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盼,创新引领,探索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新路径《“十四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解读

2023-02-08 02:20柯善北
中华建设 2023年1期
关键词:城镇城镇化绿色

本刊记者 柯善北

近日,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十四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提出将着力提升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的科技支撑能力,破解城镇化发展难题,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式,开创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

以人为本推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现如今,伴随着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再简单停留于住有所居的刚性需求,而是以保障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和建筑舒适性、健康性、功能性需求,打造更便捷的生活配套、更宜居的建筑水平、更丰富的城市文化内涵。从安居迈向宜居,是城市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

《专项规划》中明确:“深入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要加强城市发展规律与城市体系布局研究,提升规划调控能力,支撑服务国家城市与城市群战略性布局。”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方创琳表示,《专项规划》更加注重信息技术在国土空间优化和城市(群)建设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同时,《专项规划》提出了建设宜居城市、创新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低碳城市、人文城市、全龄友好城市、数字孪生城市、韧性城市等城市发展新模式,这些举措无疑有利于推进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

同样的,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是五次提及城镇化,两次提及新型城镇化,强调“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也为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回应民生期盼,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愁难盼的痛点和难点,将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

现如今,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成果在全国遍地开花。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内,孩子们在智慧体育公园中踢着足球;重庆市的九龙坡区焕然一新,由过去“屋顶漏水、管道堵塞”变为如今的“长廊串联、绿植遍布”;北京市海淀区的八里庄街道,新改造的无障碍坡道,让小区内残疾人和老年人出行更便利;湖南省的基层社工站,“禾计划”为基层民政服务提质增效带来新思路……有序推进的城市更新、健全便民的服务设施、逐步完善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等不断为居民带来实惠。

“双碳”背景下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是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形式,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要促进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融合,就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十四五”时期,我国城市发展从经济主导更多转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元导向,城市建设方式也将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城市生产生活方式也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这也说明了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不同,它所走的是一条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的发展之路。

《专项规划》将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科技创新的重点地区,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创新城市发展新模式,将碳中和目标贯穿于城镇化发展与城市建设全过程,提出“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狠抓城镇化领域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建造、绿色运维、绿色消纳,有效降低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

当前“生态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下,全国各地逐步加大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标准强制执行力度,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逐步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开始在城镇新建建筑中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累计绿色建筑面积达到了66.45亿平方米,其中“十三五”期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超过30亿平方米;2021年,城镇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超过20亿平方米,占当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超过84%。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超90%。

伴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各大城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在全国形成了一批新范例、新样板、新地标。北京首钢园区借助“冬奥会”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复兴新地标”,广东“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盘活存量低效建设用地,福建省龙岩市“紫金山模式”让废弃矿山变绿水青山,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成为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新亮点……

科技创新提升城镇发展核心竞争力

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同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有机融合,能够有力提升城镇发展核心竞争力,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科学化水平与城市运行智慧化水平,引领住房城乡建设低碳转型,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全面支撑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

近年来,不少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平台已经能够接入城市环境监测视频、大气监测及扬尘预警传感设备,实现排污数据的监测、感知、预警,并通过智能算法采集违法违规行为,提升污染防治效率。此外,对于医疗、电力、通信、排水等影响城市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信息集中、资源整合、智能分析和仿真预测,城市管理者可构建统一的城市运行监测体系和突发事件综合协调体系,提高城市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和弹性。

在乌镇,通过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融入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创新网络,提升了城市等级;在杭州,通过运用城市大脑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展现了“创新活力之城”的魅力与影响力;在成渝地区共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联合发布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地方产品目录,共同发起成立汽车、电子信息等八大产业旗舰联盟……简言之,科技创新已成为城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以人民城市理念引领城市转型升级,更加注重科技创新驱动、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城镇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做好科技创新,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加强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系统技术研究。针对我国城市功能宜居、绿色低碳、智慧人文的发展需求,以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市政设施运维安全高效、智慧智能、集约节约为目标进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智能建造和智慧运维核心技术装备研发。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基础,开展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促进建筑业与信息产业等业态融合,显著提高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市政公用设施的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提升建筑与市政公用设施系统协同管控能力、保障设施供给安全,提升城市运维效率。

《专项规划》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对“十四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做了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它既面向城市体系,也面向单一城市;既面向智能化和绿色化,也面向二者融合发展;既面向城市治理现代化,也面向人文城市建设,体现了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新路径。

猜你喜欢
城镇城镇化绿色
绿色低碳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家乡的城镇化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