还应坚持“三贴近”原则,将学生关切的社会舆论热点问题融入历史中去思考,通过对真实事件的分析与讨论,增强学生学史鉴今的能力,认清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的“时”与“势”,明晰自己在新时代的“位”与“为”,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在生活化的语境中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达到对“四史”传播内容的吸收和接纳,增强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价值认同,更加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

(三)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四史”教育精准供给

随着现代社会数字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数据已渗透到各行各业,“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断”,大数据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与治理理念的全方位变革。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也为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真实性和精准性提供了可能,高校通过自身、教育主管部门、社会服务机构等研发的各类大数据平台,根据大量数据的相关性来分析和预测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发展趋势及规律特征,能够有效地实现思政教育的精细化、精准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永葆生机和活力,紧跟时代步伐,就必须树立大数据思维。

新媒体环境下,树立大数据思维创新“四史”教育路径,就是要通过个体性的大数据分析,立足学生实际需求,实现“四史”精准靶向供给,真正做到“个性化定制”和因材施教,达到个性化教育的目的。精准供给一方面要围绕“学生想什么、关心什么、需要什么、困惑什么”的问题,在“内容为王”的指导思想之下,推进“四史”教育内容的精准供给,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精准对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启发学生理性思考。例如将短视频“分众机制”引入高校“四史”教育工作,借助短视频分众传播的思维,通过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不同专业、学科受教育者的信息需求和行为习惯,结合教育对象喜好和需求,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实现“四史”教学的精准化供给。另一方面精准供给更重在以“网络舆情分析”为前提下供给“四史”内容。特别是在当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四史”教育必须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围绕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和社会价值误区,进行及时的回应和解读,从而增强“四史”教育的理论性、思想性和针对性,达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效果。

(四)激发主体活力,使“四史”学习成为行动自觉

“00”后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最具创造性和创新精神,是最有活力的青春力量。他们对于创造和潜能发挥的需要更为强烈和迫切,而短视频的出现也为大学生施展个人才艺和学术成就提供了成长舞台,特别是短视频以UGC(以用户创意为核心)的内容生产机制为满足他们个性化创作需求提供了无限可能。高校“四史”学习教育要充分利用短视频这一特性,变“四史”学习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短视频的创作、传播和鉴赏评析上来,释放短视频巨大的正能量。如高校可以加大对短视频传播媒体的合理利用,将其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优秀“四史”短视频征集评选活动,并纳入课程考评体系,激发大学生创作短视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借助当地红色资源,学生可以走进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或寻访亲身经历过重大历史事件的英雄楷模及其战友亲属,通过他们喜爱的“经典打卡”“青春手账”“‘四史’学习vlog”等短视频表现形式,去讲述他们感受到的祖国飞速发展与变化,感受到的革命精神和家国情怀,有效地将“四史”的教育性和实践性与短视频的娱乐性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潜能,使大学生在参与短视频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猜你喜欢
四史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队史连“四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