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学东
矿井火情火灾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五大灾害之一。据统计,矿井火灾中自燃火灾占矿井火灾总数的90%~94%,全国重点煤矿具有自然发火风险的矿井约占47%,且大部分自然发火都发生在采空区附近。因此,要深入分析开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灭火措施。开滦集团承德兴隆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根据1303综合放顶煤采煤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特点,通过深入分析实践,探索出了预防采空区自然发火、提高工作面安全水平的具体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
1303采煤工作面位于兴隆矿业一水平东一盘区1号煤层,东至井田边界,西接矿井开拓大巷,北临1305掘进工作面,下部暂无采掘工程。1303采煤工作面倾向长度为250m、走向长度2400m,煤层倾角小于8°,煤层厚度为25.2m,煤层平均埋深325m,采用综合放顶煤开采,采高5.5m,放煤高度20.35m,采放比为1∶3.7。煤尘具有爆炸性,属于二类自燃煤层,煤层自然发火期为60天。
针对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需采取有效的安全预防与防灭火治理措施,一般采用监测监控系统、采空区注氮、采空区灌浆、均压灭火、阻化剂防火等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必须建立自然发火束管监测系统,并辅以人工采样监测的方式,随时监测相关地点的自然发火情况,时刻掌握防止自然发火的主动权。
束管监测系统,是目前最主流的连续自动分析系统,分正压输送气样和负压输送气样两种方式,其中正压束管能够降低管路漏气、进水等影响气样采集的不利因素,技术优势较为明显。束管监测系统将井下监测点气体取样输送至气样分析室,然后再利用色谱分析仪对气样进行分析,得出甲烷、一氧化碳、氧气、乙烯、乙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浓度,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相应地点的煤的自然发火阶段作出判断。具体来说,在1303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端头支架后侧、隅角风障前侧,距底板1.8m处布置一趟单芯束管,此束管与端头支架一同固定,随支架移动而移动;在工作面回风顺槽布置一趟用铁管保护的三芯束管,其上布置三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相距40m。随着采煤工作面不断回采,预设的三个监测点依次进入采空区,当预设的第一个监测点监测的氧气浓度降低到5%以下时,断开第一个监测点,同时在第三个监测点向外40m处重新布置新的监测点。依此测点布置方式循环布置,直到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
人工监测,即每班安排专人对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以及支架后部的采空区,每隔10架支架进行监测并记录,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及时反馈。
采空区注氮防火是指将氮气注入采空区或者火区,起到惰化作用,阻止煤炭氧化自燃,提高采空区的相对压力,使采空区呈正压状态来防止新鲜风流流入,降低采空区温度来阻止采空区煤炭氧化升温,从而防止煤炭自然发火。
1303工作面采空区注氮管路以1303采煤工作面进风顺槽开始,一直布置到工作面。注氮管路采用直径为100mm的铁管,再利用软管与直径108mm的内丝套管相连,并将套管从工作面切眼外25m处埋入,套管与接头相连接;氮气释放口采用金属花管与套管相连接,金属花管与底板垂直布置。当工作面向外回采50m时,启动1号套管注氮;当工作面继续推进到75m时铺设2号套管,原理同上;当采煤工作面继续推进到100m时,此时应停止1号套管注氮,2号套管开始注氮。依上所述,采煤工作面每推进50m,关闭前一个注氮口、开启下一个注氮口,直到工作面回采完毕。
注入氮气的流量:按照采空区氧化带漏风量取12m3/min,注入惰性气体的防火惰化指标可取7%,采空区氧化带内的原始氧浓度取平均值14%,注入惰性气体纯度为97%,考虑到1.5的备用系数,经计算,1303综放工作面注氮量为1890m3/h。
均压防火技术是指通过设置调压或者调整通风系统,改变井下巷道中空气的压力分布状态,达到抑制煤炭自然发火的目的。根据均压区是否封闭,分为闭区均压和开区均压两种方式。
1303工作面采取开区均压的方式,在工作面建立了均压系统,在保证工作面所需要的风量条件下,对风量进行适当调节。主要的措施为调节风窗均压,减少向采空区漏风,抑制煤炭自然发火。
注浆防灭火就是在地面建立注浆站,将不可燃性注浆原料(黏土、粉煤灰、砂等固体材料)细粒化后,与水按照一定配比制成悬浮液,利用静压或者动压,通过钻孔或者输浆管路水力输送至矿井的防火区域,以阻止煤炭氧化或扑灭自燃煤体的一种防灭火方式。
1303工作面采用的是随采随注埋管注浆的防灭火方式,即随着采面工作面的不断推进,同时向有发火危险的采空区注浆。这种随采随注的注浆方法,不仅能有效地防止采空区煤炭自燃,还能胶结采空区冒落的矸石,形成再生顶板,为下分层开采创造条件。
具体步骤:在13 03采煤工作面放顶煤之前,沿回风顺槽在采空区预先布置好注浆管路,一般预埋10~15m,预埋管路一端通向采空区,另一端接胶管连接主管路上的三通阀。胶管一般长20~30m,放煤后开始注浆。与此同时,在三通阀的另一出口接出一段洒浆软管,浆管沿倾斜方向向采空区均压喷洒预制好的泥浆。喷洒泥浆量要充分,要求泥浆能把采空区冒落的矸石全部包围。
阻化剂是一种阻止煤炭氧化自燃的化学物质,又叫阻氧剂。阻化剂防火就是将阻化剂喷洒于采空区或者压注煤体内,抑制或延缓煤炭的氧化,达到防止煤炭自燃的目的。
1303采面工作面在每班割煤前,把配置好的浓度为20%的氯化钙阻化剂溶液用喷枪从机头到机尾向采空区喷洒。每个喷洒点间隔10m,喷洒时间不少于10min,喷洒流量不小于35L/min,并对采煤工作面上、下隅角进行全面覆盖,以达到防火效果。
对于采空区来说,遗煤越多,发生自燃的几率就越大,通过提高放顶煤工作面的采出率可以有效地减少采空区遗煤,从根本上降低煤炭自然发火。因此,1303采煤工作面通过合理提高工作面的采出率,减少采空区遗煤,从根本上防治采空区火灾。
兴隆矿业通过实施采空区自然发火超前预防举措,获得了显著效果。应用束管监测系统,不仅实现了连续自动监测煤炭自然发火情况,还能随时提供相关地点自然发火的过程动态信息,掌握了防治采空区自然发火的主动权。通过采空区注氮,发挥氮气惰性作用,有效阻止了采空区煤炭自燃。实施均压防火,降低了采空区与工作面两侧的风压差,减少了向采空区漏风,达到了预防和消除火灾的目的。
矿井自燃火灾防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一方面要科学地预防和处理采空区自然发火,另一方面要注重采空区防灭火措施的合理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空区防灭火技术不断更新与进步,而无论采用哪种防灭火技术,原理都是抑制采空区遗煤氧化。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防灭火措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关键。通过建立火灾监测监控系统,实施采空区注氮、采空区注浆、均压灭火等手段,可以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确保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