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文化类节目主持人素养提升策略

2023-02-09 07:30兰州财经大学任泽欣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24期
关键词:类节目主持人素养

■兰州财经大学:任泽欣

1. 融媒体时代文化类节目发展现状及特点

1.1 文化类节目发展现状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的一种反映民族精神和思想的文化,是各民族历经上下五千年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经过时间的沉淀,传统文化多种多样,具有丰富的内涵。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日渐衰落,社会对于文化发展的状况愈发关注,为促进文化领域的发展,提出许多政策和措施,积极对待在文化创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等方面问题。融媒体时代下,电视、广播、短视频等媒介载体成为节目宣传的重要手段,国家更加关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由中央宣传部等六大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促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这些举措加深了文化传播和融媒体之间的联系。一方面,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文化传承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提供了迅速便捷的途径;另一方面,文化类节目的传播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融媒体。

近年来,多种形式的文化节目热度持续升高,《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优秀节目纷纷上线。在新旧文化碰撞出火花的时代,虽然文化类节目繁多,但其收视率并不乐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成为热门话题,而文化类节目如何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快慢综艺市场吸引观众视线,如何平衡节目的文化性与娱乐性以达到传承文化的目的,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深思。

1.2 文化类节目呈现特点

文化类节目,顾名思义是通过不同方式展现文化内容的一类节目,是讲好文化故事、建构文化记忆的高效传播渠道。它“以综艺为表,以文化为里”,既有综艺节目的娱乐性,同时又向观众传播了文化知识。文化类节目运用多媒体、声音、画面等方法,通过戏曲、小品、相声、朗诵等形式,将文化知识传播给大众,让大众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精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文化类节目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化鉴赏,寓教于乐的方式,向世人展现出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

在融媒体时代,文化类节目还运用现代科技展现古今文化,将民族文化的精粹通过现代的思维、技术和审美方式,加以不同的演绎,让古文化与新时代无缝对接,推动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情怀和兴趣,引导观众爱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2. 文化类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的素养

主持人作为向大众传播知识、思想、文化的角色,既代表特定的政治立场,又代表一定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要满足大众的需要。由于广播电视的特殊性,它要求节目主持人应该在政治、思想等方面高于其他普通人[1]。特别是文化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更高的文化、新闻等素养。

2.1 政治素养

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和工具,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等要与时俱进,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对党和政府出台的政策、法令、决策等有切身感受,与观众有同理心,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节目的选题和嘉宾的选择,才能在屏幕前不出政策性差错。文化类广播节目内容应切实符合当前国内的形式,因此文化类广播节目主持人自身也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能切实发挥广播主持所具备的引导作用[2]。

2.2 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文化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素养。从现实层面来看,文化类广播节目的听众本身有着相对较高的文化素质水平,因此文化类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有与其相当甚至更高的文化素质水平,才能满足听众的需求[1]。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例如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由于主持人董卿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才能在节目中行云流水般地对接诗词,对名句名篇也是信手拈来。观众对于董卿的表现都叹为观止,表示从中感受到了中华诗词的魅力,以及学习诗词文化的重要性。董卿也在节目后的采访中表示,她每天都会在工作之余抽出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去读书学习,慢慢积累知识,提高思想境界,努力让自己的知识才学与节目的高度相一致。

2.3 新闻素养

文化类电视新闻节目的目的是传播文化知识和文化价值,作为一档文化类节目主持人也应当具备极高的新闻素养。具有极高新闻素养的主持人会拥有着极其敏感的心理,有利于他们在节目中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2]。

新闻素养还包括极佳的语言表达能力。面对篇幅较长的串场词,文化类节目主持人应能流畅地表达出来,还要能和节目氛围相结合,灵活运用含蓄和夸张的语言表达,掌握分寸、节奏、语气等技巧。以节目《朗读者》为例,面对每期不同的嘉宾和主题,主持人董卿不急不缓、错落有致的表达为节目增添了不少色彩,使整个节目过程平实自然,起伏恰当[3]。

2.4 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评价一名主持人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主持人也应当要具备极强的应变能力[2]。一般来说,文化类节目主持思维逻辑和语言运用要求比较严格。主持人作为串联节目的关键人员,应该能通过语言艺术控制节目现场。这对于体现节目整体质量和个人文化魅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4]。灵活巧妙的应变能力可以帮助主持人在节目中应对各种意外状况,可以让节目按照原定的轨道正常进行,对文化类节目的推进具有积极作用。例如在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中是没有提词器的,主持人除需要应对台上的各种状况外,还要与现场的选手、观众、嘉宾等人进行互动,进行诗词的对接。这些都需要主持人具有强大的应变能力,并且对诗词张口就来,对任何问题都处变不惊。

2.5 实践能力

优秀的文化类节目主持人一定是拥有着极强的社会实践能力的,他们一定要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实际中去,去感悟和体验生活,从而在生活中发现文化的价值进而将之运用到节目中去[2]。除此之外,拥有极强的实践素养也可以让文化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可以对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发表正确的观点,从而引导大众。

3. 融媒体时代下文化节目主持人素养的提升路径

融媒体,即“充分利用互联网载体,把那些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融通、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融媒体时代对主持人的要求理应有区别于传统主持人,这样才能有进步。主持人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素养,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节目的变化。

3.1 加强政治素养,正确把握节目价值

主持人是整个节目的“门面”,其个人观点、言论等影响着节目的效果和声誉,因此政治素养要求主持人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思想水准[3]。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节目方向多为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节目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这便要求主持人除基本的政治素养外,还能在非传统的节目中正确把握节目价值,在节目中向观众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三季中,经典传唱人那英演唱了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改编的《山水又一程》,主持人应从这个演唱中正确理解诗的内涵,发现内涵与当代社会爱国主义的联系,并准确生动地传达给观众,帮助观众了解诗歌文化[5]。

3.2 提高业务素养,熟练掌握业务技巧

3.2.1 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文化知识储备

文化类节目主持人最应具备的就是文化素养,主持人的文化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节目的成功与否。因此,文化类节目主持人应该注重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

融媒体时代,短视频飞速发展,很多文化节目主持人也在各个短视频平台发布自己创作的视频,进行文化宣传。而主持人想创作出精彩的、吸引观众眼球的作品,大量的知识储备犹如地基一般,是最基础的要求。除此之外,主持人还应该与时俱进,掌握更多现代的文化知识,并能将文化与科技、经济等相结合,向观众传播正确、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知识与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文化类节目主持人必须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多读书,多思考。积极了解国内外文化知识,深刻感受国内外文化底蕴,增强文化知识储备,对文化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这些都是文化类节目主持人必不可少的功课。

3.2.2 提高新闻素养,将科技与文化紧密结合

文化类节目主持人归根结底还是主持人,所以“新闻素养”也是其不可缺少的能力。新闻素养要求主持人除了有优秀的口播能力以外,更要求主持人对新闻内容有一定的敏感度,以及将新闻与科技结合起来的能力。

融媒体时代,很多文化节目运用VR(Virtual Reality)、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等手段呈现历史故事,所以这便要求主持人要具备将文化与科技协同起来的能力。即使在VR环境中,主持人也能迅速适应环境,控制好语速、语调,准确表达出文化内容与情感,并结合VR环境,用声音吸引观众。在面对AI机器人时,要做到像与鲜活的人交流一般,对答自如。在表达与情感输出上,不能太过生硬,要随着现场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让节目变得灵动、有趣。

3.3 提升心理素质,自如应对各种情况

主持人的心理素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在节目中的行为表现,进而影响节目的质量[1]。主持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节目顺利圆满完成的关键。而融媒体时代,主持人除了主持常规的电视节目以外,还会参与直播和拍摄短视频。

短视频相较于电视节目而言,有更多的不可控因素,比如平台的审核、观众的审美、观众的评论等。电视节目有更系统的规划、更完善的工作团队,进而有更低的风险。而主持人自己拍摄的短视频,更多的是由一个人完成脚本构思、拍摄、剪辑等工作,难免会有疏漏,而且在短视频平台观众的发言更为自由,主持人要独自面对各种各样的评论和质疑,这时候强大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所以,当主持人面对非议时,要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面对质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包容不同观看者的审美态度,自如地应对各种情况,用“专业”去打败质疑,将短视频做到尽善尽美。

直播相较于短视频会更加困难。无论是在直播晚会还是各个平台的直播,观众看到的都是实时画面,所以容错率几乎为零。主持人需要更强大的心理素质,在直播过程中做到“零”犯错,即使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也能在第一时间“化险为夷”,保证直播正常进行。

3.4 培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类节目要与时俱进,在传统的方式上加以“新花样”,才能满足观众日益变化的审美需求。而文化类节目主持人亦是如此。传统的文化节目,主持人都是在娓娓讲述文化内容,或者只是将戏曲、小品、相声等节目串联起来,调节节目整体的节奏并带动现场氛围。但是,随着像《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的出现,一期节目中往往只讲述一个故事或者几个故事,节目方式也从传统的串联式变为以线性方式深入,这导致主持人发挥作用的空间也大幅度缩小,主持人这个角色被弱化。这时,主持人就需要一定的创新能力,在传统的主持方式上做出改变,在几乎不需要主持人的节目中增强存在感。例如,在《典籍里的中国》中,撒贝宁和王嘉宁除了串场以及采访嘉宾、传递更多信息外,撒贝宁不单单局限于主持人的身份,他还拥有“读书人”的角色。他以这个角色进行话剧表演,同时引导节目进程、烘托现场氛围,加强了主持人与节目的黏性,完成了主持人从“传统式”到“角色式”的突破[6]。

4. 结束语

在“人人都可以成为主持人”的时代,“优秀的主持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优秀的主持人应该怎样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一个优秀的文化类节目主持人应该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对新闻的敏感度、极佳的语言表达能力、灵活解决突发状况的能力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思想,可归纳为政治素养、文化素养、新闻素养、应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为提高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主持人应该持续关注政治政策变化,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努力提高思想境界,做好“新闻传播者”“文化传播者”的本职工作,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得到启发,力争在节目中达到完美的效果。为顺应融媒体时代的潮流,文化类节目主持人还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来增强核心竞争力,例如表演技能、唱歌技能等。打破传统的讲述式主持,通过演绎、歌唱等方式串联起整个节目过程,给观众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的同时,解决“主持人角色弱化”的问题,让主持人成为节目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猜你喜欢
类节目主持人素养
主持人语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主持人语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