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研究

2023-02-07 23:10朱志群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国有企业质量

朱志群

(义乌市城西自来水有限公司,浙江 义乌 322000)

1 内部审计质量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涵

内部审计质量主要是指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内部审计最终成果的质量和内部审计工作执行力的质量是构成内部审计质量的两个重要元素,这两个元素之间是相互影响、互为条件的,内部审计执行力如何关系着内部审计的最终成效。内部审计质量在实务中体现出3 个基本特征:不稳定性、全面性以及成本效益性。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要是指在国家审计准则和相关审计制度的指导下,在内部审计工作中采取一系列的管控措施和手段以保障内部审计有效性的管控活动。在实务中能够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产生影响的企业宏观和微观因素主要有:一是宏观因素,通常以审计相关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等因素为主;二是微观因素,通常以信息化水平、审计流程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为主。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因自身国有身份属性的特殊性,使得其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呈现出与普通企业更为不同的管理机制和模式。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提出了国有资本国有企业所在之处必须有相应的审计环节的理念,进行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即是为了严格落实该理念。具体来说,研究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要具有以下4 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开展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推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效果和效率的提升;二是开展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实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全面管理的关键因素;三是开展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是推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主要保障条件;四是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间接为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监督环境。

3 当前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内部审计质量工作的开展对运营管理的高效开展具有多方面的推动作用。从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此结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实践,具体分析如下。

3.1 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环境通常与审计部门的实质独立性、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风险意识、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绩效考核等相关。在实务中,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部分国有企业的审计部门及其审计人员的实质独立性无法保障,内部审计体系内部因利益问题而存在一定的信息断层。实质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要素,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尚存在一定的瑕疵,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存在信息断层现象,具体体现在:一方面是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在整个组织架构中的独立性不足,部分单位将内部审计机构置于其他部门的领导位置,并且多数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薪酬、福利等方面对于单位内部管控依赖性较强,导致缺乏一个客观、公正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环境;另一方面则是在国有企业的整个审计体系组成中,通常会有多层级的审计机构,而这些不同层级审计机构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会更倾向于本单位自身利益,因此所形成的内部审计报告信息较容易出现信息断层,无法形成权威高效、全面覆盖的机制。

二是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尚不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是国有企业确保内部审计监督效果和效率、控制内部审计风险以及各项内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的要素之一,而在实务中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流程不健全、不完善,无法对审计行为进行有效规范,明确责任,从而使得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被形式化。

三是缺乏严谨的审计质量风险意识。按照审计理论的相关内容,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而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实务中,部分审计人员局限于自身对法律法规、形势变化等因素了解和掌握不充分,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无法多层次、多角度进行问题分析,缺乏风险意识,从而导致内部审计建议深度不足,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潜存的风险因素较多。

3.2 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实施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实施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实施手段、审计程序执行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施质量控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计划制定不够科学。受审前调查不充分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国有企业未能有效锁定关键控制点与风险点,确定审计重点和清晰的审计目标,进而制定出具有前瞻性和全局性的审计计划,所制定出的审计计划存在覆盖面不足、审计资源分配不合理以及审计缺乏事前事中控制等方面质量问题。

二是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实施信息化程度不足。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需要从多维度来收集基础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取审计证据,但当前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仍然是根据自身的主观判断和经验来进行问题分析,没有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和技术,这种方式较容易产生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收集数据信息的效率较低;第二,无法及时、快速发现经济数据背后的隐藏关联信息,进而发现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

三是部分企业在审计程序执行方面存在瑕疵。严格执行既定的审计程序可以确保审计计划的有效落实和审计目标的实现。在实务中,部分国有企业在审计程序执行方面较容易存在以下瑕疵:一方面,在内部审计执行实质性程序时,对于一些数据的真实性缺乏应有的谨慎性和专业性,最终形成的审计报告难以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对审计质量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在执行一些监督程序时,受一些实际环境因素的影响,存在抽样范围达不到规定比例,采用了一些不合规的方法使最终的抽样比例满足规定要求,以此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证据支撑显然不足而影响审计质量。

3.3 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监管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督导复核职责分工不够清晰明确。一个审计项目完整的复核督导包括审前调查、审计目标制定、审计计划、审计程序执行以及审计报告的形成等,通常应当由独立于审计项目组的成员负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负责复核督导的人员通常并不能完全独立于审计项目组,在工作内容及职责方面存在部分交叉,审计作业与审计监管未能实现完全分离,导致监督效果不佳。

二是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考核力度不足。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考核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抓手,在实践中多数国有企业在此方面存在力度不足的问题:一方面是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考核机制,并且制定出较为清晰的评价标准和指标;另一方面则是对于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考核过于侧重事后结果的考核,对于审计实施过程的评估检查较为欠缺,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客观性不强。

三是缺乏严格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责任追究机制。当前多数国有企业虽然开展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但是在责任追究方面较为欠缺,内部审计项目的质量并未直接与参与内部审计项目所有人员的相关利益挂钩,当发生审计质量风险时,通常不会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原因分析并对相关责任人施以一定的惩罚。

4 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的主要路径

为有效化解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中面临的多方面问题和不足,本文围绕内部审计准则和相关理论,建议从以下途径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

4.1 从多角度采取措施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环境进行优化

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环境可以为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从而为内部审计质量提升提供充分的保障。在实践中建议国有企业从以下角度采取措施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环境进行优化:一是进一步理顺和厘清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不仅要从组织结构角度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实质独立性,同时还要考虑根据企业规模、业务性质等设立区域审计中心,形成层级分明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强化内部审计与其他监督机制的联合,构建一个由内部审计为首的经济业务“大监督”体系,提高内部审计总体的监督质量;二是结合国有企业自身的实际管理需求和内部审计准则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控制标准,即可通过制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内部审计项目管理办法以及内部审计操作实务指南等方式来形成具体、容易执行的制度规范来约束内部审计工作,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供标准化的依据;三是确立风险导向型的内部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模式在审计路线、审计范围以及审计方法等方面均植入了较强的风险防控意识,因此它更能够增强和改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审计风险意识,从而将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进而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4.2 建立内部审计的全实施过程质量控制机制

结合内部审计实施的各个具体环节,建议国有企业建立内部审计的全实施过程质量控制机制来推动整个内部审计实施的全过程质量管控。

一是严格落实审前调查,确保审计计划的科学性。国有企业在制定内部审计计划和确定审计目标之前,应当梳理企业的所有经济业务活动和流程,确保审前调查的严格落实,在此基础上列出重点业务和关键风险点清单,锁定审计重点,然后再确立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在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分阶段、分层次实现全覆盖和突出重点的前提下,优化审计资源分配,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效。

二是在内部审计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随着大数据、信息共享等新型信息化技术与各个领域的融合度不断深化,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发展趋势日益攀升。内部审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应当充分考虑这些新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通过搭建信息化内部审计平台,建立内部审计数据信息库,为内部审计所需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审计证据的获取提供一个更为便捷、高效的途径,确保内部审计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掘不同数据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发现潜在问题和风险,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三是优化内部审计执行程序管控。国有企业在执行内部审计程序时,可从两方面采取优化管控措施:一方面是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确保其在执行内部审计程序时能够始终保持审慎、怀疑的态度,对一些存疑数据严格执行相应的审计程序;另一方面则是要综合采用实地检查测试、穿行测试以及书面凭证检查等方法对审计重点领域和流程执行审计程序来及时发现和识别各种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4.3 形成全方位的内部审计监管体系

国有企业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全方位的内部审计监管体系是保障。在实务中企业应当从以下角度来形成全方位的内部审计监管体系:一是建立复核监督的分级制,要建立内部审计的分级复核监督机制,一方面是要确保内部审计管理层与作业层的相互分离,另一方面则是要在审计作业层面形成小组长、主审、审计组长的复核机制,确立内部审计的各个环节和流程都有监督管控约束;二是对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考核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即国有企业应当结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需求,确立内部审计质量评估考核的内容及指标体系,其中指标体系应当包含覆盖率、计划完成率以及重大问题查处率等为代表的定量指标,也应当包含以管理层评价、制度体系完善度以及审计人员胜任能力为代表的定性指标;三是建立内部审计质量与审计人员岗位责任的挂钩奖惩制度,形成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供监督保障。

5 结语

本文以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为研究对象,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在控制环境、实施以及监管3 个维度存在的一些质量控制问题,然后结合问题提出了一些较为切实可行的完善措施,对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质效提升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国有企业质量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质量”知识巩固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