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钰垚 李金鑫(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研发资本存量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在很多实证研究中不可或缺。制造业资本存量的估算不仅可以描述各行业经济增长情况,比较行业间发展差距,还可以正确反映科技创新对制造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联合国于2009年修订并发布了新一轮的核算规则——《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8》(SNA2008)。其中,将研发支出中能够为生产者带来经济利益的部分,从中间消耗重新分类为固定资本形成,从而将研发支出资本化。此前囿于R&D测度理论与方法的不完善,R&D支出被视为中间消耗而非资本,这不仅为重新审视R&D支出的合理定位提供了依据,也为有效测算R&D资本存量提供了理论支撑。SNA2008发布以来,已有不少学者对国家、省际、行业等不同层面的R&D资本存量进行了测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赵宁宁(2017)、王亚菲和王春云(2018)侯睿婕(2020)等。还有部分学者通过构建 R&D 卫星账户,在SNA账户体系中反映R&D活动,对研发资本存量进行测算(Crawford etal,2014;Evans et al,2008)。本文将从估算方法的选择以及相关指标的测算等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对后续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的核算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调查法和估算法是目前主要采用的两种资本存量的估算方法。一般来说,由于直接调查法存在调查周期长、成本高、数据质量对基础数据依赖性强,且在不同国家之间调查方法通用性差等特点,大多数国家都倾向采用间接估算法(郭文、秦建友等2018)。用于资本存量间接估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PIM方法、Griliches方法和BEA方法。永续盘存法(简称PIM法)是戈德史密斯作为固定资本的一种核算方法提出的,后人又在永续盘存法基础上针对R&D资本存量核算提出了Griliches方法和BEA(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方法。对比发现,三种方法基础形式相同,仅是在细节处理上存在差异,Griliches方法和BEA方法在实质上都是对PIM的改进。永续盘存法主要是针对实物资本核算提出来的,由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8》已将R&D支出归入固定资产中,这与实物资产仍存在不同之处,故不宜用该方法对R&D进行资本化核算。由于研发活动是抽象的,Griliches方法的滞后期和转化率难以估计所以在实践中的应用存在一定困难,故学者们一般不采用该方法进行研发资本存量核算。BEA方法对R&D投资序列进行了折旧处理,不再将全部投资转化为资本存量,用该方法对R&D进行资本化核算更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杨林涛、韩兆洲等(2015)根据三种测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测算基本步骤,对我国1995-2013年的R&D资本存量进行估算,测算结果再次证明BEA方法更符合经济逻辑和客观经济要求,更具有应用前景。BEA方法对R&D资本存量的估算公式为:
其中,RDIt是t期的实际新增研发投资;RDKt代表t期的研发资本存量;RDKt-1代表t-1期的研发资本存量;(1-)是研发资产折旧率。因此,资本存量估算的关键分别是R&D投资、R&D投资价格指数、R&D基期资本存量和R&D资产折旧率四个因素,这些参数值的选择对于估算结果的准确性有直接的影响。
R&D资本化改革下,由于行业层面的数据限制,制造业研发资本核算的研究还很少,对R&D投资的测度也成为一个估算难点。既有研究中,大部分研究者以R&D支出代替R&D投资,忽略了R&D支出资本化(赵宁宁,2017;严婷,2017)。R&D支出作为调查数据,并不符合SNA的核算逻辑,将其直接用于国民经济核算分析存在一定缺陷。参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8》,R&D支出通过生产活动形成R&D产出,R&D产出又通过R&D投资进行累积,最终形成R&D资产。由此可见,R&D资本化核算的关键是完成“R&D支出”向“R&D产出”转化,再向“R&D投资”转化的调整。侯睿婕(2020)采用总成本法完成对“R&D支出→R&D 产出”的调整。其中:R&D 投入=(材料及服务费+劳动力成本)+固定资产成本=日常性支出+固定资产折旧;R&D 产出=R&D 活动总成本=R&D 投入+营业盈余(王亚菲和王春云,2018)。
对于“R&D产出”向“R&D投资”的转化,现有研究中多采用完全资本化的模式进行调整。在核算分行业R&D资本存量时,资本化范围的选择成为国内外学者存在很大争议的一个话题。资本化主要可分为两种模式:部分资本化和完全资本化(徐蔼婷等,2017)。《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8》中,明确规定只有给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发成果才会被资本化,而其余的则作为中间投入处理,即并不是所有的研发产出都转化为研发投资。但由于很难确定研发产出是否产生“经济效益”,甚至失败的研发可以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为生产者带来潜在的经济利益,成功的未来结果足以抵消过去失败的成本,所以大部分学者已经将其所有的研发活动资本化。如王亚菲和王春云(2018)、孙凤娥和江永宏(2018)等对部分地区以及行业层面的R&D资本存量估算,均是采用完全资本化模式,将所有“R&D产出”转换为“R&D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者提出在SNA2008下软件产品已作为另一类知识产权产品处理,软件行业的总支出,包括开展R&D的经费支出,已经计入GDP。因此,在核算时应当剔除R&D支出中的软件R&D支出,以此防止软件产品重复计算(孙凤娥、江永宏,2017)。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土地支出应该从资产性支出中扣除。虽然中国的研发统计调查将土地支出纳入了资产性支出中,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8》规定,固定资产应归入生产性资产,土地支出应列入非生产性资产,因此土地支出费用应从研发固定资本核算中扣除。除此之外,行业分类调整和统计校准对于估计分行业的研发资本存量也尤为重要。为了使数据满足研究内容及合理性的要求,对分行业资本存量的估算必然需要进行行业合并与分解,具体的行业口径统一标准视文章的主题以及基础数据而定。余泳泽(2017)采用2011年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将不同的产业拆分整合为统一口径,估算了我国37个工业分行业的资本存量。侯睿婕(2020)采用线性插值法将制造业分为不同行业进行拆分,同样是统一为2011年国家行业分类标准,估算了我国1990年至2017年的制造业研发资本存量。
构造R&D投资价格指数的目的是要把现价R&D投资转换成不变价,以便测算出真实、可比的实际新增R&D投资和R&D资本存量。目前,用于构造R&D投资价格指数的方法主要有调查法、替代法和成本价格指数法三种,它们各有优缺点。调查法使用各层面的调查信息来确定不同行业的R&D价格指数,更贴近现实情况,但调研时间长,成本高且得到的估算结果易受调查样本影响,不确定性较大;替代法通常选取GDP缩减指数或其他指数进行替代相对简单直观、但缺乏分类的统计数据;成本价格指数法通过细分成本、选取对应的价格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构造出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R&D投资价格指数,使估算结果更加细化,这与分行业资本存量核算理念相契合,因此大部分学者倾向于采用该方法进行R&D投资价格指数构建。学者们一般是从工业生产者那里购进价格指数、GDP缩减指数、工资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劳动者报酬缩减指数等,选择两三种不同价格指数加权平均结果来表示R&D投资价格指数(吴延兵,2006;谢兰云,2010;陈宇峰、朱荣军2016)。
为了确定初始资本存量,首先需要选择初始年份。李宾(2011)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初始研发资本存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折旧,初始资本存量的选择对资本存量的估计影响不大。换句话说,初始年份选得越早,对资本存量的影响就越小。其次是用于估计初始资本存量的方法。现有文献对初始资本存量的计算大致相似,许多学者采用初始固定资本投资除以投资增长率加上折旧率来计算初始资本存量。单豪杰(2008)将1953年的资本投资除以1953年至1957年的投资平均增长率加上折旧率来估计中国1952年的资本存量。江永宏(2016)用1952年国家财政科技支出除以折旧率加上1953年至1959年固定投资的平均增长率来估计中国1952年的研发资本存量。
李宾(2011)提出折旧率的设定对资本存量估算结果有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资本化核算对折旧率的变化较为敏感。因此,R&D资产折旧率一直以来都被看成是R&D资本化核算中十分重要的参数。尽管近年来R&D资本化核算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但R&D资产折旧率的估算尚未形成公认合理的方法,仍旧是制造业资本化核算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大部分学者以及统计机构在进行分行业资本核算时,依然沿用物质资产折旧率的估算方法。王亚菲和王春云(2018)采用物质资本折旧方法计算R&D资本折旧率,假设R&D资产的服务期限是10年,残值率是10%,按照几何折旧模式估算得到R&D资产折旧率为20%左右。对于分行业而言,该做法计算过于粗糙,忽略了行业间的异质性,未能正确认识R&D折旧的本质。Wendy构建的前瞻利润模型,考虑了行业异质性,计算结果体现了不同行业之间的R&D资本折旧率有所区别,该方法的合理性在美国也得到了验证,目前已将其确定为官方测算方法。但宋旭光和赵雨涵(2018)在前瞻利润模型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制造业R&D资产折旧模型,测算了各行业R&D资产折旧率,估算的结果普遍高于其他学者的结果,数据准确性仍有待商榷。
作为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R&D资本存量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发展模式的变革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但困于数据来源等问题,分行业R&D资本存量核算一直是经济研究中一道难题。以上内容对资本存量的估算方法以及具体参数的确定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学者们在估算方法使用、投资价格指数构建以及基期资本存量测算等方面已趋于统一,而折旧率作为核心变量,其估算方法还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总之,对于分行业研发资本存量的准确核算,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和长期探索的课题。
相关链接
资本存量:
从企业资本经营角度看,资本存量是指企业现存的全部资本资源,它通常可反映企业现有生产经营规模和技术水平。同时资本存量是已投入企业的各类资本的总和。它以资产形式存在,又叫资产存量。根据它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可以划分为两类:即正在参与再生产的资产存量和处于闲置状态的资产存量,包括闲置的厂房、机器设备等。
概念定义:
存量:
stock,对变量性质的一种分类,对应于“流量”flow。存量是描述事物存在状态的变量。由于“存在状态”是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映象,因此,存量是对应于时间点的,即在某一时点上可以被测度(这是判断一个变量是不是存量的一个简单易行的判据)。或者说,存量是时间的函数。
国际标准单位制中的七个变量(长度、质量、时间、数量、温度、光强度、电流)全是存量。
在经济学中,价格、货币存有量、资产存量(库存)、人口数量、支付量(包括交换时的商品支付量)等都是存量。
资本存量:
定义1:资本存量是指经济社会在某一时点上的资本总量。资本增量则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增量资本的投入便是投资,一旦投资行为完成便形成新的时点上的资本存量。
定义2:资本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所积存的实物资本,反映在一定时点上人们所实际掌握的物质生产手段。大多数研究经济增长的学者认为,用资本存量作为度量资本投入的指标是合适的。
意愿资本存量是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之下,在资本的收益与成本既定的条件下,企业为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理想的长期企业固定资本存量。这里用新古典方法来研究这一问题,即假设企业生产的唯一目标是实现其利润最大化,此时资本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