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媒时代下如何构建主持人专业主义坐标系

2023-02-09 07:30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刘宣祺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24期
关键词:传播者主义主播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刘宣祺

未来,智能技术与万物的联动与融合将越来越深。在万物皆媒的超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从传统的专业媒体到自媒体,信息记录者的定义范围也越来越广。个人用户只用一部手机就可以编辑新闻,只需一键点击就可以将内容传送平台,触达受众。传播者门槛的降低、传播路径的缩短让很多人思考:在“人人皆媒体”的时代,主持传播还需要专业主义吗?

2023年4月12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共创主流舆论新格局”的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研讨会。有学者在研讨会中指出,媒体深度融合是一个系统复杂工程,需要从技术、内容等层面来充分考虑,而人才培养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层面。而这也启示我们,在超媒时代,构建主持人专业主义坐标系具有重要意义。

1. 我们处在什么样的媒体背景下?

1.1 什么是超媒时代

2021年,厦门理工学院未来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未来媒体蓝皮书:中国未来媒体研究报告(2020)》。报告认为,5G网络将与数字化、大数据、云和人工智能全面融合,带来产业的革命性变化,同时也将会改变人与人、人与物的连接方式。人类在经历纸、电、光、智媒四个时代后,现正快速进入新型主流的全媒、智媒、融媒三位一体的超媒时代。

1.2 人人皆“媒体”的时代:

自媒体的节目制作不同于传统电视节目,并没有专业的拍摄设备和严格的审核环节。“人人皆媒体”的特点是一个人只需使用一部电子移动设备便可以完成视频从生产到发布的全过程,甚至还能与观众实时互动。在视频化生存下,自媒体壮大自身力量的来源更多,比如可以通过短视频、vlog视频、网络直播等方式进行全媒体矩阵传播。

媒介化在数字化和数据化的作用下已经结合算法、数据和平台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万物皆媒代表着在传播的海洋中有更多媒体之船,这代表着更多、更新的创作赛道,让大家在人人皆“媒体”的海面下或明或暗地竞争。

2. 从主持传播专业主义的困境看其重塑空间

2.1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的机会空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全媒体发展的传播体系建设确定了目标,其基本任务是贯通纵轴,即构建中央、省级、地市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这四级主流媒体的纵向贯通的融合发展布局。但从现在的发展进程上看,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仍有难点,这也给主持传播的专业主义广度提出了新要求。在现在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过程中,区域间的差距导致联动效果不强、专业人才的不足也难以创作出高质量的传播内容。这些困境也启示我们坚持主持传播专业主义的重要性。要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四级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布局、加强线上线下传播一体化、处理好各个媒体平台的关系,需要更专业的主持传播人才提供智慧方案、创作高质量内容,其中的需求空间也是主持传播者的机会空间,这也需要主持传播者用专业性抓住机会。

2.2 媒体变革下主持传播的转型空间

2023年是我国媒体融合整体推进的第十个年头,我们已经走向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深水区”。同时,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也给传统电视节目的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威胁,一些自由拍摄者或者自由博主可能因某一条视频就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爆火”了。这意味着传播也许不一定需要专业摄像构图、完全标准的普通话和极度严谨清晰的创作逻辑,此时,抢最快、最热、最具画面感成为“流量密码”。

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各个电视台都基本成立了传统媒体下的融媒体中心以应变革,而融媒体中心主持人的主持传播方式和传统电视大屏的主持传播方式也有所区别和不同传播针对性。这也对主持人的主持传播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比如他们的语言表达需要适应竖屏的传播方式进行改变。变化带来了新挑战,很多电视台和主持人陷入了对大屏和小屏传播表达方式的迷茫,甚至是对自我专业的怀疑中。但我们也可以从主持传播专业主义在无边界消解的困境中看出受众的新需求,因此,主持传播在媒体变革下的困境同时也是其未来升级的空间。而主持传播者应对融媒的挑战越多,其中的融媒转型空间也越大,这也为锻炼主持人的专业适配性提供了机会。

2.3 智媒时代下主持传播的守正创新空间

智媒时代,出现了以算法和语音技术为基础的AI虚拟主播。现在AI主播的实际应用一般是模拟真人主播播报新闻或者在综艺节目上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互动,还有卡通形象主播通过3D投影在屏幕上出现当节目嘉宾。AI主播不仅可以做到全天24小时不休息待命,其外观形象和输出内容也可以根据算法和程序设定直接开始工作,甚至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学习快速掌握多国语言。AI主播这样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也让很多原本从事主持传播工作的人感到危险,因为从准备时长和语言传播上看,AI主播可能更具主持传播所谓的“专业性”。

但主持传播者仍可以在智媒时代中找到其可突破的空间,那就是主持人专业主义的优势。在智能化时代,AI主播的内容输出具有算法主观性,容易在资本操纵中传播假新闻,而身处信息茧房中的观众难以明辨且社会也难以向AI主播本体追责。因此主持人要守住自己专业的“正”,也就是“客观性”“真实性”,做好“把关人”,并在与观众互动、AI协同合作以及变更场景时发挥主持传播者应变能力的时新性、灵活性以展现其人格魅力。

3. 超媒时代下主持传播专业主义的优势何在?

3.1 主持传播专业主义概念

主持传播专业主义针对传播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包括新闻专业主义和主持表达专业主义,两者相辅相成。新闻专业主义概念在传入中国之后也经过了适应性改造。虽然新闻专业主义还面对着各种理论和实践的争论,但其“客观性”和“真实性”的核心特性具有广泛认可度且为基本前提。在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理论中,语言需要在交往行为中满足可理解、客观真实、道德适当和真诚的四个有效性要求。经过新闻改革,学者吴飞又提出新闻专业主义2.0概念,他在其中指出,新闻专业主义2.0的内容需要汲取这“四个有效性要求”。他还认为未来的新闻专业主义不只为行业内精神,还会内化为个体交往的基本规则[1];而从主持表达角度出发,学者高贵武认为,主持传播是指播音员、主持人的人格化传播。人格化、人际化不仅是主持传播的特点和优势,还是构成主持传播的关键[2]。在这样的万众皆媒时代,学者彭兰指出了专业媒体现在所面临的挑战,同时她也认为专业性有再定义的必要性[3]。为给主持传播者提供一定启示,本文从分析主持传播专业主义的困境及优势来探索其未来专业性的重塑空间。

3.2 主持传播专业主义优势

在万物皆媒的时代中,很多人为了抢新闻时效而不顾新闻准确性,很多视频在“新闻反转”中陷入舆论尴尬和传播风险。传媒队伍要思考,抢占了一线流量就属于有效传播了吗?因此,对于主持人而言,“让子弹再飞一会儿”的专业耐心和格局在这个时代更加重要。

首先,主持传播专业主义的第一优势就是身份的明晰、顾大局,主持人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所说的话是否能进行正向引导是传播的要点。其次是良好的表达能力、思考逻辑能力,还有在不断学习中去发现现场细节亮点以及提出疑问、尝试为观众找答案的能力。现场如何被更好地展现,舆论导向如何更好地去引导,这些都需要主持人的专业表达和技巧,所以在主持传播中坚持专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4. 如何构建主持传播专业主义坐标

4.1 全媒体平台的应用专业度要求更高

在数字化和媒介化深度发展的过程中,全媒体平台发展也已经进入新阶段。传统媒体的生产链条和各种新型平台的生产传播链条仍有很大差距,如何在全媒体矩阵中进行有效、高效传播?对于主持人、传播者来说,掌握全媒体平台的创作与传播技术是拓展自己主持传播专业主义坐标的一条路径,这能让主持传播者因其对全媒体平台的专业操作熟练度而获得更多高效传播触达受众的机会,因其所拥有的对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联动的专业视野格局而让受众有效地接收到所传播的内容。

而应用全媒体平台的更高、更专业要求需要主持传播者具有较高的灵活性,随着传播工作的灵活化来不断调整自己的身份和工作方法。可以说,主持传播者的灵活性越高,就更能完成文化工业所需的意义生产。

4.2 媒体变革助推新旧媒体主持传播融合发展

十年的媒体变革给主持传播转型带来了很多挑战。在媒体变革的同时,很多传统媒体也在新媒体平台中寻找发展路径,比如某电视新闻类节目进行全媒体矩阵布局,在众多新媒体平台又新开设“主播说联播”的说新闻短视频内容,这不仅是电视新闻节目的融媒探索,同时也是主播个人在融媒主持传播中语态灵活性与专业性的体现;还比如,现在各个电视台都基本上成立了传统媒体下的融媒体中心,这也需要主持人能专业应对大屏和小屏。

不仅如此,很多电视台主持人在新媒体赛道上并没有掉队,他们在融媒转型中也在探索个人的转型方向,这对主持传播的内容创造提出了更专业的要求。比如,某电视台的国际新闻主播在完成电视节目的直播之外,在新媒体平台上还新开设专门账号以发布国际新闻的评论短视频。不过这位主持人在国际新闻方向尝试、探索了一段时间之后,又为自己开拓出了文博类节目的发展方向。其中离不开对自己优势的把握、对时代环境的适应。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主持人还专门修读了考古学博士,这种学科专业性的修炼再加上其本身良好的节目编导思维是有助于主持人的主持传播的。未来主持传播的专业主义也体现在对所传播内容的认知度和把握度上。因为现在的“娱乐至死”和粗浅的“碎片化”信息传播并非人类的最佳生活方式,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种兼具知识专业度和互动表达专业度的“可看性”才是受众更想接受的。

还有些主持人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展现自己工作、生活的创意短视频或vlog视频并在各大视频平台收获大量粉丝,成为了新型媒体平台的分享类博主。这种从电视类节目主播到新媒体博主的转型,需要主持人走出电视媒体的舒适区,利用新型媒体平台创造自己的传播空间。视频天下时代已经到来,彭兰教授指出,视频化生存是媒介化后的日常生活[4]。在这样的融媒发展中,主持传播专业主义还体现在需要有良好的“话术”和吸引观众的内容。学者李洪岩认为,全媒体语境在人们生活环境中越来越重要,而对传播者和接受者来说,传播效果评价也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5]。因为观众会根据主持人是否有人格魅力以及是否有共鸣的内容创造来选择关注与否。

4.3 智媒时代人格化表达的重要性

很多人在思考主持人的未来是否会被AI主播替代,未来的出路如何。但从受众反馈及心理角度来看,主持人在表达、传播中的人格化表达、显现出的人性是比AI机械说话语调更具吸引力、更宝贵的。

现有的AI虚拟主播可以完成新闻播报、文稿配音等主持传播工作,并且还有普通话标准、待机时间长、应用成本低等优势。但这些优势更多是从经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在这个视频化生存的时代,观众接收信息更加“碎片化”,从受众角度出发,带有固定强调的语音播报和雷同僵硬的面部表情可能并不讨喜。

在“碎片化”“快节奏”的时代,视频化生存的一大特点便是具有陪伴性,人性温度的传播更符合受众心理需求。2008年,某电视台主播在播报自然灾害性新闻现场情况时一边报道一边不禁流下了眼泪,这同时感动了等待在电视机前的老百姓们。这种危难关头与民众同在的真情流露是现在的AI虚拟主播无法做到的。除了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真情实感,还有一种人格化表达方式是考验应变能力。专业的主持人可以在各种变换场景中进行符合人语境及共情的输出表达,甚至可以利用良好、专业的应变能力有效解决突发问题。因此,在智媒时代,当主持传播的语音标准度能被计算、人脸形象也能被AI合成,对于主持人、传播者来说智能AI无法具有的人性、难以模仿超越的人格化表达就更具有重要性了。

与现有的智能机器作对比后可以发现,专业主持传播者的人格化表达是复杂而又细微的。不仅有对表达内容文本上的人格化、“接地气”处理,还需要注意表达表情、神态以及实时发生的流动性情绪的真实反馈和表达。

5. 结束语

在“人人皆媒体”的背景下,播音员主持人更需要坚持主持传播专业主义并重构自己的专业主义坐标系。当“假新闻”野蛮生长时,主持传播的“客观性”专业主义需要发挥作用,皆媒体的“人人”也需要负起责任。经不起推敲的传播会让短视频的主持传播者在浪潮退去后被狼狈淘汰。新型超媒体时代对主持传播者创作“出圈”作品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性要求,对其的“采编播”能力、宣传队伍的“四力”能力和新闻舆论的“四力”能力的深度锻炼发展要求也更高。而有了内容质量的保障后,未来主持传播专业主义坐标系中人格化表达也是重要的关键点,这是展现我们人性温度的空间,也是专业发展的不可被缩挤的空间。

面对新时代技术的发展,重塑主持传播专业主义才能更好适应传播方式的新变化、新要求,跟上时代步伐,生产出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产品。

猜你喜欢
传播者主义主播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新写意主义
第一次做小主播
近光灯主义
我是小主播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