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康
《王维〈汉江临泛〉》陈忠康
书法笔法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现象,要求我们透过现象去研究内在的基本原理。历代各书体和各书家的笔法多种多样,这是现象。书法可以创造无数种笔法的意象,这也是书法的魅力之一。但我们的思维不能停留在现象上,而应通过这些现象总结出一套规律。因此,我们现在亟待研究的是整个书法笔法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现象,并形成适用于自己创作的笔法。
不管是中锋还是侧锋,在书写时都必不可少。我们要打破“中锋”“侧锋”“藏锋”等概念,这些是明清人提出的,他们学唐楷在思维上受到这些概念的禁锢,写出来便僵化了,远非唐代的味道。原生态的书法是非常活泼多元的,一旦被概念所限制,就很难挣脱。
唐楷的横画是斜的,在自然书写的状态下,只有运用手腕的动作才会做到左低右高。晋人小楷写得平正,如果用手腕去写,是难以做到的,所以晋人书写并非以运腕为主。很多新写法是由于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书写条件差异所导致的手腕、手指和执笔方式的重新调整,进而产生的一种改变。
从物理学来说,笔毫是软的,在书写时是三维空间的运动。平动、提按、绞转,是三维空间下产生的三种最平常的运动方式。上古时期,书法以摆动、平动为主,到后来发展为使转;唐以前,笔法主要以使转为主;唐代由于楷书的成熟,强调了提按,实际上笔法运动方式越来越复杂。
魏晋时期,人们学习书法可能以隶书或草书入门,而唐宋以后,以楷书为入门书体,提按关系相对强化了。所以唐代以后的使转笔法慢慢衰落,即使是以使转为主的草书,到了宋以后已越来越简单化,线条中段在使转和绞转的时候线质越来越单薄。这也是宋以后的字受人轻视的原因——线条中段的动作少了,只有简单的提按动作。
书法笔法的发展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但书法审美并非如此。笔法发展到一定程度,动作技巧就会特别多,从而形成一种模式。在书法史上有两座高峰,分别是魏晋和唐代。魏晋时期书风天真烂漫,唐代则偏向法度。历史上推崇王羲之为书圣,因为王羲之代表了魏晋风度,是一个自由而又不失法度的典型。到明清以后,成熟的法度就会变成一种约束人的枷锁,文学、诗歌等都是如此。
笔法最关键的是看到运动,这无非是在平面上做三维空间的运动。三维空间的运动又受到一种时间性的控制,这是笔法最基本的原理。因此,我们在书写的时候会有提按、起伏、转折的变化,转折时笔锋内部各个面不断地接触和翻转,同时伴随着节奏的变化。
《既然时或》八言联 陈忠康
魏晋时期笔法是最丰富的,对“度”的掌握恰到好处,既有新法又有古法,两者相生相成。到了唐代出现新的法则,依旧弥漫着或浓或淡的古意。王羲之书法审美归于尽善尽美,处于新旧交替、承上启下的中间时期。以他为核心的魏晋书法包含诸多意蕴,而唐代书法就在这样的格局之下慢慢发展起来。
此时中国书法各种类型的美,如同秋天的果实一般纷纷成熟。至宋以后,由于书法传播方式的影响,其发展形态也和之前产生了重大区别。唐代以前,书法发展处于一种自由化的进程之中,每个时代的发展无法离开这个时代的链条。唐代的书家不可能跨过唐代去学汉代,连魏晋时期的书法也很难触及。当时书法传播有各自的家承关系,如颜真卿书法属于颜家笔法体系,虞世南继承智永笔法后又传给外甥陆柬之。而宋代随着阁帖的传播,使书法进入一种自由取用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