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预决算的控制及管理方法探究

2023-02-07 23:10李朝霞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信息系统调整

李朝霞

(吉林省农安县融媒体中心,吉林 农安 130200)

1 引言

资金作为企业运转的血液,其有效管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日益增加,如何通过资金管理提升企业对风险的应对能力,成为了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资金预决算管理应运而生,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合理的预算编制与决算分析,企业不仅能够对资金流动进行预测和计划,还能对实际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估。这样的管理不仅有助于优化企业的资金结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还有助于企业构建起一套科学的风险控制机制,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2 企业实施资金预决算管理的意义

2.1 优化资金配置

资金配置的优化是确保企业资源得到高效使用的前提,资金预决算管理能够显著提高这一过程的科学性和精准度。预决算管理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环境和经营战略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确保各项资金需求得到满足,同时避免资源浪费。通过对不同业务单元或项目的资金使用进行预算编制,企业能够在预算阶段便识别出关键的资金分配点,优先保障对企业增长贡献最大的领域或项目。这样的配置策略使得有限的资金能够被分配到最能产生价值的地方,从而提高整体的投资回报率。在资金配置过程中,企业还能利用预决算管理工具对资金流向进行实时监控与调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比对预算和实际发生的资金流动,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偏差,分析原因,调整未来的资金流向,使资金配置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和市场变化。

2.2 控制经营风险

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经营风险的控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资金预决算管理在风险控制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精确的预算编制,企业可以预先设定资金使用的各项参数,这样不仅为风险暴露的概率和影响设定了上限,还能够通过事前的风险识别和预算控制,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企业通过预决算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确保在面对不可预见的市场波动或内部问题时,能够迅速启动应对措施,限制损失。此外,资金预决算管理中的决算分析环节,也是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决算分析能够帮助企业评估资金使用的实际效果,对比预算和实际发生的偏差,分析造成偏差的内外部因素。通过这一过程,企业不仅可以及时调整当前的经营活动,防止小的偏差演变成大的风险,还可以根据历史的决算结果优化未来的预算编制,从而在长期内形成更为稳健的风险控制机制。

2.3 提高财务透明度和责任追究能力

资金预决算管理的实施,对于提升企业财务的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资金预决算管理,企业能够按照预定计划公开财务预期和实际成果,确保所有经济活动都有记录可查、有据可依。此外,预决算管理的实施同样关系到责任追究的明确性。当企业设定了明确的预算目标后,各部门和个人的经济行为都将围绕这些目标进行。这不仅要求管理层和员工增强成本意识,还意味着一旦出现偏差,就能够迅速地追踪到责任人,促进了各部门和个人的责任心,同时,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企业资金预决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目前,许多企业在预算编制上存在的问题较为明显。首先,预算制定缺乏全面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使得预算计划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偏差。在市场动态多变的情况下,预算方案若不能及时调整,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分配和使用效率。其次,预算编制时对成本控制和收益预期的不合理设定同样问题严重。有的企业在成本预算上设定过于宽松,未能形成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而在收益预测上则过于乐观,忽略了潜在的市场风险,导致最终的财务结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1]。最后,预算编制过程中,决策层与执行层的沟通不畅,导致预算方案往往不能得到有效执行。预算编制者缺少对企业运营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制定的预算很难落地实施,导致资源不能被优化配置。

3.2 预决算执行力度不够

预决算执行力度的不足是许多企业在资金管理中普遍面临的问题。首先,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不力。这一点表现在对预算执行的跟踪不足,缺乏有效的检查与平衡机制。当部门或个人在资金使用上偏离预算时,缺少即时的纠正措施,容易导致资金使用超出预算范围。其次,责任体系不明确。企业内部对于预决算执行责任的划分往往不够明确,使得各个部门或个人在资金使用时缺少应有的责任感。这种状况下,预算仅仅成为一种形式上的规划,而不是实际控制和指导资金使用的有效工具。再次,预决算执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员工对于执行预算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因为企业没有将预算执行情况与员工的评价和奖励紧密联系起来。这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员工会因缺乏动力而不严格遵守预算限制。最后,执行过程中信息传递滞后。由于内部信息流通不畅,导致预算执行的实时信息不能快速反馈至决策层,造成决策者不能及时根据资金使用情况调整预算策略,影响整个预决算的执行效果。

3.3 预决算调整机制不灵活

企业在预决算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显著问题是调整机制的僵化,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的应对能力。首先,调整流程烦琐复杂。企业在进行预算调整时,常常需要经历冗长的审批流程,这使得预算调整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实施。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这种滞后性导致企业错失良机或无法及时应对风险[2]。其次,缺乏动态调整的预算文化。在很多企业中,预算一旦确定便很少改变,这种固定化的预算观念限制了财务灵活性。即便面对显著的市场变化趋势或内部成本结构调整的需求,预算调整也往往不被鼓励,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最后,缺少有效的调整指标和工具。企业在预决算调整时往往缺乏可量化的指标和工具,这使得调整决策更多依赖于主观判断而非客观数据。这样的调整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3.4 信息系统支持不足

当前,许多企业在资金预决算管理方面遭遇信息系统支持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据处理能力有限。一些企业的信息系统处理大量复杂数据的能力不足,导致数据收集和处理工作无法实时、准确完成。这直接影响了预决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增加了预决算偏差的风险。二是系统整合不够完善。不同部门间的信息系统往往缺乏有效整合,造成数据孤岛现象,信息无法实时共享,妨碍了各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这种分散的信息系统架构使得资金预决算管理无法全面掌握企业财务状况,降低了预决算编制的整体效率。三是实时更新和反馈机制不健全。企业资金预决算管理的信息系统在追踪预算执行情况、记录实际发生的资金流动方面,往往不能提供实时更新和反馈。缺少即时反馈机制的结果是,管理层无法及时了解资金使用情况和预算执行进度,制约了决策效率和资金使用效能。四是用户界面和操作复杂度问题。一些企业使用的信息系统用户界面不友好,操作过于复杂,导致员工使用起来效率低下。这不仅增加了员工的工作负担,也延长了预决算管理流程,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动态调整预决算的能力。

4 企业资金预决算管理的策略

4.1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为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企业应采取一系列具体的策略来优化预算编制流程。第一,企业应建立以战略规划为基础的预算编制体系。这意味着预算的制定需要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紧密结合,确保每一笔预算的分配都能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在此基础上,预算编制应具体到各个部门、各个项目,细化到每个具体的支出项。第二,引入多维度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使用财务和统计模型对未来的市场趋势、成本变化和收入预期进行预测,可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收集和整合来自市场、行业、竞争对手等多方面的信息,运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如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提升预算的科学性[3]。第三,企业应建立跨部门协作的预算编制机制。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不应单独作业,而需要与各个业务部门进行深入交流和合作。通过建立跨部门的预算小组,收集来自一线员工的反馈和建议,确保预算编制更加贴近实际运营情况和市场环境。第四,实施滚动预算和灵活调整。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企业应该采用滚动预算法,即在固定周期(如每季度)对预算进行审查和调整。这种方法可以根据最新的运营数据和市场变化,适时调整预算计划,从而保持预算编制的灵活性和时效性。第五,引入外部专家和顾问。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可以考虑聘请财务顾问或专家进行指导,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帮助企业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同时引入新的视角和方法。

4.2 增强预决算的执行监督

为增强预决算的执行监督,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严格符合既定计划,同时确保应对突发事件的灵活性。第一,建立严格的预决算监督体系。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内部监督,如设立专门的预决算监控部门,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二是外部监督,通过审计或第三方评估等手段定期检查预算执行的效果。第二,强化结果导向的考核机制。预决算执行的监督不仅要关注预算的执行进度,更要注重预算执行的实际成效。企业应该根据预算执行结果,对相关部门和个人进行考核,如将预算执行情况与部门绩效、个人奖金直接挂钩[4]。第三,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企业应利用财务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实时追踪预算执行情况,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同时,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预算执行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调整。第四,建立反馈和报告机制。设立一个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使得预算执行中的任何问题都能够及时上报并得到处理。预决算执行报告应定期向管理层呈报,保证管理层对预算执行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4.3 建立动态的预决算调整机制

企业在管理资金的过程中,建立一个能够灵活响应内外部变化的预决算调整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第一,确立可调整预决算的具体条件和流程。企业需要制定一套标准化的指南,明确哪些情况下预算可以调整,例如市场波动、成本变化或项目范围的扩展等。同时,预算调整应遵循一定的程序,如需经过哪些部门审批,审批的时间节点等。第二,设立专责团队或部门来监控市场和业务环境的变化。这个团队的任务是实时收集和分析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预算调整的建议。第三,制定明确的预决算调整策略。这包括预算调整的优先级设定,如首先考虑保障核心业务的资金需求,如何在不同项目间平衡资源分配等。第四,利用财务模型和工具进行预算调整。企业可以使用财务建模工具来模拟不同预算调整方案的财务影响,从而作出更加合理的决策。第五,确保预算调整的透明度。任何预算调整都应该有记录,同时通报给所有相关方,确保整个过程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第六,建立起预算调整的反馈机制。预算调整后,应该评估其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并据此改进后续的预算调整策略。

4.4 提升信息系统建设与支持能力

在当今的企业管理中,信息系统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对于提高预决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有效提升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支持能力,企业应采取以下策略。第一,进行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企业需要评估现有系统的功能与预决算管理需求之间的差距,明确未来系统应支持的业务流程、数据分析、报告制作等功能要求。第二,设计与业务流程相匹配的信息系统架构。这一架构应该能够支撑整个预决算管理的工作流,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到调整等各个环节,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实时更新[5]。第三,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平台和工具。企业需根据自身规模和业务特点,选择可靠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解决方案,这包括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第四,实施系统集成与数据迁移。在新系统部署时,确保与企业内部其他系统的有效集成,同时进行数据迁移和验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五,开展系统测试和用户培训。在信息系统上线前,进行全面的测试,确保系统运行稳定、符合预决算管理的需求。同时,对用户进行系统操作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使用系统。第六,建立系统维护和支持机制。确立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流程,包括数据备份、系统升级、故障排除等,并提供用户支持服务,以应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5 结语

在审视企业资金预决算管理的全貌时,必须认识到,每一项策略都不是孤立实施的步骤,而是相互衔接、共同作用的部分。不断优化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加强预决算执行的监督力度、建立灵活的调整机制及升级信息系统的支持能力,这些措施的综合施行,将构筑起更加稳固和高效的预决算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信息系统调整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工位大调整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