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9 月16 日是第20 个全国科普日,由国家20 个部委联合主办的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持续一周在全国开展。今年的主题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一年一度的科普盛会,当然不光是听大咖们讲“故事”、说“奇迹”,还要让科学家当好“主角”,这话不错。要让科普这张“城市名片”更加闪亮,这话也不错。但是,要真正营造“全民科普、全域科普、全时科普”的“大科普”氛围,让健康、安全、环境这个“HSE”理念,能够走出小众的专业范畴,能够真正深植你我心田,我认为,这才是科普工作的着力点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所在。
HSE 是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健康、安全和环境)的英文缩写。近日我参加了两个活动,都与HSE 的研究范畴和专业方向有关。一个是由全国科协十大代表组织的课题调研组对行业“领军人物”成功经验的访谈;一个是加入志愿者队伍,走进课堂,模拟急救现场,对中学生进行基础急救知识的教育培训。前者是课题调研会,开成了一场经验交流会,“领军人物”们各自讲述成长故事和心路历程。饶有情趣的精彩分享,深深吸引了与会听众和参加课题调研的学生。干事创业的担当精神,懂得感恩的人文情怀,敬业乐群的团结协作,说到底,都离不开任何一个真正的“工匠”自我激励、外在滋养、不断进取的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生态环境”。而后者呢?虽然看起来只是让学生通过实操演练进一步了解并掌握成人CPR(心肺复苏术)、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及效应,但是,从孩子们认真听讲的表情,从他们进行胸外按压、实施心肺复苏时熟练准确的手势,至少在我之见,孩子们不仅是把老师教会的急救知识熟记在心,更是树立了学以致用的主动意识,懂得危急关头应如何施以援手,为抢救病人争取更多的“第一时间”。
有数据表明,中国每天约有1500 人死于心脏骤停,每年总死亡人数高达54.4 万人,猝死人群年轻化甚至有发生在中学校园的现象,而我国急救技能普及率却不足1%。如何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如何让更多人掌握急救技能,起码,让HSE 理念深植人文土壤,不惟愿景,当是使命。