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系列报道的传播策略探析

2023-02-08 01:30陈丽卿
中国地市报人 2023年12期
关键词:系列报道新闻报道报纸

陈丽卿

随着5G移动网络的普及应用以及数字化、信息化科技的强势发展,媒体发展步入智能化水平更高、交互性更强、对先进电子设备依赖程度更高的新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已成为当下包括纸媒在内的各大媒体发展壮大的主流趋势。随着媒体融合发展的深入,媒体生态环境悄然发生巨大的变化,纸媒作为传统社会主流媒体,如何在立足自身优势的情况下不断加强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共通成为各大纸媒必须解答的时代命题,因为这直接关系着纸媒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在新媒体强势崛起的背景下,纸媒的受众群体不断被分流,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广告收入以及报纸的发行量持续下降,这些都迫使纸媒走融合发展的道路,培养创新意识,树立新媒体思维,并想方设法创新报纸新闻的内容、版面以及报道形式。可以说,在新媒体时代,纸媒做好新闻专题报道和系列报道、切实提升报道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报纸系列新闻报道的概述

(一)新闻系列报道的内涵

何谓新闻系列报道?顾名思义,是指各大媒体在新闻采写、报道正在发生、发展中的新闻事件时围绕同一个新闻主题或同一重大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收集相关新闻素材,从中筛选出最具新闻价值的新闻要素,按计划分若干独立的篇章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连续推出的一种报道形式,让受众充分认知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及所蕴含的“新闻背后的新闻”,每次报道在其内容或思想上有层层递进的关系,各自虽然是一条相对完整、独立的新闻,但是集合在一个大主题之下,系列报道具有主题同一性、计划性、递进性、连续性、完整性以及舆论导向性等特点。如今,新闻系列报道已成为纸媒、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一个重要新闻报道形式。

(二)报纸系列报道的作用

与其他新闻报道类型相比,系列报道有其内在的显著优势:一是吸引受众的强烈关注,有利于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因为系列报道的内容环环相扣,能透视报道题材进行探索与反思,增强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满足受众“一探究竟”的信息需求心理,已成为受众喜爱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对提高媒体的点击量、收视率、收听率起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二是可以深化报道主题,更好地展示新闻报道的内涵。通常采取系列报道形式的新闻事件,都有集中反映某个地区、行业和重大典型的成就、发展经验的特质,与受众的生活、工作关系密切,也对社会大众产生巨大的影响,能更好地发挥优秀新闻作品指导人、鼓舞人的示范引导作用。三是利于塑造媒体的品牌形象。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受众越来越倾向于“碎片化”的信息消费习惯,利用智能电子产品来获取信息是受众的主流选择,报纸的阅读率大幅度下降。如果纸媒做好新闻系列报道,就会有利于产生吸引力,从而形成自己的品牌形象,譬如《南方周末》。

二、提升报纸系列报道写作与传播效果的策略

众所周知,做好新闻系列报道对纸媒的发展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做好专题系列报道呢?笔者以参与主创的系列报道作品《皖留——这个春节,不返乡》为例,探索报纸系列报道的写作与传播策略。

(一)精心策划,深挖新闻素材

从系列报道的含义可以看出,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围绕同一新闻主题连续做多次不同的、独立的、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就离不开对新闻主题的精心挑选以及对新闻素材的深度挖掘和收集,这是做好报纸系列报道的前提。这就需要报纸新闻记者具备极强的新闻敏感性,以敏锐的新闻洞察力能准确地从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中挑选出当下的重大热点,密切联系实际,精心策划新闻报道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细致入微的采访报道,获取更多详实有价值的新闻素材。《皖留——这个春节,不返乡》就是笔者所在的单位《新安晚报》,在2021年春节前国家首次提出“就地过年”的号召以应对新冠疫情的时代大背景下,适时策划推出的系列报道。在确定新闻主题后,笔者及其他同事一起兵分多路,深入合肥大建设工地、服务行业等,寻找倾听异地留守过年人员过年的心愿;同时本报还开通爱心征集热线,凝聚社会共识,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新闻素材,发掘能感动受众的典型新闻人物和新闻事迹,精心采写新闻报道,灵活运用消息、通讯等新闻报道形式,在2021年1月25日至2月9日近半个月时间内连续推出《一家四口分三地过年》《用家的温暖抚慰“打工人”乡愁》《多位厅局长点赞本报“皖”留倡议》等十几篇系列新闻报道,展现社情民意,凸显媒体使命担当,让这个新闻主题更有意义。

(二)见微知著,层层刻画主题

由于新闻事件的发展瞬息万变,事件内容又错综复杂,这就要求报纸系列报道要统筹于同一新闻主题之下,紧紧围绕着这个主题,从不同角度对新闻进行解析,从而达到刻画主题、以小见大的目的。仍以《皖留——这个春节,不返乡》系列报道为例,笔者及同事决定从集中展现几位决定留守的普通务工人员的真实生活入手,并有意将受访对象的范围扩大,涉及的行业也更广。他们中有一线的建筑工人,也有普通的上班族,这些异乡打工者“舍小家”为大局服务,作为媒体,我们在加强宣传的同时,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怀。从1月26日起,本报利用新媒体平台等多种形式开启了调查问卷,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比较客观的调查结果,并通过报纸刊发,多角度呈现外来务工人员留守安徽的新年心愿和就地过年的实际需求,为策划报道进入爱心征集阶段做好铺垫。1月28日,本报正式开通爱心征集热线,发出向春节留守的异乡打工者送温暖的倡议。先后顺势推出《“皖”留有温度情系“打工人》《上千家企业申请“留肥工作红包”》《就地过年感受别样温情》《150份新年大礼包传递温暖》等新闻报道,这些新闻报道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展现出社会各界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时代精神,传达出浓浓的正能量,“皖留——春节不返乡”的新闻主题也得以升华,在积极宣传国家政策导向的同时也引发了更大的社会反响。

(三)巧妙构思,让新闻更接地气

报纸系列报道要提升新闻的可读性,吸引更多的受众阅读,获得更大的传播效益,这就需要在系列报道的采写过程中,多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更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拉近新闻报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紧紧围绕受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有的放矢。《皖留——这个春节,不返乡》系列报道,总计刊发了十多篇报道,这些报道以平凡人的事迹为主体,报道内容连贯详实,层层推进,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对留守人员的感人故事娓娓道来,让新闻报道更接地气,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系列报道的预期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有效传递了合肥这座城市的温暖。

(四)借助新媒体,让新闻传播更广

在新媒体时代,各大纸媒已逐渐深耕媒体融合的新领域,也已取得很多的成效,譬如成立融媒体中心或推出“电子版”报纸,还在与一些头部新媒体平台合作,不断拓展着新闻的传播渠道。报纸系列报道也应如此,要想获得传播效果的叠加,就必须从多渠道、多平台、多形式进行“立体化”传播,利用传播矩阵真正地提升新闻系列报道的传播效果。《皖留——这个春节,不返乡》系列报道除了在报纸正常发行渠道传播外,还在新安晚报旗下各融媒体平台上同时进行刊发,并开通评论、转发功能以及受众参与互动交流的热线电话,引发了受众的极大关注,多篇稿件获10万+转发量,让新闻传播更广,获得了广大受众的一致好评,也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赞许和表扬。

三、结语

总之,在媒体发展的新时期,借助新媒体平台和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与发布者,纸媒面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为了确保主流社会媒体的地位,更好地满足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纸媒必须在新闻系列报道方面寻求创新和突破,做到策划先行,增强新闻敏感性,及时关注社会新闻热点,深度挖掘新闻内涵,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对新闻进行阐释,多角度、多层面刻画新闻主题,及时报道受众关心的问题,肩负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为受众生产更多的新闻佳作,最大程度上增强纸媒的新闻传播效应和社会影响力。

猜你喜欢
系列报道新闻报道报纸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三 不容易:从路上到云上都有“黑科技”
报纸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