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
(东阿县审计局,山东 聊城 252200)
涉农资金管理主要是指国家财政部门将专项资金统筹划拨给各级政府,由各级政府部门合理分配投向农业农村的综合开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补贴等项目上,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发展,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收入。由于涉农资金在农村生活、发展建设的各个环节都有综合体现,所以做好涉农资金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是就目前涉农资金绩效管理情况来看,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绩效管理路径受阻、绩效管理体制缺乏完善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财政涉农资金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所以,在乡村振兴视角下,需要科学设计绩效管理总路径,建立健全绩效管理机制,优化创新绩效管理方式方法,打造高素质的绩效管理队伍,确保涉农资金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到位。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点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但是就实际的涉农资金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情况来看,绩效管理路径受阻现象普遍存在,整体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范性不足。在涉农资金支出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并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合理优化配置各项资源和资金,部分申请立项的资金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由于事前绩效评估工作做得不到位,就难以发挥出资金的使用价值,导致资金实际使用效率远远达不到规定要求,极易出现严重浪费资金的情况[1]。此外,在部分地区或者乡镇,甚至出现资金应用目标模糊的情况,无法将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再加上受到资金管理约束条件的影响,已经规划部署的资金不能随意改变使用用途,这就导致部分资金长期沉淀,不仅直接降低了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给财政资金的统一配置带来不利影响,而且极易出现资金闲置情况,难以有效提升涉农资金利用率,给资金经济作用的发挥带来严重限制,引发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近年来,我国在各个地区大力开展绩效目标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实现财政资金的全覆盖,在此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我国的财政涉农资金绩效管理体系,在统筹规划下全面增强了各地区各部门绩效意识,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管理格局,基本建立了全过程管理链条,使得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取得显著成就。但是,涉农资金支出预算绩效管理体制仍旧保留了较大的完善空间,并没有真正落实、充分展现绩效管理的功能和作用,实际的落实情况与理想预期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没有提高涉农资金支出预算绩效管理重视度,对预算绩效管理缺乏全面深入的认知和了解,相关管理部门并没有与其他部门加强沟通交流与协调配合,预算绩效管理联动机制严重缺乏;第二,预算绩效管理追踪问责长效机制缺乏完善性和系统性,难以有效监督管理各部门、各人员的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2];第三,缺乏完善健全的资金整合绩效管理制度。在乡村振兴视角下,需要统筹整合利用涉农资金,但是很多部门人员并没有高度关注资金的综合利用,也没有围绕相关管理内容建立科学完善的资金整合绩效管理制度,同时并没有明确绩效管理主体,没有详细划分资金分配单位、资金使用单位、资金监管单位三者之间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由于工作所属责任没有明确到个人很容易出现管理混乱情况,也会导致责任相互推诿现象的发生。一旦涉农资金支出预算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很难追究到人,不利于后续工作的顺利推进。
在涉农资金支出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过于单一化,缺乏全面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没有将财政涉农资金的使用情况全面纳入考虑范畴,很难实现绩效评价的全覆盖;其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没有表现出较强的针对性,在大部分的农村地区仅仅将资金的使用效果作为重点关注点,导致“三农”工作的实际作用和具体价值难以有效发挥出来;最后,绩效评价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很多农村地区所设定的绩效评价没有紧密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客观的情况下很难全面准确反映各项建设项目的实际效果,无法为后续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提供有效参考。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合理评价涉农资金支出使用情况,最大限度发挥出涉农资金的作用和效益,而且需要确保信息的公开性,直观清晰呈现绩效评价结果,让社会公众明白涉农资金支出使用项目、具体使用情况以及所获取的使用成效[3]。
财政涉农资金全面覆盖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全过程,无论是农业生产消耗还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抑或农村社会补贴等离不开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由于财政涉农资金种类多,用途广泛,并具有烦琐复杂的应用流程,会适当增加绩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并对绩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绩效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农业生产、项目建设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掌握资金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内容,而且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这样才能满足实际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需求。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工作人员素质低下的情况,直接影响了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无法取得预期的绩效管理成效。近年来,虽然预算绩效管理中已经全面应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手段,但是部分绩效管理人员并没有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使用,直接降低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此外,涉农资金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方面没有配备充足的工作人员,并且这些工作人员没有掌握扎实、全面的农业知识、绩效管理知识等,在相关工作经验缺乏的情况下无法形成客观真实有效的绩效管理结果,直接影响了后续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实际的预算绩效管理成效难尽人意。
在开展涉农资金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需要科学设计绩效管理总路径,在总路径的指导下科学开展相关工作,制定清晰明确的绩效管理工作目标和相关指标,有效落实事前绩效评价工作,并以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科学调整后续的涉农资金支出预算安排,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效。
首先,需要加强事前绩效评价,以此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各项资源利用率。当项目目标确定后,就需要落实事前绩效评价工作,先对相关项目的成本、质量、时效、经济效益等进行科学评估,然后再合理安排后续各项工作。使用各项涉农资金时,相关部门需要审核、分析、研究各种储备项目,结合实际合理分配绩效目标,然后将各项工作任务下达给相关工作人员,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以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将各地的预算绩效目标上报给上级部门。此外,针对一些刚实施、影响力较大的重点项目,需要全面开展系统化的评估工作,全覆盖项目设立、资金投入、项目方案、资金使用方法等各个环节,以此获取准确真实的评估结果,为预算申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确保科学化、规范性管理涉农资金。其次,需要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相关部门需要将涉农资金绩效自评、重点绩效评价结果直接挂钩于涉农资金预算安排,建立绩效评价长效机制,确保合理调节、分配涉农资金。当绩效评价工作完成后,也不能忽略事后监督问责工作,当涉农项目完成后或者在每年的年终,涉农资金项目单位就需要科学合理评价绩效,填报项目绩效目标自评表,全方位、多角度总结项目资金下达执行情况、项目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并以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合理安排下年度衔接资金项目预算,提高各项工作之间的衔接性,确保涉农政策效果进一步提升。
进行涉农资金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还需要加强构建绩效管理机制,这样才能确保协调组织作用最大化发挥,并详细划分各方的管理内容和职责,从根源上对涉农资金规模进行有效控制,有序开展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确保涉农资金绩效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绩效管理机制,也能确保绩效管理延伸扩展到所有的财政涉农资金项目上,为涉农资金的加快统筹使用提供制度保障,保证各项工作开展有制可依、有规可循。
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涉农资金规划机制。各级政府部门需要严格遵循问题为导向、目标为导向的工作原则,依托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科学规划当地农村地区的涉农资金,统筹协调当地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确保地方规划有效衔接国家战略规划。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需要聚焦重点,狠抓项目储备,全力保障重要项目、优质项目的资金供应,合理安排一些中长期项目的资金使用,确保各项项目资金供给的充足性,避免资金不足影响项目的顺利开展。各个地区需要动态化管理项目实施,确保涉农资金实际使用始终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大大降低资金乱用情况的发生率,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计划有效落实。其次,需要完善资金分配,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同时,在涉农资金使用过程中,农村地区的下级领导人员需要全面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合理分配涉农资金,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
每一项新工作的推进都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大力支持和基础保障,涉农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就涉农资金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情况来看,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对国家优惠政策、法律法规、涉农资金项目“三农”政策、绩效管理内容、绩效管理方式方法等有一定的了解掌握,还需要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确保涉农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落实,取得预期的绩效管理成效。所以,需要注重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绩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素质高、专业能力过硬的绩效管理队伍。
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业务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涉农资金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绩效管理培训会议,围绕绩效评价工作流程、绩效目标、绩效指标设置、绩效管理方式方法等业务内容展开培训,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增加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为后续开展涉农资金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其次,可以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外出交流会,直接向财政涉农资金工作优秀先进单位学习取经,定期进行深入交流,从中学习正确的工作方法,掌握工作精神,将先进的工作经验全面应用在后期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中,实现工作新突破,显著提高涉农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整体水平。最后,需要加强工作人员计算机系统操作培训工作。在数字时代,预算绩效管理系统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为了提高绩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办公系统操作水平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开展计算机技术、办公系统操作培训。培训方式采取集中培训、老师现场辅导、个人自学等方式,培训期间严格按照相关培训流程进行,确保培训管理的规范性,进一步突出培训效果。
在涉农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为确保涉农资金支出预算笔笔“透明账”,就需要系统化开展绩效运行监控工作,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监管和财务管理,提高涉农资金的安全性和可控性。相关人员需要对比分析预算绩效管理最终设定目标与实际执行情况,全过程监督考核涉农资金绩效管理运行情况,实时掌握各项资金的使用分配情况,确保涉农资金精准应用在重点项目上。通过加强事中监督,能够确保项目单位严格按照相关规划要求合理分配使用资金,有效提高项目质量,顺利实现绩效管理目标。在绩效运行监控工作开展中,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项目单位,抑或社会公众,都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监督管理权力。具体来说,线上可以利用相关管理系统开展监控工作,如农业农村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系统、区级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等。在线下可以建立涉农资金通报制度,采取自我管理、外部监管、重点抽查等方式,按月跟踪、按季总结涉农资金支出预算情况,全过程监督监管项目和资金使用情况,确保涉农项目、资金的公开化、透明化。此外,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也需要开展联合督查监管工作,加强监管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全过程监督管理涉农资金的申报、立项、分配、使用等情况,确保监督监管全面落实。在此过程中,严格遵循有错必纠,严肃处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重点追究效能低下、实施过错、制度执行不力、违规使用涉农资金等行为责任,不断增强监督震慑力。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强化涉农资金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加快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的一体化,提高涉农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真正做到精准实施项目、精准支出项目资金,集中财力积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步伐。由于涉农资金支出预算绩效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给全面实施涉农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在实际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中,就需要完善涉农资金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确保资金“管得住”,科学规划下精准实施项目,聚焦项目重点,确保资金“用得准”,注重绩效目标和评价机制,并加强监督监控,确保资金使用透明化,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全面持续推动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