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莹
自“双减”政策落实以来,小学生的闲暇时间明显增加,由此引发的问题也不少,加强闲暇教育势在必行。我校通过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引导孩子们度过充实、有趣、有意义的闲暇时光。
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增加亲子互动,实现家校共育。既然家庭科学小实验有这么多优点,那么教师在开展活动时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是我在实践中总结的几点原则。
要想吸引学生广泛且长期参与家庭科学小实验,实验材料简单易得是关键。学生如果连实验材料都无法获得,怎么可能参与活动呢?
在我校,学生参与的家庭科学小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基本都是常见的生活必需品,如白纸、筷子、杯子、大米、矿泉水瓶、报纸、铅笔、水盆、棉签、墨水、牙签、肥皂、糖、鸡蛋等。教师打破常规思维,将这些日常生活用品重新组合应用,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有趣的实验,寓教于乐,丰富学生生活。
家庭科学小实验是学生度过闲暇时间的有益活动,也是科学课在课后的有效补充。为同时达到这两个目的,实验内容的设计要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比如,四年级上学期“筷子的神力”小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大米与筷子之间强大的摩擦力,有助于学生学习《科学》第三单元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中摩擦力的知识。还有“制作我的小乐器”实验,这本是《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八课的课堂任务,但由于学生制作乐器的想法不一,且所需材料多样,课后制作反而更方便。在家里,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寻找材料制作乐器,效果更好,同样实现了教学目标。
家庭科学小实验作为连接科学与生活的桥梁,必须遵循实验内容生活化的原则。学生通过家庭科学小实验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同时又通过做实验学习科学原理,提升学习科学的兴趣,一举两得。
通过学习《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茎和叶》,学生已经认识到植物茎的作用是运输水分,而我们平时所吃的芹菜刚好是植物的茎。于是,我倡导学生在家里做“变色的芹菜”小实验:将芹菜放入带颜色的水中,4个小时后可明显发现芹菜变色了。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既巩固了“茎运输水分”的科学知识,又巧妙地将科学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主动探寻生活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类似的实验还有“冷热两墨水”,通过这个实验,学生知道了水分子在热水中的运动速度比在冷水中的运动速度快,因此,如果我们扭伤了,24小时内应该冷敷,而不应该热敷,冷敷可以抑制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肿胀加剧。“自己动手汽水不愁”小实验中,学生利用鲜柠檬、凉水、糖、小苏打、玻璃杯等材料做出了碳酸饮料,还通过实验知道了小苏打和柠檬汁混合时会产生二氧化碳,真是一举两得。
在提升学生参与家庭科学小实验的积极性时,实验内容是否有趣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教师在安排实验内容时,需要综合考虑学段、性别等因素,力求每个学期的实验内容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感兴趣的,同时照顾男女生的兴趣差异。“带电的气球”“可爱的浮水印”“彩色的冰晶”“水的魔法”“彩虹瀑布”等实验是女生比较喜欢的。“会吃鸡蛋的瓶子”“熔岩灯”“气球火箭”“烧不坏的气球”“跳远的乒乓球”“神奇的水袋”等实验是男生感兴趣的。
学生不仅要能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还要自主探究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因此,实验内容还须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由易到难。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五年级实验的难度明显高于四年级,如“隐藏的冰激淋”小实验,看似简单,但其实是对《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光的折射原理的拓展。再如实验“小人复活了”,学生通过实验认识了白板笔的墨水配方,了解成膜剂、剥离剂等概念。
表1 我校四、五年级家庭科学小实验目录
不同内容的家庭科学小实验采用不同的结果呈现形式。对于操作类实验,教师建议学生将实验过程拍照或者录像上传到班级群相册,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实验成功的喜悦感。对于制作类实验,教师建议完成的学生将作品带到学校,在课堂上展示汇报,借此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种植类实验,如《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要求学生种植凤仙花,且种植过程持续一个学期,学生则可以以种植日记、种植报告、凤仙花生长记录表等形式呈现结果。
总的来说,利用闲暇时间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是一种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的方法,贯彻了“玩中学”“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实验不仅充实了学生的闲暇生活,还使学生从中学习了科学知识,培养了自己的兴趣,为今后各学科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