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孟勇
(1.信阳市浉河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河南 信阳 464000;2.信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河南 信阳 464000)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材编写建议提出:“地理教科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尤其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基本理念。”[1]因此,学校所在地的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的、能体现国家和社会最新发展的、能充分反映时代特征的乡土地理素材,都是地理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土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和依恋的地方[2]。乡土地理素材具有鲜明而独特的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给学生以真实感、熟悉感和亲切感,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乡土地理素材以其特有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能较好地反映地理事物的特征、本质与规律,有助于学生对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的理解。[3]运用乡土素材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家国情怀”的培养。
信阳市淮滨县位于淮河之滨,因水而名,依水而生。从古至今,淮河对淮滨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战略——淮河生态经济带的建立,为淮河流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形成了新的发展格局。生活在淮河流域,需要了解淮河及其作用,尤其是新时代背景下淮河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感受家乡变化,培养“家国情怀”,地理教师应成为学生热爱家乡、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依据课标要求“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淮滨县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已有的发展变化及相关资源为素材,以“淮河人家话淮河”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情境,探究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课标解读】本节课的教学案例设计对应的课标要求是“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落实该课程内容要求,首先要明确它的行为条件是“举例”,即通过具体河流流域的事例来落实教学内容;其次要明确它的行为动词是“说出”,即能通过事例概括出相应地理事物的特征;最后的重点是认知内容“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即通过提供的事例,学生概括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其落脚点在“作用”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影响有利有弊,而该课程内容要求重在突出对区域发展的作用,所以,要让学生了解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洪涝灾害、河流污染、水土流失等),但教学的着重点应落实在有利影响方面(如形成冲积平原、农业灌溉、工业和生活用水、航运、发电、旅游、养殖、生态环境改善等),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思路】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影响有利有弊,在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影响,在教学中要侧重利但不回避弊,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河流只有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才会促进区域的发展。本课以淮河人家——蒋兴淮一家三代人的感受为主线,结合大量的图文、视频、音频等乡土地理资料,通过“向淮而生、向淮而思、向淮而兴、向淮逐梦”四个环节,探究了淮河在不同阶段所起到的作用及影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方式,运用情境—问题—探究—结论的教学模式,结合家乡实例引导学生学会用地理的视角看家乡发展,在体验中感受地理知识、学科魅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层递进、环环深入,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内化于心,同时又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的培养落在实处,促进了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成。
【学情分析】这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学生已形成简单的逻辑思维,基本具备读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且已经学习过河流、聚落、农业、工业、交通等相关知识,理解河流的一般作用。但结合具体实际,在全新的情境中,从区域发展角度理解河流在现阶段发挥的作用有一定困难。因此,应提供有效的素材、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图文材料,通过有梯度的设问,提供学习支架,做到眼动、手动、口动、脑动、心动,实现思维的进阶与素养的形成。
【学习目标】①走进淮河人家,阅读图文资料,说出淮河在区域早期发展中的作用;②通过分析图文资料,了解淮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灾难及不合理利用造成的影响;③知道淮河生态经济带,以信阳淮滨县的发展为例,说出淮河在现阶段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结合相关材料说出淮河在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
【难点】以淮滨县的发展为例,说出淮河在现阶段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法和学法】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图文分析等。
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过程
续表1
续表1
续表1
【亮点】依据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要求,依托相应的乡土课程资源,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向淮而生、向淮而思、向淮而兴、向淮逐梦”四个环节,探究了淮河在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及影响。既注重了乡土地理素材的全面性、典型性、鲜明的地理性、严密的科学性,又较完整地涵盖了相应的教学内容,还能较好地诠释相应的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并在教学过程中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使学生通过对家乡所在地河流——淮河的学习,对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有更加具体、形象的认识。
【不足之处】本节课环节三——向淮而兴,所用素材新颖、角度多样,但教材中没有类似的材料,加之教学时间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