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芹
(武昌理工学院,武汉 430223)
近年来,随着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发展,我国光伏产业得以进一步发展,行业规模快速扩张,尤其是在“碳中和”背景之下,光伏科技水平不断攀升,全国的装机量逐年增长,在产业链发展的相关环节中光伏企业的市场占有度也不断提升,光伏行业科技进展持续推进。不过,我国光伏市场仍处于大而不强的状态,一方面,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相关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关键性技术水平不高,尚无法形成相关科技的完全国产化;另一方面,产业链上游的硅料供给不足,产业链中游的电池组件厂商为增加市场占有率竞相扩产,产业链结构略显失调,硅料产品价格持续攀升。目前,我国光伏企业的研发和使用成本较传统能源仍高不少,并网发电容量所占比例不够,且电能的消费结构依然以煤、原油为主,因此光伏仍然处在补充传统电能的地位。为推进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升级,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有利政策措施:2019 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19 年风电、太阳能光伏水力发电工程项目建设相关事宜的通知》,表示对需国家补贴的新增光伏发电建设项目,政府原则上都将按照本文件或由市场机制,选定投资建设项目并进行国家补贴竞价;2021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国家能源局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引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表示按照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和预计资金流情况,可作出信贷展期、续贷或调整还款速度、时限等具体安排。可见,我国将太阳能光伏产业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地位新产业,将大力推进低碳循环经济建设,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此大背景之下,我国光伏产业产能将得以进一步释放,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太阳能光伏发电建设项目的总装机容量必然进一步提升,而光伏企业的相关成本将会得到一定的控制,产业盈利潜能的提升将为光伏企业的财务可持续增长带来良机。因此,基于价值链视角对我国光伏企业的财务可持续增长进行研究能够帮助光伏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提升其财务可持续增长能力。
财务可持续增长指的是以可持续增长作为企业财务绩效的评价前提,同时以相关财务指标的稳定增长率作为绩效提升的标准,如果企业相关财务指标的增长稳定在理论上所计算的可持续增长率上下,方可认为企业处于财务可持续增长状态。
最早提出财务可持续增长理论的是美国财务学家希金斯。希金斯于1970 年提出财务可持续增长的概念并设计出相关模型。希金斯财务可持续增长理论被视为早期最具代表性的财务增长模型之一,目前仍然被许多公司广泛使用。该理论认为企业为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会要求相关财务指标的增长具有合理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以此来维护股东的权益。在财务的视角下考虑,公司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财务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盲目高增长或者高下降,因为这种做法容易使企业面临财务困境,而如何去实现财务可持续发展,这就取决于公司的财务资源的规划和目标。希金斯财务可持续增长理论提出,在假设企业遵循市场的发展速度、不发行新股且不进行权益资本的筹资、保持股数稳定不变、保持稳定的股利政策和资本结构、企业的资产周转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可持续增长率=留存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价值链的概念最早由迈克尔·波特于1985 年提出,他在《竞争力》一书中将公司的各种价值社会活动分为了内部活动和对外社会活动,其中的内部活动包括生产、经营、再生产、技术、人力管理等。企业价值链正是由上述各种活动所联合组成的链状结构,它存在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的总体过程中,会给企业创造财富,并将企业相互整合,相互联系,为企业带来价值。
产业价值链是基于迈克尔·波特的企业价值链原理所提出的,即以特定工序或技能为基石,以创造符合需求的最大效用体系为目的的企业集合。产业价值链的形式是复杂多变的,但在产业价值链中不变的则是由企业内部的合作关系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形成的链状体系。也就是说,从价值创造的过程来看,产业价值链也需要由各个部门提供相应的劳动,与企业价值链类似,只是各种职能不再发生在企业内部,而是变成了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价值创造的流程不变,依然遵循价值链条。
我国光伏产业在经历了初始阶段、起步阶段、重挫阶段和回暖阶段之后,当前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2016 年发布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至2020 年我国太阳能发电达1.1 亿千瓦。2017 年发布的《关于2018 年光伏发电项目价格政策的通知》指出,2018 年起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下调0.1 元/千瓦时。总体而言,我国光伏产业朝利好方向发展。
从市场表现角度来说,当前我国的光伏产品的产销量居世界之首,光伏产业关键设备及产品覆盖全球市场一半以上。根据中国光伏协会数据,我国硅片供给量占全球市场90%,多晶硅占55%,光伏组件占75%,光伏玻璃占50%,可以说明我国就光伏产品的产销数额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国。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数据,中国的累计太阳能发电装机量占全球总装机量的35%,远超德国和日本这样的传统光伏强国,且随着相关政策落地以及市场需求扩张,中国的光伏发电装机量必然还会进一步增长。
从技术发展角度而言,我国光伏发电核心技术尚存在提升空间。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指引的双轨运行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得以迅猛发展,但相对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光伏设备与产品组件的技术升级略显滞后。光伏玻璃与单晶硅电池组件生产成本较高,上游原材料供应不足,中游能量置换率较低,下游金属电池转换率偏低。由于技术运用不够成熟,导致在硅原料供给难以完全满足电池生产需要的情况下,为提高发电量,企业的发电成本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而在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时,在国家调控光伏发电用电价格的前提下,光伏企业的盈利和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我国光伏产业链条自上而下依次为:产业上游是硅原料的提纯及硅片材料的制造,产业中游是光伏电池、光伏玻璃及光伏相关组件的生产,产业下游则为光伏发电厂的建造和光伏应用系统的开发。
当前,我国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所包含的企业数量正逐年增加,产业中游电池组件生产相关企业的数量增幅最大,其次是产业上游单晶硅、多晶硅及硅石生产相关企业,而下游光伏发电站及相关设备生产制造企业数量增幅最小。至2020 年,我国光伏产业上市企业数量已达43 家,其中主营单晶硅制造的企业数量为6 家,多晶硅制造企业数量为5 家,硅石生产企业数量为4 家。中游光伏组件生产企业的上市数量为15 家,下游主营光伏发电的企业数量为13家。国内光伏行业上市公司整体规模偏小,多数上市光伏企业为中小型企业,而且分布于产业链上游居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可见,就产业价值形成和企业竞争来看,我国光伏产业价值链的分布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中小型企业间的竞争激烈。
根据我国光伏产业价值链基本情况,可以将光伏企业主营业务按照产业价值链自上而下依次分为硅材料提纯、硅片生产、电池生产、组件制造及安装、光伏发电五大类型。依据同花顺数据库2018 年至2020 年资料测算这5 个环节的上市公司毛利率的算数平均值,可以得到5 个环节3 年间的毛利率均值分别为30%、22%、15%、12%和25%。通过此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处于产业链中游的电池生产和组件制造及安装的上市公司其毛利率相对最低,而产业链上游的硅材料提纯和硅片生产以及产业链下游的光伏发电的上市公司的毛利率相对较高。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对于光伏发电行业的政策扶持主要体现在对硅材料的获取补贴方面,激发更多的企业向产业链上游进行业务转移,同时由于近年来光伏发电企业大力开展相关发电技术的研发工作,致使新技术运用至节能发电环节,使得企业的成本有所下降,因此产业链两端的企业盈利空间相对更大。
根据希金斯财务可持续增长模型,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结果由4 个财务指标(留存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相乘所得。留存收益率反映企业的分红和再投资情况,通常取决于企业的现金股利政策,在市场表现利好且企业处于上升期时往往较高且较为稳定;销售净利率反映销售收入中的净利润占比,可以反映业务的盈利程度;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在当前资产规模之下的资产创收能力,是销售收入对总资产的倍数;权益乘数则反映企业的财务杠杆,是总资产对所有者权益的倍数。
依据同花顺数据库2016 年至2020 年资料测算,我国43家光伏上市企业的可持续增长率自2016 年至2020 年分别为2.75%、3.87%、2.39%、2.18%和6.83%,5 年均值为3.60%。为了说明企业的财务可持续性,需要对比可持续增长率与企业实际增长率的大小。实际增长率计算通过每年度的营业收入计算得出,即以年度营业收入增长率作为实际增长率。依据同花顺数据库资料计算的我国43 家光伏上市企业的实际增长率分别为:32.67%、32.42%、18.84%、156.45%和18.94%,5 年均值为51.87%。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我国光伏上市公司的理论上的可持续增长率要远远低于其实际增长率,反映出我国光伏企业正处于一个超速发展的阶段,而财务可持续增长理论,超速增长的企业往往是由于短期增加财务杠杆和加大留存收益提取比例所致,这种超速增长不可持续,如果后期市场逐渐冷却或者相关利好政策消失,那么企业将恢复到平稳状态,甚至有时候会在短期超速增长结束之后处于亏损状态。
总而言之,我国光伏企业目前没有达到财务可持续增长的状态,实际的增长率过高,这主要因为大部分光伏企业享受了一定的政策优惠,把握了当前的市场时机,而企业处于产业快速发展的时间内且大量企业属于中小规模成长型企业,那么其财务杠杆相对也处于较高水平。因此,短期内的快速增长值得警惕,当行业发展趋于成熟,而企业的财务政策逐渐过度为稳健型时,企业的增长将降速,可持续性会进一步遭到破坏。
第一,光伏企业应专注于核心业务,进一步提升并保持业务的创收能力。光伏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发展产业,其具有技术性强、业务专业性要求高、利润空间较大且竞争逐渐激烈的特征,在扶持政策加持下,企业往往容易多元化展开其主营业务。但是在技术支撑不够大量企业尚处于研发阶段时,其业务铺垫的投资金额往往也较高,那么在财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多元化的业务分布会分散企业资源导致资源分布不够集中,因此无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其盈利能力也将会进一步弱化。因此,光伏企业需要将财务资源集中于其核心业务,根据光伏产业价值链分布特征寻找适合企业的主营业务,通过提升业务能力来激发其更大的创收潜能。
第二,光伏企业需提升资产周转速度,优化资产结构。目前,光伏产业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在经历了行业重挫和逐渐回暖以后,企业在相关利好政策的加持下进入发展的快速通道。大量的光伏企业意识到市场需求必将进一步扩张,市场潜能将得以释放,企业的盈利空间较大,因此其投资规模也是与日俱增。但是,在快速扩张和加大研发的表象下,企业资产的质量及其自身对于资产的运作能力尚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光伏企业若想要实现财务的可持续增长就必须要在资产管理上下功夫。由于大部分光伏企业仍处在企业的成长期,对于资产的管理认识不足,资产创收能力和盈利潜能并未完全释放出来,一方面,光伏企业需要改善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发挥长期资产的价值,做好折旧管理和资产价值评估,建立专门部门对高价值资产实施有效监控,关注长期资产的使用程度和价值绩效;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的存货资产,光伏企业也应该防止库存积压,针对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分销渠道,加速库存周转,避免短期资产闲置而造成挤占企业资金。
第三,光伏企业需要持续注重技术研发,提升产业内的竞争优势。由于我国光伏企业的创新能力尚显不足,企业的生产成本还难以得到进一步控制,进而使得其盈利能力受限,再加上我国硅原料提纯精度不高,原材料、电池和发电量之间的转换率一直难以大幅提升,使得光伏产业规模巨大但是整体财务绩效并不显著。光伏企业需要通过技术研发,将技术优势转化为财务绩效,降低硅原料的提纯成本,做好生产成本控制,提高终端产品的附加价值,打造产品优势,增强光伏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唯有如此,才能充分搭上行业发展的顺风车,实现财务的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