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研究
——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

2023-02-08 10:54冯燕珠
教育观察 2023年1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集群

冯燕珠

(广东白云学院教务处,广东广州,510000)

一、引言

近年来,为提高企业需求与高校教育供给的契合度,地方本科高校不断尝试向应用型高校转型。专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教管理组织方式,为本科高校教育改革带来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原动力。

梳理专业集群相关文献发现,许多高校已经构建或是实践推进围绕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集群建设思路。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就需要打造具有大湾区特色的高校专业集群,让产业集群的产业价值助力大湾区高校专业集群建设。2014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也明确提出:“建设形成一批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对区域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专业集群。”[2]2015年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要求,地方本科高校要积极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按需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集群。[3]

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对接高校专业建设相关政策及实施手段

构建科学合理的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专业集群,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建设与高校专业建设充分对接,有关部门采取了多项举措。一是支持广州、深圳等市试点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组织开展省级产教融合试点。2020年印发的《广东省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要建设培育1000家以上的产教融合型企业,重点打造200个以上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实训基地。[4]二是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能力。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动教育合作发展、建设人才高地,共同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方式。[5]三是科技园或高新区毗邻大学城或大学园区,搭建合作平台,共建技术创新体系。如《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提出,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完善知识密集型产业服务体系、推动区域产业协同联动发展等战略规划。[6]中新广州知识城作为知识密集型高科技产业园区,毗邻钟落潭高校园区,目前注册企业已超1524家,其中不乏阿里云的互联网总部、宝能智能汽车研究院、创维智能基地等知识经济产业。深圳虚拟大学园区还作为产学研结合创新园区,以“一园多校、市校共建”的模式吸引了国内外名校、科研所入驻,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等方面取得卓越的成绩。[7-8]四是利用区域优势产业带动高校专业集群建设。近年来,广东省为进一步优化全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各地级市陆续推进高校或高校新校区项目建设。因此,根据广东各地产业发展方向,参照全省制造业总体空间布局,高校可以采用专业集群建设这一方法。

三、广东白云学院专业集群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

广东白云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已将专业集群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开展专业集群建设工作以解决专业分散与能力弱、学科之间关联性不强等问题。“十三五”期间,我校充分利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毗邻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地理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发挥行业企业的重要教育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共建示范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平台、共建师资、共建科学研究平台等方式,不断促进育人体系和产业体系中的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全面优化校企协同育人“3+1”人才培养模式。此外,瞄准智能制造、现代服务、数字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我校进一步扩大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影响力。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到2025年,在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上,应落实“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六大工程,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典范。[9]《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进一步提出应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完善知识密集型产业服务体系、推动区域产业协同联动发展等战略规划。[6]

基于以上两个规划,我校结合学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体系、优势特色及支撑条件,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经济为目的,对接地方产业结构,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完整的三环联动、十二式联通专业集群体系,建设了学科专业集群超级平台:一方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及中新广州知识城的产业结构,以“核”建群的方式建设了三个专业集群,如表1所示;另一方面,依托二级学院建群,推动“以院建群”模式,形成了十二个专业集群。在建设过程中,重点建设基础较好、与广东省产业集群契合度高的专业集群,即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及中新广州知识城的产业结构的三环联动,如智能制造专业集群、智慧商科专业集群、文化创意专业集群。对仍处于规划设计中的十二个专业集群,依托“以院建群”模式,从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某个点上进行培育试点,从学校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地推进。

表1 广东白云学院专业集群列表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对接措施

(一)产业集群融入专业集群,解决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契合度问题

1.精准定位

我校依据办学任务和要求,结合自身现状及发展目标,分析学校所服务的产业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出发点,精准对接具体的服务产业链、创新链,制订专业集群建设规划,即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职业性应用型人才。

2.强化特色

在建设过程中,我校重点选择发展成熟、基础良好的优势专业、重点专业、品牌专业作为核心专业,遴选与优势专业关联度高的相近专业,着力打造创新特色专业集群。同时,根据自身发展定位,结合我校专业集群建设方案,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经济为目的,建设与广东省产业集群契合度高的专业集群。

3.对接产业

我校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对标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9],抓住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红利,选准具体服务的产业链、创新链,精确分析学科专业(专业集群)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对应关系、供需要求,设置符合学校发展的专业集群,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

(二)校企共建,打造专业集群核心体系

1.校企共建产业学院

我校充分利用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缘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打破传统“围墙”式的办学模式,以开放的眼光和姿态,与产业、行业、社区建立多样化的产业学院,建立了互利共赢的资源共享机制、协同育人机制和联动发展机制,打造了一批产教研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学院,形成“院院有品牌”的新发展格局。

2.校企共建示范专业

我校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重点服务广东区域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按照“优化+调整+升级+换代+新建”要求,与企业共同改造升级传统专业,淘汰落后专业,建设示范专业。需要注意的是,校企共建示范专业要明确以下三点:一是建设目标,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育人目标和国家教育改革新形势,制订实施方案;二是建设内容,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融入专业建设,解决专业精准对接和精准育人的难点和问题;三是建设过程,示范专业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管理保障、团队力量保障、合作机制保障。

3.校企共建课程

一是制订课程标准,从企业生产需求出发,兼顾工作岗位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需求,立足课程内容,研究探讨课程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标准;二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如利用将实际生产图片或视频等内容融入教学、理论教学与典型案例相结合、企业工程师入课堂分享生产经验和前沿技术等方法[10],优化课程内容;三是建设优质在线课程资源,通过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建设在线课程资源,针对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加入企业实践生产案例、综合实训等内容[11],建设高质量的在线课程。

4.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服务要求的工作技能,我校建设创新型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和企业协同共建校内外实践共享平台,以满足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使用要求。一方面,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协同建设,在校内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可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教学中心等硬件设施,引入企业资源,模拟生产实践操作环节;另一方面,以企业为主导,学校协同建设,在校外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可通过开展生产(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让学生学习实际生产技能,掌握岗位工作知识,了解生产流程全貌。[12]

5.校企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平台

我校组织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导师团队、就业与职业发展导师团队、校外创业导师团队和企业导师团队共同组建一支专创融合的创业师资队伍,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指导服务。同时,以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建设标准为指引,以建成省级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立足点,以建设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中心为抓手,搭建“三创”与产教融合平台,培育公司化运营创新创业项目,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类培训工作坊,举办SYB培训班,为自主创业团队提供全方位的实践平台。

6.校企共建师资

第一,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引进企业、行业专业人才,聘请有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职教师或专业建设负责人。第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聘请具有工作经验的企业、行业专家担任特聘教师,负责如专业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学术讲座等任务,并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和毕业实习。第三,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到企业挂职锻炼,解决教师知识储备丰富而实践经验不足的矛盾。第四,聘请企业行业技能领军人才建立大师工作室,出台管理办法和支持政策,重点打造大师工作室,带动特色专业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

7.校企共建科学研究平台

我校按照学科专业布局,搭建支撑重点培育学科的科研平台,与行业企业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并根据学科的研究发展方向,组建应用学科研究团队,重点打造学科创新研究团队。同时,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引进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的专家,打造双赢局面。通过校企共建科学研究平台,实现学校的智力资源与企业资源的有效对接,让共同研发的产品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能进一步促进高校人才培育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三)产业集群与专业集群协同发展,提升产业能力

我校以产业学院为抓手,以科学研究平台为基础,深化拓展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战略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和对接落实机制[13],建设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与行业企业开展企业项目联合攻关、产品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横向课题,构建教研共同体,共享研究成果,在“学习—教学—科研”的过程中传授、创新、传播知识。通过教学服务技术、技术反哺教学的模式,把技术创新转化为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转为技术资本,有利于提升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实现以教促研、以研促产的目的。

五、结语

高水平建设的专业集群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站。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是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以粤港澳大湾区特色产业为主导,构建专业集群,加强教育与经济联动效应,有利于创新专业集群发展模式,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塑造产业技术新格局。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集群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