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齐
“我们留钱财家产给孩子,若干年后,孩子们可能花光;若传精神财富给孩子,他们将会受用一生。”
救死扶伤:把佳县老百姓放在心里
2022年,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儿科主任医师路生梅依然忙碌:7月17日,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佳县站火炬开始传递,已经78岁高龄的她作为现场最年长的火炬手,领跑第一棒;10月,她飞回心心念念的故乡北京,参加党的二十大。其他时间,她坚持一如既往地为佳县老百姓义诊,“干一件医生该干的事情”:总是尽量给患者开便宜有效的药,想方设法让住院病人早些治好,为他们省下时间和金钱;年幼的孩子来看病,她就把自己用零碎毛线或布头做的玩具送给他们,孩子们一开心,自然很配合地看病……
路生梅已经为佳县人民服务了54年。1968年,这个北京姑娘从北京第二医学院毕业,为响应毛主席“6·26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来到位于黄土高原的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成为当时的榆林地区唯一一位科班出身的儿科医生。这个唯一让路生梅扛起了更多责任。
彼时,佳县产妇都在家生孩子。一次,路生梅步行到一户农村人家为一名产妇接生。当时,产妇脸色苍白,坐在一个土袋子上生下孩子,接生婆正拿着一把家用剪刀要给孩子剪脐带。路生梅连忙阻止,迅速用自己带的消毒器械给孩子剪断了脐带。事后,路生梅才了解到,当地妇女生孩子,都是用家用剪刀或削尖的高粱秆来剪脐带,这也导致佳县很多新生儿感染破伤风杆菌,只能存活4至6天。心痛之余,路生梅在思想汇报里郑重承诺:“佳县需要我,我要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
为了这个承诺,路生梅曾两次放弃离開佳县回北京的机会。朋友们都不理解,路生梅却不以为然:“凡事都有两面性,佳县条件是很艰苦,但我选择把改善这里的医疗条件作为自己努力工作的目标,奋斗就变得有意义了。”1984年,路生梅牵头,助力佳县县医院成立第一个正规科室—儿科,由她担任第一任儿科主任。自此,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佳县新生儿的死亡率大幅下降,佳县的儿科水平在榆林市乃至陕西省医疗界名列前茅,路生梅也成了佳县及周边人民信得过的好医生。
1999年,55岁的路生梅退休,开始在家里义诊,免费给佳县老百姓看病。2012年,女儿和在榆林市安家的儿子考虑到母亲已经68岁,父亲高正胜在5年前因病去世,劝她和他们一起生活。正巧榆林市一家医院向她伸出橄榄枝,路生梅也渴望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打算离开佳县去榆林定居。
就在路生梅决定去留的那天凌晨,一对老夫妻急促地敲响了她窑洞的门,说他们才出生两个小时的孙子正在医院抢救,请求路生梅去会诊。路生梅迅速赶到医院,和其他医护人员全力救治孩子。孩子转危为安的那一刻,老夫妻俩泪流满面,拉着路生梅的手久久不放开。路生梅被深深触动了:“这里的老百姓信任我,患儿也需要我,我应该继续留下来!”只要能拯救患者,就算要承受孤独和辛苦,她也觉得值了。
路生梅全心全意为佳县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获得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巾帼奋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全国最美医生”,也成为家人们的骄傲。
传承家风:爱他就成为他那样的人
在参加党的二十大期间,有记者问路生梅:“刚到佳县的时候,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路生梅坦言:“当时,我就是一个很努力的女生,认为治病救人就是我的工作,是我的责任和天职,但对病人缺乏爱。”
改变路生梅的是她的丈夫高正胜。那时,高正胜在佳县人民医院做护士。他的父亲早逝,母亲靠种田养活了他们10个兄弟姐妹。高正胜自小感受着母亲的坚强和坚韧,他积极、善良、不怕吃苦。路生梅至今难忘,那些年,别的女护士由于孩子小常常请假,他就一个人顶她们的班,常常连续几天几夜工作;下雪天,他早早起床,主动清扫医院大院的积雪,为方便患者往返医院,他还把通往医院门口的道路扫得干干净净。
一天,高正胜骑摩托带一名同事下乡,途中不慎连人带车从山上跌到冰河里,小腿骨折。被送到医院后,同事想尽快给他安排手术。手术前,高正胜听说有一个患有心脏病的产妇即将生产,需要做剖宫产手术,立刻告诉医生:“你们赶紧先给产妇做手术,孩子生下来前,我不做手术。”同事们只好尊重他的意见。
在全麻下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迷迷糊糊的高正胜还问路生梅:“我车上带的同事没事吧?他们家就他一个孩子,他要是出事了,父母、老婆、孩子怎么办?”自己都受伤了,还替同事着急,路生梅心疼丈夫,心里对他更多了一份敬意。
在丈夫的影响下,路生梅也在慢慢发生改变。一次,一个婴儿处在百日咳惊咳期,由于反复长时间咳嗽,多次导致窒息,命悬一线。之前接诊过的医生束手无策,家长心急如焚。路生梅也是又急又心疼,她把患儿看成自己的孩子,立刻口对口为他吸痰,连续人工呼吸40余次,成功将患儿从死亡线上拉回。
有一次,女儿不舒服,路生梅忙着抢救病人顾不上她,女儿很委屈。路生梅何尝舍得女儿难过?但为了教育孩子理解别人的难处和处境,她给女儿讲了一个故事:“马路上有两辆车,后车跟在前车后面,一直笼罩在尘土飞扬中。突然,前车司机停下来对后车司机说,一路上你吸了我不少土,现在你上前面去,我跟在你后面。”她告诉女儿,当时病人很危险,不及时抢救可能会失去生命,教女儿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路生梅还经常告诉孩子们:“人生中,不要一遇到看起来不好的事情就气馁,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从中找到积极的一面,能够促进自己努力。”
儿子高佳出生时,因为种种原因,路生梅不得不在丈夫的老家生产。躺在土炕上,身边没有医生,她深感无助。最危险的是,当她亲自剪断脐带时,突然袭来的头晕令她瞬间休克。好在,身为护士的高正胜及时给她静脉注射葡萄糖,她才慢慢醒来。
经历这次危险,路生梅更加切身体会到农村妇女的不易。为了不让更多妇女再像自己一样经历无助和危险,此后多年,她积极向患者普及医疗卫生知识,呼吁孕妇选择科学接生。渐渐地,佳县老百姓都知道路生梅医术好,会新法接生,找她看病和接生的人日益增多,她的名气也越来越响。
高佳在榆林市农行系统工作期间,曾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没有及时发现下属犯错误,因此情绪低沉。路生梅帮儿子分析:“这件事对身为领导的你来说确实是一件坏事情。但幸运的是,你没有一点儿经济问题,没有被牵扯进去。你要从中找到好的一面,更加奋发工作,减少这件事对你的影响。”在母亲的开导下,高佳打起精神重新投入工作。
谈及今天的生活和收获,路生梅仍感恩丈夫:“他一生诚实厚道,乐于助人,我很钦佩他,他的言行也影响着我。爱一个人,就是要在他离开后做一个像他那样的人。”对路生梅来说,丈夫大爱无私、先人后己的品德是她和家庭的精神财富,也是她想要给自己的孩子们传承下去的良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